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

最新信息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
2023-10-23 16:26:00
非常荣幸来参加今天的会。时间关系,我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我们当下面临的一些宏观经济和商业环境变化。
  第一个关键词是“挑战”。这个挑战怎么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这几年每个人都遇到了自己的挑战。宏观维度上来看,至少有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个就是战争。战争的情况,大家其实也已经看到了,从去年的俄乌冲突,到今年的中东局势,再到未来什么地方我们不知道。虽然去年有一个国家领导人对另外一个国家领导人说了一个话挺好的,他说这不是一个战争时代了。这个话说得特别好,但是这只是一个主观愿望,事实是战争在不停地发生,而且可能冲突还是比较大规模的。这和我们过去经历的环境不大一样。
  第二个挑战是大国的博弈,或者说博弈。大家看到中国官方讲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话术其实刚提出的时候大家可能无感,这几年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而且这个百年变局,所谓具有宏大叙事的描述,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并且这个过程还在进行中。所以这个博弈我觉得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气候变化。这既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人开始逐渐熟悉的趋势。我博士后论文做的就是气候变化的政策,所以我还有一点感触。十几年前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是无感的,离我们太遥远了,这是西方要遏制我们发展的噱头,现在看不是这么回事。气候变化的重要结果是极端异常天气发生的频率在增加。这种情况我们在最近几年,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都已经看到了,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在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诸如此类的挑战,从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考量所谓的商业环境,特别是长期商业环境,这些挑战我们必须要看到。这是第一个关键词:挑战。
  第二个关键词是“韧性”,这和我们今天讨论的经济增长有关系。
  什么叫韧性?怎么界定?从积极的方面说,遇到挑战的时候,我们能够适应、能够创新。消极一点说,任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特别“抗造”,特别有韧性。韧性这个词特别适合今天中国经济的增长。我们可以从很多维度,从三驾马车的维度,从季度的变化、节奏的维度去分析中国经济。积极一点说可以说恢复得挺好,三季度明显比二季度恢复得好,各种政策都在发挥作用。消极一点说,你会发现我们恢复得还比较微弱,还有很多疤痕,这些疤痕有的留在企业上,有的留在产业上,有的留在人们心里。疤痕效应其实也还远没有结束。
  我之所以强调韧性,不仅仅是讲短期经济变化,更多的其实是来自于对中国经济潜力以及中国人性格的理解。中国人太能干了,我们对商业的追求,我们对财富的追求,世界其他国家确实很难跟我们比。有很多人讲,我们是不是会陷入到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不结婚、不生娃、不出门、不花钱,很多人都讲我们都在日本化了。这一点我不是特别同意。
  我们确实是正在从高欲望社会转变,但是不至于说掉到低欲望社会,充其量我们会进入到中欲望社会,这个也是经济到一定阶段之后人们心态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可能跟五年前、十年前的状态有差异了,但是你说我们就彻底躺平、完全佛系,天天研究二次元、中二问题,我觉得也不现实。中国经济的韧性,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数据,但是更重要的其实是中国人的特质。
  当然,这跟我们仍然有巨大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有关系。差距,消极一点来说是问题,积极一点说这是潜力、空间。
  第三个词我称之为“缝隙”或者是“孔隙”。
  毫无疑问,我们的外部环境、贸易环境都在发生变化,这个不用赘述。房地产作为一个所谓的支柱产业的变化,大家这几年也看到了,特别是身处上海的各位,我想感触更深。房地产的变化可能周期会比较长,甚至我们可能要习惯于房地产长期处在一个调整周期之内,不要低估调整的时间长度和烈度。因为无论从行业本身,从建筑面积、销售面积、销售额,还是从人们的收入,还是从长期我们人口的结构、老龄化、少子化的这些趋势去分析,房地产作为一个曾经支撑、带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行业,正在演变成一个不断地下拉中国经济的行业。理想状态我们可以出台很多政策,这些政策也有一定帮助,但是不解决根本趋势。
  回到孔隙和韧性。如果说我们过去习惯了水大鱼大的过程,今天我们要习惯于水小了,鱼少了,但是也不是没有鱼。我们依然可以用很多微创新更便捷、更迅速地触达用户,触达消费者,用这些创新方式来延展我们的市场边界,增强企业的韧性和竞争力。
  所以可以说,中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动能转换,或者说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其实在经历一个断档期,或者是一个空档期。这个过程可能比我们原来想象的周期要长,这也是最近这几年大家开始感受到一些冲击、变化,有很多群体变得非常焦虑,后来发现焦虑也没有用。所以“焦虑”,考虑的虑不如变成绿色的绿。这个空档期会比较长,这也是今天很多年轻群体流行所谓“丧文化”、“不建议专家建议”……我都被骂过,等等。这不是特别好的现象,但是特定阶段你是绕不过去的。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孔隙,我们依然可以列举出非常多的品牌,在最近几年,包括疫情期间异军突起的故事。这个孔隙我们如何填满?这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巨大的就业机会。我相信中国企业、中国人在未来填满孔隙的过程当中,依然会涌现出大量的值得一财和我们今天线上线下各位去总结的商业案例,我丝毫不怀疑。
  第四个关键词,是出海。
  我昨天夜里刚从马来西亚回来,我之所以来坚持参加这个会,其实也是来学习商业案例,和大家交流。有人说出海是不容易的,我也鼓吹过这个事情,我说中国其实正在经历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三次大规模出海。这一轮出海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前两轮是什么?国企、央企、大型企业。你会发现大的品牌,无论是消费品牌还是汽车还是装备制造还是工程建设,早就出过海了,都探索过。我这一次在马来西亚也见过当地很多中国企业,它们有的在那里都十几年了,给我们介绍当地情况,介绍当地经验。我觉得我们还是有优势的。
  这一轮中小企业出海,我们依然是具有优势的,具有空间和潜力。由于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技术以及中国快速的消费升级,使得中国积累了资本、经验和构建商业模式的方法。你会看到,在很多领域,中国做到大概几亿规模的企业中小企业,到东南亚、非洲这些地区,基本上是降维打击,甚至是碾压式的。尽管我不是特别喜欢这个词,我觉得我们以后要改变一下话术,我觉得还是要融入当地商业环境、服务当地客户,建立比较好的ESG关系。我还没想出更好的词,但我们确实处在全球的第一梯队,使得我们有足够的资本和经验复制到海外。
  我们这次也看了汽车企业,看了消费类企业,看了美妆直播,我觉得中国企业家太能干了。这是一波机会。我相信未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可能要专门辟出一个板块来讲中国品牌在海外、在本土化、和当地建立比较好的ESG关系方面的经验,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案例涌现出来。
  无论如何,现在这个变化确实是全方位的,但是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不就是在这样的起起伏伏当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迭代吗?我们既要看到挑战,看到我们焦虑的原因,也要看到微光、看到机会、看到光明。
  最后,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办法预料的是什么?就是行业技术的迭代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商业模式,注意,我这里讲的还不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里讲的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案例。比如说汽车业,由于电动车的发展,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甚至内卷化,现在整个电动车产业上中下游都全线过剩。从海外市场的角度来说,你们中国的竞争力太强了,竞争太激烈了。由于技术进步,原来的商业模式也改变了。大家原来买车都要去4S店,现在去商场。
  还有一个我最近经历过的案例是人造钻石,很有意思,这个话说起来有点扎心,今天有珠宝企业不要介意。技术让我们原来买的天然钻石的价格可以减掉个“0”甚至更多,把钻石从奢侈品变成一般消费品。过去我们在珠宝店买所谓的珠宝、钻石,现在可能我们就是在一般的商场就能买了,钻石变成了一个消费品。这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
  简单总结,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确实如此,我们的挑战很多,但是我们的韧性很强。中国国内依然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孔隙度。而海外市场,我觉得未来是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一个必选项。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