总资产3.82亿 却要募资近11亿?

最新信息

总资产3.82亿 却要募资近11亿?
2023-09-27 16:05:00
尽管近两个月医药、药械类公司IPO密集终止,但仍有企业跃跃欲试新申报。
  9月26日晚,上交所网站显示,天星医疗首次公开发行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中金公司。公司是一家运动医学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主要从事运动医学植入物、有源设备及耗材,以及手术工具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在报告期初还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2020年营收仅2600多万元,净利润亏损5000多万元,当年末总资产和净资产仅7600万和5000万元出头。随后两年公司迎来爆发式增长,2021年、2022年营收分别为7301.3万元、1.48亿元,净利润为-1.1亿和4034万元,该两年末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增至3.82亿和3.21亿元。
  尽管如此,公司最新体量与此次IPO拟募资额10.93亿元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拟募集资金达到了总资产的近三倍。公司此次规划了三个募投项目,另有近三成资金(3亿元)拿来“补充流动资金”。但奇怪的是,公司账上本身就躺着接近3个亿的货币资金,而负债率又极低,不到20%,公司最新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都是0。
  记者注意到,公司在增资过程中存在反常一幕。公司创始股东之一聂洪鑫控制的安吉连恩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分别进行了一次股权转让,但相隔一个月对应公司整体估值却相差超过3个亿。
爆发式增长后拟上市
  招股书显示,北京天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星医疗”)已建立运动医学植入物、有源设备及耗材,以及手术工具三大产品板块,并围绕运动医学智慧医疗、再生运动医学等新兴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研发和布局。
  但从公司近三年一期的收入分布来看,大头还是“植入物”,各期贡献度均在八成左右,“有源设备及耗材”“手术工具”合计贡献度才约20%。
  报告期内,公司迎来爆发式增长。2020年、2021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640.72万元、7301.3万元、14797.05万元,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36.72%;净利润则分别为-5081万、-1.1亿和4034万元,2022年突然大幅扭亏为盈。
  从成本费用构成来看,公司营收的主要驱动力量来自销售费用,三年一期销售费用分别为1188万、3658万、3979万和1026万元,而研发费用分别为1505万、2116万、1830万和698万元。实际上,2020年和2021年公司的销售费用超过了营业成本,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两者则旗鼓相当。
  招股书自述,“凭借着强大的销售网络,公司在运动医学领域已建立起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产品已覆盖三级及以上医院超过500家,遍布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募资额是总资产近三倍
  公司此次IPO规划了三个募投项目:苏州智慧工厂项目、产品研发项目、营销网络项目,另拟用近三成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合计10.9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11亿的募资额与公司目前体量相比,无疑算得上“狮子大开口”。
  2020年末时,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不过是数千万级别(总资产7628万元,净资产5029万元),经过两年的暴增,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也只不过是3.82亿元,净资产则为3.21亿元,总资产约为此次IPO拟募资额的35%,净资产则不到拟募资额的三分之一。
  另外,公司拟用3亿募集资金来补充流动资金,但招股书显示公司账上其实并不差钱。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均未超过20%,且各期均无长短期借款,相反账上货币资金却异常充足。
  2021年末,公司账上就有2亿货币资金,到2022年末增加到2.73亿元,到2023年一季度末增加到2.93亿元。要知道,公司今年一季度末总资产才3.82亿元,也就是说公司的资产构成里超过75%是现金类资产。
面临多项政策风险
  公司的销售网络庞大,但偏传统经销模式,同时在近年集采、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产品价格和销量也面临挑战,后续公司能否保持高增值得关注。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在福建、陕西等部分地区的公立医疗机构耗材销售中,严格按照当地要求的“两票制”执行,但在其他绝大部分区域公司并未开始执行“两票制”。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公司传统经销模式下的销售额占比仍超过90%,而两票制经销模式占比仅约7%。
  公司称,如“两票制”未来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在全国各地全面实行,公司需进一步扩大营销团队以维持销售网络、学术推广等活动,同时在没有经销商的协助下直接为医生提供技术支持,这将会产生更多额外的销售费用。此外,在经销体系向“两票制”过渡的早期阶段,公司产品覆盖医院的范围以及入院进度也将受到影响。
  公司产品还面临集采的挑战,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的运动医学植入物的主要产品被纳入国家集采范畴。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运动医用耗材相关的集采政策,公司主要产品将面临被纳入集采,价格降低等风险,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2021年11月19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明确从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随着DRG付费政策的全面推行,受按病种结算标准化付费的制约影响,高值医用耗材的销售价格和销量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公司产品的销售额和毛利率可能存在下降的风险。
  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公司主要产品“聚醚醚酮带线锚钉”和“带袢钛板”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均已出现快速下滑苗头。其中,“聚醚醚酮带线锚钉”产能利用率仅28%,产销率86%;“带袢钛板”产能利用率55%,产销率46%。
多次增资和股权变更
  天星医疗及其前身天星有限存续时间实际上并不长,天星有限在2017年7月才成立,但仅在报告期内就经历了四轮增资及六轮股权转让。
  2021年12月,公司进行第三次增资暨第四次股权转让。其中,安吉连恩将其持有的0.752%的股权(对应34.4533万元的出资额)以16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奥博资本,对应估值约在21.28亿元。
  过了一个月到2022年1月,天星有限进行报告期内的第五次股权转让,3W基金以1918.05 万元的价格受让安吉连恩持有的1.0606%的公司股权,以此计算此次转让对应的天星有限估值为18亿元。时间相差一个月,估值反而降了3亿多,这是为何?招股书并未解释。
  招股书显示,安吉连恩实为天星有限实际创始第一大股东聂洪鑫控制的企业,报告期内聂洪鑫也曾持有天星医疗5%以上的股份。
  又过了一年到2023年1月,公司进行第四次增资暨第六次股权转让,因此时距离公司递交招股书仅8个月,属于突击入股的情况。此轮增资和股权转让涉及股东达到12名,包括既有股东苏州君联、BEST ALIVE、厦门德福、宁波乾怡,另外新增8名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12名股东增资及股权受让对应天星医疗估值约35亿元,而此次IPO天星医疗拟发行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25%的股份,募资约10.93亿元,对应估值约44亿元,也就是说约9个月时间天星医疗已增值9亿,这批新增股东均已浮盈约25%。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总资产3.82亿 却要募资近11亿?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