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升 这些亮点值得重点关注

最新信息

A股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升 这些亮点值得重点关注
2023-10-13 19:29:00
截至10月12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高达5289家,其中,近三年新上市企业超1300家。
  三年前的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就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形成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三年来,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群体结构显著优化,整体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不断提升,做优做强的步伐持续加快。
  综合专家人士观点,当前上市公司质量具有六大亮点,包括整体结构优化、治理能力提升、回报能力增强、风险因素化解、市场优胜劣汰趋势加快、下半年业绩反弹向上信号增强等。
  回报能力持续增强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对于投资者来说,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是投资积极性提振的关键所在。由于股价波动不确定性较强,稳定的上市公司分红,成为提高投资回报的有效方式。
  目前,A股已经有不少持续分红且不融资的“现金奶牛”,上市公司整体分红金额已持续超过市场融资额。
  2022年,沪深两市共329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占2022年末上市公司总数的67.1%,全年现金分红总额达到2.06万亿元,其中归属于A股股东的分红金额高达1.62万亿元。
  从国际比较来看,境内市场分红上市公司数量在全球主要证券市场中位居第一,现金分红总额位列全球第二,分红家数占比位列全球第二。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整体分红规模显著增长,其中既有公司利润持续增长的背景,也有分红意愿不断提升的原因。
  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分红总额年化平均增速13.3%,高于同期净利润总额平均增速(约10%)。分红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从2010年以前的50%左右提升至近几年70%的中枢水平,分红习惯逐步增长。分红的持续性、增长性也不断增强,连续5年分红的公司占比从十年前的20%提升至48%,连续10年分红的公司占比由8%提升至31%。
  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上市公司分红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盈利水平,盈利能力的增强则依赖于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上市公司总体治理水平明显改善,涌现出一批治理实践优秀、做法实在的标杆典型案例,治理规范成为中国特色上市公司治理体系的生动写照。
  上市公司董监高任职超期、三会运作不规范、内部制度未建立等,一度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显性治理问题,如今已经基本整改完毕。一批控制权之争、子公司失控、占用担保、同业竞争等个案得以解决,公司治理底线不断强化。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纷纷建立起公司治理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内部追责机制、修改完善“三会一层”的责权利相关安排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
  此外,大量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公司治理制度规则同步修订印发,包括《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业务往来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通知》等,这使得规范治理基础更加牢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出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和配套业务规则,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迎来了二十二年来首次破题。在受访人士看来,这将对上市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巩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整体结构不断优化
  资本市场的长远向好发展,需要单家上市公司治理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不同类型企业的合理搭配,形成上市公司整体机构的不断优化。
  在10月11日举办的2023科创大会上,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表示,“当前,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持续攀升。下一步,证监会将适时出台资本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各板块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的融资支持。汇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形成高水平创新主体,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实际上,近年来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机制和资本市场公平竞争的监管环境使得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上市公司相继涌现,不少公司在资本市场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
  在受访专家看来,当前上市公司呈现三大特点:
  首先,“新”“旧”产业结构转换提速。资本市场传统的钢铁、建筑等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形成集群效应,5000余家上市公司中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近2600家,占比超过51%。中国移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批优质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竞争的浪潮中奋楫者进,成为资本市场闪耀的明星。
  其次,金融与实体结构不断优化。金融业上市公司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实体上市公司利润占比近年来已开始超过金融业,金融和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局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此外,民企与国企的结构更加均衡。国有上市公司体量大、质量优,六大国有银行、“三桶油”、三大运营商等一大批国企巨头齐聚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近几年新上市公司中民企占到八成以上。超大体量的国企与数量众多的民企同台竞技,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
  风险因素持续化解
  化解风险因素,是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关键所在。
  根据受访专家分析,近年来,资本市场的风险因素正在不断化解。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高比例质押。
  前几年,上市公司大股东股票质押、实际控制人通过违规占用担保“掏空”上市公司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资本市场的重大风险隐患。
  经过持续治理,如今,高比例质押的公司家数已由峰值时的700多家下降到当前的270多家,减少60%以上,质押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由10%下降至4.1%,目前已不再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风险,质押平仓引发的螺旋式下跌将成为“过去式”,受大股东高比例质押影响的上市公司将能够“轻装上阵”。违规占用担保整改完成率达90%,上市公司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相关主体受到法律的惩罚。
  与此同时,破产重整被视为化解公司风险的重要途径,上市公司通过实施破产重整可以实质性改善公司治理、优化主营业务和资产结构、摆脱经营困境。2019年至今,共50余家上市公司进入重整程序。这些举措显著改善了上市公司整体面貌,增强了资本市场抵御风险的韧性。
  市场优胜劣汰趋势不断加快
  除及时化解风险因素以外,资本市场的长期良性发展,还需“有进有出”,保持优胜劣汰。
  一方面,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到来、北交所的建立、转板制度的完善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企业上市路径进一步明朗。
  另一方面,退市制度的有效性正在进一步显现。2020年退市新规出台以来,多元化退出渠道更加畅通,市场预期进一步明确。
  截至10月11日,改革以来,共有124家退市公司,其中强制退市103家、主动退市2家、重组退市19家,强制退市公司家数超过资本市场成立以来的强制退市数量总和。
  受访人士表示,需要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及时出清劣质企业,让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流动起来”。通过加强退市力度,让企业意识到,上市不是万事大吉,上市以后更需加强公司治理,否则将会被迫退市,以此倒逼企业真正聚焦公司发展,而非一味上市圈钱。
  下半年业绩反弹向上信号不断增强
  当前,资本市场盈利能力趋势如何?
  根据公开数据,三年来,A股实体上市公司积极应对疫情挑战,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12%、14%,同时,研发强度由2019年底的1.81%上升到2.03%,盈利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有效增强,显示了强大韧性。
  2023年上半年,近八成沪深A股上市公司实现盈利,非金融上市公司数量仅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的1%,但利润总额相当于同期全国规上工业企业的六成。
  从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报来看,实体上市公司业绩亮点不少,企稳迹象也明显增多。
  从具体领域来看,消费方面,乘用车、通信设备等可选消费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一季度明显加快,业绩边际改善明显。
  出口方面,疫情以来,上市公司海外收入的行业结构呈现出“电子下降、新能源和汽车上升”的趋势性变化,新能源和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占比则合计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接近20%,超过电子。新能源和汽车产业链出海加速或将带动下半年海外收入增速向上反弹。
  投资方面,二季度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18.7%,也是2022年以来的单季度最高增速,显现投资上行特征,有望带动后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上行。
  与此同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宏观各项指标正在向上好转,特别是8月各项宏观指标全面好转,消费、投资、工业、服务业、地产销售的同比和环比均高于前值,将支撑上市公司盈利周期向上扭转和估值进一步修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A股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升 这些亮点值得重点关注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