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严打诋毁贬损民企等行为

最新信息

最高法:严打诋毁贬损民企等行为
2023-10-10 22:45:00
7月中旬以来,一系列涉及多部门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文件发布。如今,最高人民法院也有了新动作。
  10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林文学介绍,《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从六个方面对审判执行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用27个条文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的19项内容进行了落实和细化。
  今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定调了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并且首提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而这份纲领性文件发出之后,相关配套政策也成为市场重点期待的对象。
  “为了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有重大政策出台,而且要有一定的司法跟进,这样就能真正把好政策落到实处。也不会因少数人言论出来以后,把民营企业家吓跑了。”中央党校教授汪玉凯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通过法律的手段加以保障,“真正让民营企业家能够吃到定心丸”。
  加强民企人格权保护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格权的保护,充分发挥人格权侵害禁令制度功能,及时制止侵害人格权的违法行为。
  对于故意误导公众、刻意吸引眼球的极端言论行为,利用互联网、自媒体、出版物等传播渠道,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进行诋毁、贬损和丑化等侵权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切实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
  “这是最关键的一条”,汪玉凯告诉记者,过去很长时间,经常出现针对民营企业家的恶意诋毁,为民营企业家说话的专家越来越少,“这很不正常”“这些诋毁言论甚嚣尘上的话,对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是极大的打击”。
  记者也注意到,国家在维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方面,此前早就明确过态度。
  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介绍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关情况时,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现场表示,近年来,网上针对企业和企业家,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各类虚假不实信息时有出现,损害企业品牌形象,侵害企业家合法权益,甚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企业家遭受名誉侵害,“中央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
  过去几年,网上针对民营企业家的恶意诋毁不时出现。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层人士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民营经济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如今却出现不少网络大V,刻意制造民营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丑化民营企业家,营造不正之风。舆论对民营企业的不友好,直接导致企业家投资信心不足,不想投、不敢投、怕投等情况普遍出现。
  在上述人士看来,《指导意见》在维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方面,提出了更为细化的司法政策后,第一,有利于吸纳社会就业;第二,能提高税收缴纳。
  专家:推动司法公正落实
  在维护统一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了10条司法举措。其中,针对恶意“维权”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行为,以及利用虚假、恶意诉讼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强调既要以司法手段推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诚信履约以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也要推动民营企业依法诚信规范经营,引导企业家遵纪守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弘扬企业家精神。针对陷入困境的民营企业,要求完善相关重整机制和配套制度,加大挽救力度,推动有效化解民营企业债务链条。
  此外,结合审判工作实际,《指导意见》提出了5项司法保障措施。强调有效拓宽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依法规制民间借贷“砍头息”“高息转本”等乱象,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对于上述举措,多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企业从业者,均表示赞同。
  其中,一名民营企业中层对记者表示,“就是要规范执法的程序性,避免假借维护公民权益去侵害民营企业、侵吞民营企业的资产。”
  汪玉凯向记者透露,通过法律诉讼诋毁民营企业家形象的案例经常出现。“一定要有司法实践,以典型案例来推动司法公正的落实、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汪玉凯说。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最高法:严打诋毁贬损民企等行为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