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装上“起搏器” 帕金森患者不“抖”了

最新信息

大脑装上“起搏器” 帕金森患者不“抖”了
2023-10-12 10:06:00
近日,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到潮阳区铜盂镇某村干部送来的一面锦旗,感谢医院救治同村病人王先生,帮助这名低保群众逐步回归正常生活。原来,今年44岁的王先生患上一种“怪病”,总是不由自主地全身扭曲、手舞足蹈,完全丧失了劳动力,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今年8月初,王先生被送到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医院神经外科、内科等多学科协作精准评估,确诊其为帕金森病。随后,医院成功为王先生开展脑起搏器(DBS)植入手术,还特地通过多方渠道争取部分费用减免,尽力减轻这个不幸家庭的负担。目前,王先生已逐步康复,能自理生活,还能够打零工补贴家用,困难家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舞蹈症还是帕金森?
  “患者是舞蹈症吗?”当患者被送到汕头市中心医院时,医院立即组织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但是,专家们却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打了一个问号。原来,王先生患病多年,但因拮据的家庭经济条件,虽曾辗转多家医院就医,但治疗时断时续,病程发展不明确,为确诊疾病蒙上一层迷雾。
  据介绍,早在8年前,也即王先生只有35岁左右时,他就出现了肢体震颤发抖,无法跟常人一样保持姿势平衡等症状,在汕头当地医院诊疗后又辗转前到外地一家医院就诊,初步判断为帕金森病。断断续续的不规范治疗后,患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近年来,王先生出现肢体不受控制、肢体扭曲等症状,经常不自主地做出舞蹈样动作。原本他还能参加轻体力劳动以补贴家用,但随着病情的加重,让正值壮年的他再也无法参加劳动,家庭只能依靠年迈的父亲打零工以维持生活。
  王先生此前在不同医院的多次就诊过程中,他院医生根据其明显的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普遍判断其为“舞蹈症”。据介绍,舞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一般在中年发病,表现为舞蹈样动作,随着病情进展逐渐丧失说话、行动、思考和吞咽的能力。
  王先生多年来曲折的病情进展情况引起了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周厚仕的注意。周厚仕介绍,患者此前服用过一些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停用后肢体震颤、运动迟缓的情况比数年前更加明显。凭借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诊疗直觉,他意识到患者更可能患有与舞蹈症症状高度相似的帕金森病异动症。
  据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见为老年人发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为少见。如果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服药治疗后,出现不受控制的异常动作,肢体动作缓慢、震颤,姿势异常,这就是帕金森病异动症。虽然舞蹈症与帕金森病异动症在某些阶段表现的症状类似,但治疗方法却大相径庭。如果错误诊断病情,无疑将耽误患者的救治,还为患者家庭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
  经过汕头市中心医院多学科专家的会诊分析,最终,王先生确诊为帕金森病。“神经内科医生同事的精准评估非常重要,明确诊断了病种,这让我们吃了个定心丸。”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副主任徐可介绍,会诊团队很快便确定了王先生的治疗方案,一场精密的手术即将开展。
  医生为他植入脑起搏器
  徐可介绍,帕金森病早期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接受药物治疗的3—5年时间为治疗“蜜月期”,药物治疗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患者可以正常从事社会工作。然而,随着病情发展以及长期服药产生的副作用,患者会逐渐出现帕金森病异动症,药物疗效会变得越来越差,目前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便是植入脑起搏器(DBS)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术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先进方法,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植入大脑中指定位置,任何角度或距离上的轻微偏差都会影响植入效果,进而直接影响治疗结果。因此,脑起搏器定位要求非常精准,是整个神经外科精度要求最高的手术。”徐可介绍,在大脑中植入DBS需要充分做足前期准备,调整病人病情至最佳手术状态,同时还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精准定位。在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神经内科、医学影像科、手术麻醉中心等多科室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很快便为患者完成了系统评估,同时通过数字技术整合了大脑CT和磁共振形成AI导航,精准定位手术植入位置。
  据介绍,自2022年1月汕头市中心医院开展全市首例DBS植入手术以来,该院神经外科已独立娴熟地开展了多例同类手术。虽然手术步骤繁琐,多达286个步骤,但在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下,仅耗时3个多小时即为王先生完成了手术。在AI精准导航下,手术完美避开了大脑皮层所有的重要功能区和血管,仅在头皮留下两个小切口,没有为患者带来任何额外损伤,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王先生帕金森病症状明显好转,术后12天即满足出院条件,目前王先生恢复情况良好。徐可介绍,术后科室定期组织回访,王先生通过社交软件发来的视频显示其病情有了明显改善,目前王先生已能照料自己,可以独立买菜做饭完成日常起居生活。“前天我还跟他通话,提醒他现阶段应避免重体力劳动,他还向我们分享了他已经能在家干些零活补贴家用了!”徐可欣喜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术前,在了解到患者家庭拮据的经济情况时,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还特地向DBS器械厂商申请了脑起搏器电极的费用减免。在社会多方的爱心支持下,王先生得以减免了大部分治疗费用,顺利完成手术。“我们当时想着尽量帮患者省点钱,让病人花少钱看好病,我们乐见其成!”徐可说道。
  南方日报记者彭深
  █知多点
  知“帕”不怕科学防治
  “上了年纪手不由自主地发抖,是帕金森吗?”很多人在影视作品中了解到帕金森病后,有着这样的疑问与担忧。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周厚仕介绍,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可能与年龄老化、环境、遗传等因素相关。日常生活中,市民群众可以通过了解更多帕金森病知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预防帕金森病。
  据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且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帕金森病的好发人群。相关报告指出,中国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在55岁及以上人群中为1.07%,65岁及以上人群中为1.67%。帕金森病主要体现在四种运动症状: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抖动)、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硬)和平衡障碍(姿势不稳)。其中,运动迟缓即运动减少和运动缓慢是帕金森病最核心的表现,患者可以感觉到刷牙、打鸡蛋、擀饺子皮等精细动作不灵活,走路时手臂不会自如摆动,写字变小,表情变得平淡(面具脸)等。
  “很多人认为只要是手抖或者是身体抖动都可能是帕金森,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周厚仕指出,虽然约70%的帕金森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但帕金森病的震颤是静止性的,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静止性震颤典型的表现是频率为4~6Hz的“搓丸样”震颤。但小部分患者可合并姿势性震颤。他提醒,有些患者一开始出现双手同时手颤的症状,往往不是帕金森病。甲亢、特发性震颤、心因性震颤、肝性脑病等常见的疾病也可以出现手抖,出现手不自主的抖动的时候,一定要找正规、专业的医生就诊。
  周厚仕介绍,到目前为止,帕金森病确切的病因还未完全阐明。那么,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预防帕金森病呢?他提醒,日常应重视老年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动脉硬化等)的防治,老年人应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增强体质,这对预防帕金森病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生活中尽量远离杀虫剂、除草剂、装修污染,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饮用水源选择自来水比河水、井水更健康,河水、井水中可能含有许多有害矿物质、微生物,而自来水经净化处理等多道工序,完全符合国家对水质的标准;日常饮食应注意卫生,膳食中注意满足糖、蛋白质的供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适量进食海鲜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或减少应用奋乃静、利血平、氯丙嗪等诱发帕金森症状的药物,尽量避免哌替啶(杜冷丁)类药物的使用,严厉抵制吸食毒品;可以适当饮茶饮咖啡,茶叶中所含有的多酚类对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茶叶中丰富的茶碱不仅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还能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有帕金森病家族史及有关基因携带者,有毒化学物品接触者,均应视为高危人群,须密切监护随访,定期体检,并加强健康教育,重视自我防护。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大脑装上“起搏器” 帕金森患者不“抖”了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