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上海经验来了!

最新信息

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上海经验来了!
2023-10-12 12:23:00
10月1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闻大翔介绍,上海中西医协同的政策环境基本形成。
  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也是中医药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2021年12月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正式启动了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7省(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2022年7月份,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围绕促进中西医协同、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等任务,重点打造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样板、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高地和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六方面落实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工程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策和中医药产业关注的焦点,是打开中医药行业成长天花板的重大机遇,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以及名医堂工程成为近年来中医药行业政策重点扶持方向。
  闻大翔表示,上海中西医协同的政策环境基本形成。中医药学科建设和人才发展纳入市级医院整体规划并列入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市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推动综合医院推广应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化,构建了中西医一体化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模式。
  “十四五”以来,上海实施了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工程,闻大翔介绍,目前已开展六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是在瑞金医院、市六医院等6家全国领先的综合医院开展市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率先制定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医疗机构中西医结合发展水平评价制度。
  第二方面是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分层救治体系、中医师巡诊及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中医药全面、深度参与融合到新冠预防、救治和康复的全过程。
  第三方面是建立系统“西学中”人才培养制度。持续实施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计划、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社区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这一系列的培训和培养措施构建完善了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
  第四方面工作是建立完善西医、中医相互学习执业管理制度。上海市先后制定了《上海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开展康复服务执业管理规定》以及《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开展中医诊疗活动执业管理办法》,这两个文件在全国率先探索中医从事康复服务、“西学中”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分类管理,从执业角度为这些人才提供了政策保障。
  第五方面是创新中医西医临床协作发展模式。以项目为抓手、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提高疗效”作为目标,上海在过去十多年中持续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诊疗以及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引导项目等专项,推动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制定和推广实施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打造了一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研究平台。比如,瑞金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等7个项目成为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第六方面是创新中西医学科汇聚发展模式。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成立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集聚了全市资源布局建设“中西医结合转化医学学科”。复旦大学成立“中西医结合创新药物研发校企联合实验室”,搭建中西医结合医药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超介绍,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会同市卫健委、市中管局、市财政局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工作,遴选了22个体现中医独特作用和优势的病种,在22家二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坚持“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原则,发挥医保支付方式对中医价值医疗的导向作用,建立了疗效价值考评机制,明确了每个病种按疗效价值考核的指标内涵、考核规则、数据采集及价值支付办法。
  张超表示:“下一步,医保部门将继续会同卫健、中医等部门,积极开展优势病种遴选工作,不断提高病种覆盖面和试点医疗机构范围,促进本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助力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系统布局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
  在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鸿毅介绍,上海按照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中西医和多学科结合的原则,系统布局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探索多部门协同的政策体系构建,不断强化上海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
  在加大有组织科研的支持力度和系统布局方面,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局、市科委、市医保、市药监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公立医院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与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融医疗大数据、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为一体的多维度集成化优势病种评价机制,强化科研对专科(学科)内涵发展的支撑,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平台搭建驱动高水平科研方面,胡鸿毅表示,上海市支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建设中医药循证医学技术支撑平台、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防治研究平台、中药方剂配伍与药效预测智慧研究平台、中医药大品种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等,努力破解循证证据支撑度不够、中医药疗效机制不清、中药珍稀资源不足等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海交大医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全国首个“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力求诞生从0到1的原始重磅创新突破,同时依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立了中医神志病研究所,拓展了中医药在现代健康理念的应用领域。
  协同创新支撑能效转化科研方面,上海市开展了“海派名医学术经验传承创新提质升级项目”试点工作,大师与院士联合组建多学科团队和传承学术的共同体,打造名中医学术经验转化有效路径,打造多方联动的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创新提质升级新范式。成立了“上海创新中药转化联盟”,以“经验方、协定方及医疗机构制剂向创新中药的转化”为突破点,“培育中药新药大品种”为聚焦点,努力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进入快车道。
  胡鸿毅举例说,沪产中成药大品种麝香保心丸,完成了MUST系列研究,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又证明它的经济性,将中医药循证医学提高到了新高度,同时发现中医药新的作用机制。上海中医药大学校企合作研发的苓桂术甘颗粒,成为国内首个按照古代经典名方目录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
  闻大翔表示,在上海市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成果中,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不断彰显。有4项科技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新增国医大师、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数量均位居全国各省的前列。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上海经验来了!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