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渐成消费主力军 “银发经济”蓄势待发

最新信息

老年人渐成消费主力军 “银发经济”蓄势待发
2023-10-27 19:02:00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社会老龄化加深速度超出预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9%。
  正因如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首届中欧老龄产业创新论坛近日在上海市成功举办,多位老龄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以全球视野结合本土化实践,交流探讨“银发经济”和老龄产业的更新与创新机遇。
  在此次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随着老年人口增多,老年人无疑会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消费者除老龄人群外,也包括提前为老龄期做准备的潜在人群,不同年龄段的老人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将为老龄产业的崛起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对于“银发经济”发展问题,汪泓建议,一是完善保障体系,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二是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力量;三是加快适老产品研发,帮助老年人进入“银发市场”;四是做到供需精准对接,提高老年人消费水平;五是建设人才队伍,构建“银发人才”培养机制;六是搭建专属平台,加速“银发产业链”数字融合脚步。
  “银发经济”将大有可为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深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需提前谋划应对“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未老先退”问题。
  对于“未富先老”问题,汪泓表示,发达国家大多在人均GDP5000~10000美元时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均GDP在1000美元时就迈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养老服务水平,呈现出“未备先老”的特征。此外,我国还存在“未老先退”问题,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活力老人增加,但退休年龄还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初制定的初级标准,导致养老金负担加重。
  正因如此,实施积极的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推动养老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关系民生福祉,是老龄产业持续优化创新的动力。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基本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格局。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缪瑞兰告诉记者,《规划》有两条主线,其中之一是老龄事业和产业要实现协同发展,目前已有很多企业围绕老年人的吃穿住行研发、推广各类老年用品。各种老年智能产品正逐步推广,老年大学、老年旅游等产业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汪泓看来,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应局限在单一领域,而是应该围绕“衣食住行乐”展开,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
  “这也是经济转型的机遇。”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表示,“银发产业”、老龄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是新发展格局中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住房、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三大重点消费领域,在这三大领域中唯有养老服务的短板最多,所以面临的机遇也更大。
  “其中,老年旅居和老年教育的前景尤为广阔。”吴玉韶分析认为,尤其是今年以来,旅居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对全世界情况做过分析,老年旅居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和美国,领土跨区域广、气候条件丰富、多样化。再加上中国有独特的中医中药,所以旅居的未来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老龄办原宣传部主任刁海峰则指出,老年教育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工程,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纽带。
  发展老龄事业需各方合力
  总体而言,在过去十年间,“银发经济”迎来飞速发展,但依然面临不少挑战,打造健康、可持续的“银发经济生态圈”正成为当务之急。
  汪泓表示,“银发经济”发展思路应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供给诱导需求,需求促进供给”为发展模式,建立下游、中游、上游三条产业链,围绕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四大主体,形成政策体系、人才体系、技术体系和监管体系中的保障体系,逐步突破“银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安全、适老的晚年生活。
  汪泓分析认为,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的优惠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老年消费产业。例如,可对准入范国内的企业实行减税降费、投融资支持、运营补贴、土地支持等一系列产业优惠政策,促进老龄产业发展。
  缪瑞兰则告诉记者,随着“银发经济”不断发展,有很多慈善组织选择助老类业务和爱心企业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更为全面、更为细致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还有慈善组织有意识地挖掘项目所在地周边企业资源,参与到助老类产品和服务供给中,建立助老类爱心企业协作机制。
  另一方面,要提高老年人消费水平,还要做到供需精准对接。“养老产业为什么难做?就是这一群体存在特殊性,每个老年人都是带着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而形成的独立个体。所以,养老服务最难的就是掌握老年群体特殊的消费心理,人们想象中的老年人需求可能恰恰不是他们的真实需求。”吴玉韶感慨道。
  汪泓建议,需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识别,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做到有效供给。针对老龄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要积极推进养老行业与其他行业相融合的“养老+”新型模式,促进养老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为老年群体增加更多可选择的空间,量身定制他们所需要的消费服务,提升养老服务消费的个性化和高级化。
  “要加快适老产品研发,帮助老年人进入老年市场。针对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数字产品的问题,应提升设备的便利性和便捷化程度。”汪泓还建议,可以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因人而异打造一些大字版、语音版、民族语言版和简洁版的适老APP,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定制化、有温度、贴心的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老年人渐成消费主力军 “银发经济”蓄势待发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