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香港夜市经济”!

最新信息

实探“香港夜市经济”!
2023-10-22 23:13:00
内地振兴夜市经济的风吹向了香港。今年9月14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从9月中旬开始持续至明年年初,将联合不同机构开展一系列“香港夜缤纷”特色夜间活动,聚力让市民和游客共同感受“夜香港”的活力和魅力。
  然而启动“夜经济”以来,不少商家却对记者表示,依然远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相较之下,深圳的夜市经济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香港人去深圳过周末似乎成了标配。”
  香港重振“夜经济”刺激消费
  夜幕降临,穿过中环高楼林立中的一条斜坡小巷,这条不起眼的L形街道就是香港最负盛名的酒吧街兰桂坊,位于香港中环允咸街和德己街之间,鹅卵石铺成的街巷布满西餐馆、夜店和酒吧。
  酒吧门口的服务生举着“Half Price!Happy Hour!”的牌子,以吸引路人。为了响应9月14日香港特区政府启动的“夜经济”政策,兰桂坊从9月开始提供夜间酒水折扣,并安排DJ表演。然而人气依然止于其中的一两间酒吧,大部分的餐馆、酒吧只有零星的几桌客人,空荡的大厅放大了电视和音乐的声响。
  其中一间酒吧的酒保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疫情之后大家都习惯了下班直接回家,现在的生意可能只有疫前的四五成左右,比通关之前更差。现在一到周末,就很多香港人都去隔壁深圳消费了,不再留恋于此。”
  香港的夜间生活,在过去三年间不断被压缩,在防疫限制措施下,不少24小时经营的餐饮场所消失了。“很多商场八九点就基本没什么人了,关店的比较早。以前香港的食肆开到夜间12点,酒吧基本都是通宵,但现在已经很久没看到人挤人的现象了。以前旺角很多街边小食,但后面因为无牌经营,很多都关门了。”香港市民Alvin告诉记者。
  香港旅游发展局策划的探索香港海滨夜市活动——“海滨艺游坊”设有多个摊位、提供餐饮、特色工作坊以及音乐舞蹈表演等,希望吸引市民及游客光顾,激活香港“夜经济”,特区政府发展局联同不同机构于9月底至11月底在湾仔海滨、卑路乍湾海滨长廊和观塘海滨举办夜市。
  然而现在却趋于冷静,一位在港工作的内地人李飞(化名)表示,“香港政府一度兴致勃勃模仿内地六七线城市搞夜市经济,甚至连这些塑料红色椅子都直接复制过来。特区政府推动夜经济非常努力,但是效果不佳。一旦政府组织的活动结束后,又恢复了往日冷清状态。现在这些维港边上的摊位通通被罩住,还有一些桌椅散乱放着。”
  对于夜市经济,港九新界贩商社团联合会主席陈锦荣坦言不知成效如何,但乐见特区政府作出尝试。他表示,现在佐敦及油尖旺一带一到晚上就变得很冷清,特区政府应该要思考旅客与本地人的需要。他建议,交通工具营办商可以推出各类优惠配合,戏院可以推出深夜特优场,政府亦可以派“夜间消费券”或者参考珠海的“夏湾夜市”。
  大力推动夜经济为何难“旺”
  曾被一度称为“不夜城”“购物天堂”的香港近两年显露出消费动能不足的迹象。根据香港特区统计处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本地生产总值预先估计数字显示,私人消费第一季度增长13%以后,二季度较上年同期实质增长8.5%,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一季度增长7.9%后,二季度与上年同期比较,实质下跌1%;货品出口总额继2023年第一季下跌18.9%后,第二季与上年同期比较,实质下跌15.3%。
  为何近年来香港“夜市经济”持续陷入颓势?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与香港经济承压、港元走强等因素相关。
  在港元汇率持续走强下,内地、香港正从“单向奔赴”向“双向奔赴”模式转变。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港人热衷北上消费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香港夜市客群。在强港元汇率下,港人外出消费意味着购买力更强,花更少的钱来内地享受更好的消费服务。
  香港入境事务处统计数据显示,7月1日~8月29日,已有超过900万人次入境深圳,“南下”到港的内地旅客及其他旅客为533万人次。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香港总人口数约为733万人。以此简单计算,“暑假档”平均每位香港人入境深圳1.2次。
  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叶刘淑仪如此评价香港夜经济:
  1、1996年立法局废除了租务管制,把保护租客的条例完全拿走,令业主拥有绝对权力。租客没有保障、没有安全感,为快速回本,就不重“质”而重“量”,致使香港酒吧很少有像东京、京都的那种精致。
  2、香港越来越走向高收费路线。脚踏实地做好质朴的餐馆极度难以维持,因为整个生态在变化。
  3、规模越来越小。八九十年代综合型大规模的饮食场地风光无限,现在香港租金太高,根本上无法开设这类大型娱乐场所。与此同时,政府收紧规管,各种排污费,酒牌、走火通道与食物安全监管都导致餐饮业经营越来越困难。
  4、缺乏政策配套。餐饮业最大的问题是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例如厨房空间、楼面空间。政府根本没有做政策研究,结果就是香港夜市里面最重要元素——中式香港风格餐饮业正慢慢消失。
  5、消灭夜市市集。1995年港英政府制定了消灭小贩政策,不再签发小贩牌。现在特区政府延续该政策,庙街、西洋菜街、摩罗庙街等夜市市集,十年、二十年后会完全被消失。政府不发牌,没有承传,这些档摊没有继承人,便出现畸形发展。
  叶刘淑仪指出,“夜经济”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年轻人、专业人士和游客。未来的夜市要针对他们的喜好和品味来做,例如大型音乐会、体育活动、主题嘉年华、文艺展览、电影节等,要能吸引年轻人出来活动,也能吸引游客留港过夜,才能带动消费。
  在她看来,“搞活”夜市不意味着走回头路,关键是要推陈出新,升级转型。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实探“香港夜市经济”!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