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行业募投两端受压遇阵痛

最新信息

创投行业募投两端受压遇阵痛
2023-10-25 07:02:00
“非必要不出差”、“有钱也难投出去”……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一级市场创业投资行业上演了这样真实的一幕。在募资分化加剧、优质创业企业越发稀缺、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创投机构正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今年注销的私募管理人数量达到2344家,其中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占比高达七成。募投两难、扶优限劣,创投行业正加速洗牌,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非必要不出差
  募资难下机构节衣缩食
  “现在想出差,都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安排了,要根据领导的指示去安排。”唐嘉佳(化名)在一家头部人民币基金负责募资工作,今年以来,她明显感受到自己所在的机构在出差管理和差旅费方面的变化。总体来看,公司要求无论是投资端还是募资端,都要“高效出差、精准出差”。
  尤其对今年暑假期间出差的投资人来说,降低差旅标准让他们有点为难。“暑假上海的经济型酒店都近千元一晚了,以我们的住宿费用标准,只能住到比较偏的地方。”华南一中型投资机构投资总监谢峻(化名)表示,以前公司没有这么严格地评估出差目的和效果,现在需要填写详细的申请,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出差目的和意图,至少这个项目是能上立项会的。
  关于出差,近期有媒体文章称,创投圈如今连出差都变得不自由。这并非纯属虚构,记者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了解到,确实有不少机构开始控制出差成本,降低差旅经费,当中不乏较为头部的投资机构和一线美元基金。
  但也有投资人坦言,实际上出差的效果本就很难评估,比如一些大机构每年都会收到上千份BP(商业计划书),有些看上去很不错,但也要实地考察核实;而有些看起来一般,走一趟和创始人聊聊,就发现项目也有亮点。“出差之后的效果,很多时候无法预计,但不出去,很可能会错过一些机会。”谢峻表示。
  创投圈出差不自由,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募资难。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虽然新募基金数量企稳,但募资规模同比下降23.5%。这意味着,大多数机构的募资金额正在减少。募资不畅导致管理费减少,许多机构不得不节衣缩食度过寒冬。据记者了解,部分投资经理和分析师的合同到期后,机构不与之续约。
  有钱却投不出去
  退出难下投资愈发谨慎
  募资难让不少创投机构“无米下锅”,而部分机构却遭遇“幸福的烦恼”——有钱却投不出去。“我们今年拿到集团拨下来的一笔钱,自己也募了一点,但今年就没投出几个项目。”国内一产业资本投资机构投资负责人张伟(化名)无奈地对记者表示,这两年的投资难度大大增加,自己今年立项了几个项目,但最终都没投出去,作为投资人的他,备感焦虑。
  张伟将投资难归结为几个原因:一是项目竞争激烈。由于如今大部分基金背后的出资人都来自政府投资平台或地方引导基金,这样的资金属性决定基金的投资方向将集中于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等战略新兴产业,在投资范围窄、资金扎堆且优质项目稀缺的情况下,项目估值必然被推高;二是如今二级市场对企业上市的要求是既要过硬的科创属性,也要有一定的盈利能力,这样的项目更为稀缺,给投资带来更大的挑战;三是在IPO适当收紧的情况下,项目退出更难,倒逼投资也要更谨慎。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即便是具备较强募资能力的头部机构,也曾表示要控制募资比例。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投资端,上半年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分别同比下降37.5%、42.0%。
  监管趋严
  股权私募加速出清
  募投两难之下,许多创投机构在市场中举步维艰;而私募监管新规的正式实施,更是加速了行业的洗牌。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今年注销的私募管理人数量达到2344家,已超过去年全年的2210家,创下历史新高。这其中,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有1586家,占到总注销数量的70%。
  “监管现在对‘牌照’管得很严,变相劝退了很多人,其中也有产业资本,让他们专注做自己的主业,除非以自有资金去做股权投资,不然就别进来了。”华南一券商投行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具体来看,今年5月1日,《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正式施行。《办法》要求,管理人实缴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私募基金规模不低于1000万元。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以往不少机构目标设立一只几千万、上亿规模的基金,都会拿几百万先注册一只迷你基金,之后再慢慢募集剩余部分。
  但这样的操作如今已经行不通,必须一步到位募集到所备案的基金规模,这把许多资金实力不够的机构拒之门外。此外,私募新规强化了律所等中介机构的责任,使得中介机构更加谨慎地出具法律意见书。“严监管之下两极分化将会加剧,对许多新机构来说,发的第一期基金可能就是最后一期了,然后就只能老实等着项目退出。”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事实上,无论是市场难做还是监管趋严,都将倒逼行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上述投行人士分析,首先,非必要不出差,促使机构学会花钱、提高出差的效率和投资的精准度;其次,如果大家都觉得投资难,企业的估值等各方面预期都会下降,反而有利于投资;最后,前些年募资太容易,不少项目被哄抬价格,导致最终投资收益不理想。“如今能扛住各方面挑战的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才是真正被市场需求的。”该人士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创投行业募投两端受压遇阵痛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