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周年观察|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王海峰研究员:未来10年乃至20年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最新信息

“一带一路”十周年观察|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王海峰研究员:未来10年乃至20年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2023-10-17 21:53:00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已成为21世纪全球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之一。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年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持续扩大,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0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不仅促进了当地的市场繁荣,还进一步增进了各国经贸、文化的密切交流。
  那么,未来中国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一带一路”国家将有哪些机遇?围绕上述问题,本期“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访谈对话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综合研究室研究员王海峰。
  财联社:如何评价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投资成果?未来增长空间还有多大?
  王海峰:总体上看,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投资成果是广泛且显而易见的,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民营企业。如果从投资项目的数量看,可能95%或者更多的贡献来自于民营企业。在未来10年乃至20年的时间,从相关国家发展潜力、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看,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对所在国来讲,第一,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改善了项目所在国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平,例如数字产业和能源产业等;第二,推动了所在国工业化进程,培育并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使得“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制造业逐步开始向多元化发展;第三,帮助所在国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给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还通过产品出口帮助当地获得一定的外汇收入;第四,为所在国培养了一批市场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些人才未来可能会成为本土企业的领军人物。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第一,企业要“走出去”,进行国际化投资经营,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第二,企业投资“一带一路”国家可以更好的贴近市场,这也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大动力;第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很多国家对非洲等欠发达地区采取零关税政策。并且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海外可以有效利用国外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第四,可以更加有效的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国际分工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投资“一带一路”国家,可以更好参与构建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民营企业来实现。同时,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广大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和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在所在国的市场信心,也有助于改善当地营商环境,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外国投资。
  财联社:随着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重要的产业承接地,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有着哪些新的投资机会?
  王海峰:第一,从发展潜力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远低于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初期或者中期,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比较薄弱。这些国家具有的发展潜力就是中国企业的投资机会,同时投资回报也要高于成熟的发达经济体。
  第二,从市场需求来看,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体系并不完善,消费升级速度也要比成熟的发达经济体更快。这些市场需求不仅包括覆盖衣食住行的传统制造产品,还有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例如教育、医疗、旅游和娱乐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对数字通讯网络、数字智能设备和数字产品服务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大的。
  第三,从比较优势来看,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年轻的人口结构,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去投资,也会更加贴近市场和服务对象。还应该看到,“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和产业互补性也比较强。
  第四,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中国帮助改善了很多发展中经济体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例如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管线以及数字基础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一带一路”国家内部的市场化改革,在观察和学习到中国利用外资经验后,“一带一路”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改革开放政策,建立了不少经济特区和产业园区。
  第五,中国与部分“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或升级了自贸协定,使这些国家总体的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综合竞争力也有明显提升,为中国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财联社:今年以来,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实现高速增长,在你看来,阿拉伯国家具有哪些投资优势?
  王海峰:首先,从比较优势来看,阿拉伯国家的人口结构较为年轻,人口总量较大,部分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也较低。同时,很多阿拉伯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海湾国家”的油气资源储量和供给在全球市场上举足轻重。相对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经济互补性更强。
  其次,阿拉伯国家的市场需求更加多样化。一方面,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等海湾国家财富效应明显,消费能力非常强。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社会和经济经历了严重动荡,例如埃及、利比亚、叙利亚和阿富汗等国家经济和产业重建,也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
  再次,过去十年,我国与很多阿拉伯国家进行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合作,其中很多是通过工程承包形式进行的,不仅提升了这些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些国家的营商环境。
  最后,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在自贸协定谈判过程中也有一些阶段性成果,为中国企业进入阿拉伯国家投资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文章来源:财联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一带一路”十周年观察|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王海峰研究员:未来10年乃至20年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