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显示4900亿产值领跑全球 未来将向价值链高端跃进

最新信息

中国新型显示4900亿产值领跑全球 未来将向价值链高端跃进
2023-09-27 16:40:00


K图 002387_0
  一块采用环抱式设计,以R3mm的AA bending无缝拼接,实现23.4英寸中控大屏显示的车载一体化显示终端解决方案;全球首款达到20736分区、8000nits XDR峰值亮度、110% DCI-P3色域、288Hz超高刷新率的Mini LED电视……

  近日,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成都举行。《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包括柔性OLED技术、透明显示技术、Micro LED技术等目前全球最新型的显示技术汇聚一堂。据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本次大会期间透露,2022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全行业产值超过4900亿元,全球占比36%,继续位居首位,其中显示器件产值3671亿元,全球占比48%,其出货面积达1.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助力电视机、显示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政策引导,瞄准产业短板瓶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面向5G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元宇宙等新兴领域需求,创新产品供给,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张云明表示。
  逆势领跑:中国显示产业展现韧性
  在全球经济、疫情形势、供需关系等诸多因素的挑战下,过去一年,全球显示产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持续最长、浮动最大的行业寒冬,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炎顺在本次大会上透露,2022年,全球显示产业链营收规模约2025亿美元,同比下降20%,其中显示器件行业受到冲击最大,全年营收规模同比下降约400亿美元,降幅超过25%。
  在此背景下,中国显示产业却克服了重重挑战,展现出强劲韧性。“我国显示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2年至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6%。同时带动上游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大会同期发布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3年)》仪式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
  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统计数据,2022全年中国显示行业产值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占比超过38%。尤其在投资方面,中国市场继续保持活力,投资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其中材料方面投资接近750亿元,首次超过了器件,投资方向明显从LCD向OLED、Micro LED及部分上游新型材料转移。
  受此推动,张立指出,显示技术持续更新迭代,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成为我国显示产业发展的四大新态势之一。以OLED为例,维信诺联席总裁严若媛在本次大会上援引行业数据表示,到2028年,全球OLED出货量预计将突破10亿片规模,产值将突破550亿美元,未来5年保守估计还将保持每年7%左右的增长速度。
  张云明则强调,新型显示产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特征日益凸显,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主攻方向,完善产业供应体系,做强做优新型显示产业,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张云明表示,未来,工信部将持续加强统筹协调,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落实“十四五”相关产业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注重资源要素集聚和整合,促进重点区域合理布局、协同发展。
  同时,工信部还将加大资源投入,统筹各项资源提升上游配套产业发展水平,落实好新型显示领域相关扶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此外,张云明称,将加深国际合作,加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鼓励国内企业加快全球布局,支持国际企业参与中国市场、分享产业红利,构建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产业格局。
  成都崛起: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高地
  在呈现高质量发展趋势的同时,我国显示产业的区位优势逐步形成。记者注意到,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地——成都,便已成为全球新型显示领域最为重要的一块产业高地。
  在本次展会期间,记者从与会的多位成都新型显示企业人士处获悉,为了解决我国显示产业过去“缺芯少屏”的短板问题,中国面板产线建设从2012年开始进入高峰期,近10年间累计投资额超过12000亿元。TFT-LCD产能规模登顶全球,AMOLED稳居全球第二,在此过程中,我国初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东南沿海以及川渝鄂地区的产业分布格局,其中川渝鄂地区重点发力OLED,在柔性产能方面国内领先。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3年)》显示,从区域布局来看,我国显示产业在原有的四大集聚区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各具发展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十大城市。其中,合肥、深圳、成都等地依托完善产业链、先进技术和产能规模等优势位居前三位。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介绍,近年来,成都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从更大范围汇聚国际高端资源要素,从更宽领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特别是在新型显示产业方面,构建了从玻璃基板、面板制造到中试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成都造高端柔性屏全球市场占有率近50%,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投影机市场占有率、个人计算机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成都已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一极。
  记者在本次大会展馆看到,包括维信诺、京东方、深天马、中电熊猫等新型显示代表企业齐聚亮相。这些过去十几年中先后入主成都的产业翘楚,已在成都落地包括8.6代TFT-LCD、4.5代TFT-LCD、6代柔性AMOLED等多条新型显示产线。本次大会期间,维信诺也在成都举行全球首条TFT基Micro LED生产线奠基仪式,据其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产线率先布局大尺寸商显领域,预计2024年年底实现量产出货,满产后将实现每年1.8万平方米的屏体产能。
  受此带动,记者获悉,95个新型显示产业及生态圈项目在本次大会期间完成签约,总投资额达1656亿元,其中成都市签约51个项目,合计投资1176亿元,涉及显示产业链各个环节。
  而依靠成都的产业区位优势辐射,四川省及重庆市也在着力打造新的显示产业集群。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在本次大会上表示,四川已初步构建起以成都、绵阳、眉山为基地的产业集群布局,成为全国最大的柔性面板生产基地。未来,四川将大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着力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筑全球创新策源地,着力建生态、强链条、促融合,加快打造带动全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群。
  重庆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江敦涛表示,重庆正不断加强与四川在创新、产业和供应链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和联动发展,把新兴产业作为创新打造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持续拉长玻璃基板、液晶面板、AMOLED面板、显示模组等长板,补足显示器件等短板,已经初步形成玻璃基板、显示面板、显示模组的全产业生态。
  下一步,重庆将与四川省一道围绕新型显示关键设备以及原材料补链强链,加大前沿核心领域科技攻关力度,聚焦终端需求,拓宽应用场景,加强产业规划协同联动,共建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挑战犹存:协作性与上游创新待补强
  发展绕不开技术挑战,尤其是在占据引领性地位的背景下,中国显示产业更需面对独自探索的局面。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在本次大会上,多位产业专家和企业代表也各自阐述了见解。
  在张立看来,我国显示产业目前面对四重挑战。一是宏观层面,经营主体相对分散,产业集聚发展有待加强;二是创新层面,创新资源集聚不足,技术引领能力亟待提升;三是市场层面,传统应用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增长不及预期;四是生态层面,配套能力依旧薄弱,支撑平台服务尚不成熟。
  对此,张立也提出了四点应对建议。“第一,要发挥TFT-LCD产能优势,强化AMOLED技术创新能力,注重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储备,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竞争轨道;第二,应加强面板企业与上游企业协同合作,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均衡发展;第三,以数字经济为着力点,探索新型显示与新能源汽车、5G、物联网的融合创新发展路径,加快开发新应用,着力打造新市场;第四,应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引培力度,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国际合作模式,促进与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而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显示领域首席研究员耿怡看来,我国显示产业近年来总体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TFT-LCD的材料方面,本土化已经做得非常好。但是,也要看到,在某些上游材料和设备方面,我国距离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些差距。
  “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要加强龙头企业和上游材料企业的合作,通过产业链的协同以及龙头企业带动,用市场化的手段,拉动上游材料和装备企业一同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和研制,包括进入产线的进程,这样会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良好促进作用。”耿怡向记者表示。
  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中国区总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严群则向记者表示,目前面对全球产业的地缘风险,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涉足以往可能不太愿意投入的领域,所以这几年国内产业链进步非常快。“我相信,今后可能5到10年,特别是在下一代技术方面,我非常期待会有比较好的一些突破。”严群指出,如在Micro LED领域,虽然现在还是存在调整,但国内产业链目前跟国际基本保持了同步,所以设备厂家和材料市场开发的意愿更为强烈。
  而对于产业企业而言,政策则是不可或缺的助力因素。对此,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杨淑娟向记者表示,从2008年起,国家多次出台产业政策支持显示产业,从上游原材料到应用端,涉及非常全面。“从现阶段来看,显示产业发展亟须的是创新,作为企业,我们希望未来产业资源有所倾斜,鼓励企业进行创新。”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国新型显示4900亿产值领跑全球 未来将向价值链高端跃进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