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子生物药业务不及预期 总换高管的睿智医药持续亏损

最新信息

大分子生物药业务不及预期 总换高管的睿智医药持续亏损
2023-10-25 17:55:00


K图 300149_0
  10月25日,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组织)睿智医药发布2023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46亿元、-4120.38万元、-4865.21万元,分别同比下降18.02%、104.03%、276.45%。

  其中第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89亿元、-1942.79万元、-1977.30万元,分别同比下降16.39%、129.08%、131.60%。
  10月25日,睿智医药开盘低走随后回升,收盘价8.14元/股,微涨1.75%。
  实际上,这一惨淡业绩和睿智医药此前的业务调整不无关系。2022年3月,公司先将小分子CDM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组织)业务出售给了同业公司博腾股份,6月又将益生元业务剥离。由此,公司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已经由盈转亏。
  实际上,睿智医药是CRO行业里“高开低走”的代表。其前身睿智化学成立于2003年,以化学CRO起家,曾和药明康德处于同一起跑线。往后,公司逐渐扩展其业务范围,分别从2008年、2010年、2015年开始进入小分子CMO(医药合同生产组织)、大分子CRO、大分子CDMO领域。
  2018年,睿智化学借壳量子高科(量子生物)在深交所创业板重组上市,证券简称变更为“睿智医药”。益生元业务即由量子高科带来。这桩交易也从侧面反映出彼时创新热潮下,CXO行业的高景气度。
  因此,扩产也成为睿智医药当时的重要动作,包括升级改造上海张江的大分子CDMO生产设施,建设江苏启东大分子CDMO基地等。
  不过,即使在行业上行期,重组后的睿智医药业绩也不好看。2019年至2022年,睿智医药营收分别为13.28亿元、14.82亿元、16.91亿元、13.27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19亿元、8289.87万元、-4.22亿元、-6.07亿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公司均未完成重组时的业绩承诺,2021年开始更是有盈转亏损。
  这其中,高层频繁的人事变动和屡屡错过风口均是其业绩疲软,被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同行远远甩开的原因。2021年至今,睿智医药的CEO和董事长均至少换过3次,首席财务官、董秘等高管职位也经历过人员变更。
  具体到业务本身,在睿智医药大力投入大分子生物药CDMO,于2020年建好位于启东的工厂之后,公司尴尬地发现中国大分子CDMO产能过剩,因此公司订单一直不满。而已当下火热的ADC(抗体偶联药物)为例,公司曾在今年4月的调研活动中坦言,其很早涉足ADC领域,但是没有深入研究。
  目前,睿智医药调整后的业务板块分化学业务、药效药动业务和大分子业务三个方面。最新业绩显示,前述三个板块的营收分别为1.71亿元、2.71亿元、1.11亿元,分别同比变动3.03%、7.38%、-6.62%,分别占到三成、五成、两成。
  具体而言,新单独出的药理药效与药代药动业务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为公司贡献了近一半营收。而昔日的起家化学CRO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压力。公司在今年的调研活动中表示,BD(商务拓展)会加大力度拓展新客户,同时持续梳理该业务的细分板块,包括ADC、多肽业务的延伸性布局,并着重考虑从成本端出发,降本增效。
  另外,睿智医药大分子业务进展也不及预期。面对建好的产能,拿到订单成为该板块首要要解决的问题。公司表示,一方面将争取从业务的discovery(发现)前端开始做订单的引流,另一方面着手考虑及谨慎论证新业务方向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13日,睿智医药公告称,公司副总裁曾宪放辞职。而2022年底至今年初,睿智医药刚刚对管理团队做了很大调整,将现有几大业务板块的leader提升为公司高管,其中即包括大分子板块的曾宪放。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大分子生物药业务不及预期 总换高管的睿智医药持续亏损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