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三高”发行何时踩刹车

最新信息

新股“三高”发行何时踩刹车
2023-10-14 00:59:00
国庆长假后,本周A股最大的新闻,无异于募资150亿元的正大股份宣告终止IPO,以及汇金增持四大行。这两大消息被很多媒体视为“重磅利好”、“构筑底部标志”、“为资本市场注入强心剂”。
  可是“强心剂”下,A股依然萎靡不振。虽然有银行股以及短线热炒的某些概念疯涨,但一周下来,5000多只股票仅1500只上涨,绝大部分个股还是在绵绵阴跌之中。
  如果将时间跨度拉长,自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A股指数不涨反跌。除上证指数因为拉银行股跌幅较小外,深成指、创指、科创指跌幅均在6%-7%,科创50更是从2020年1月的起点1000点下挫至900多点,如今已在800多点爬行。
  汇金增持四大行总共4.77亿元,平均一家才1亿多元,不要说相对70-80万亿市值的A股规模,就是对1万亿市值的一家银行,1亿元进去充其量只是象征意义罢了,自然只能上演“一日游”。
  募资150亿元的正大股份终止IPO让股市喘了一口气,但从中也让2亿股民看清了A股一级市场的融资冲动。
  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主动撤单”的正大股份。这是一家主营饲料和生猪养殖的企业,该公司拟公开发行5.67亿股,募资150亿元,算下来每股发行价将达26.50元。而其最新一期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亏损23.95亿元,现在连科创板都不接受亏损企业上市,主板又怎能让亏损企业混迹其中。这还不算,就是这样一家亏损24亿元的企业,上市前三年分红63亿元,高管薪酬从2021年3000多万元,增至5000多万元,如今又要向市场大肆融资150亿元,来弥补它的亏损,来应对其高达80%的负债,来支付其高管高额的薪酬。这是正常的IPO还是竭泽而渔?
  说真的,如果正大不“主动撤单”,市场兴许还不会关注到它,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那么,A股是不是真的就一直弱势下去?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清楚A股的主要矛盾。
  现在市场已经越来越清楚,A股的主要矛盾是供需两端不平衡,筹码供给太多,资金入市太少。现在有不少市场人士提出,要“加大国家队、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入市的力度,组建相当规模的平准基金进入A股市场,切实解决增量资金进入股市的问题,为股市注入活水。”
  否!当前A股的主要矛盾方面是供给端、融资端,而不是需求端、投资端。如果像正大股份这样疑似圈钱的“融资端”不尽快退出市场,我们的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进去也会遭遇大幅亏损,2022年社保基金不是亏损了1380亿元吗?
  我们不妨以这样两道测试题来测试一下。
  第一道,已经过会、募资高达650亿元的先正达IPO会否撤单?
  先正达原拟在科创板上市,2023年5月19日转道沪市主板,6月16日即上会通过,足见有关方面对这家巨无霸企业上市的重视。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作价490亿美元(约3000亿人民币),高溢价收购瑞士先正达,而最新一期财报显示,2023年1-6 月,先正达实现归母净利润62.46亿元,同比下降32.85%,经营现金-90亿元;更大的风险还在于,先正达的商誉高达 1781.6 亿元,占其净资产的 66.1%。为了收购先正达,中化集团背负巨额负债,包括永久型债200亿美元,过桥贷款127亿美元等,本次IPO募资650亿元,其中195亿元就是用于还债。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让这样的企业上市募资,莫非 A 股真的成了“提款机”,谁没钱谁还债就要A股买单?
  问题是,这是一家巨无霸央企,其承销商中金、中银等也是头部券商,是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出发,还是从维护某些机构的利益出发,这是考验管理层智慧和魄力的一道测试题。
  第二道测试题,能否真正按照减持新规,严格控制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规定业绩变脸、业绩亏损,以及分红金额低于融资金额的公司不得减持?能否严格控制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发行,一经发现,立即如浙江国祥那样紧接叫停?
  A股积重难返久矣,治大病还需用猛药。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新股“三高”发行何时踩刹车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