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成都太古里 为什么活色生香的猛追湾打动了更多人

最新信息

紧邻成都太古里 为什么活色生香的猛追湾打动了更多人
2023-11-01 17:32:00
我们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城市里?什么才是一个“好”的人文城市?四年前,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建筑评论家周榕作为架构共创人参与设立三联人文城市奖时,试图给出一些回答。
  10月26日,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盛典在成都中国-欧洲中心落下帷幕。以“流动的公共”为主题,五个子奖项最终获奖项目揭晓:金威啤酒厂改造获得公共空间奖,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获得建筑贡献奖,南京小西湖社区获得社区营造奖,福州城市森林步道“福道”获得生态友好奖,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获得城市创新奖。组委会特别奖则由成都猛追湾城市更新项目摘得。
  “一开始我们并没有长远的架构,只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调整。”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周榕回忆,2019年三联人文城市奖有了朦胧的想法,2020年开始启动,2021年4月才在成都举行首届颁奖盛典。
  他表示,做第一届时,大家并没有特别清晰的思路,也没有太多深思熟虑,但获得的业内反馈很好。到了今年,评委头脑中的意识更明晰,无论评审的流程与专业度,以及奖项颁出的最终结果,都更加贴近他对美好人文城市的想象。
  关于城市、建筑与社区生活的美好图景,有人会想到在媒体上爆火的阿那亚和麓湖。周榕认为,这两个全国闻名的社区确实有着杰出的建筑、丰富的公共活动,也构建起社区内的人文艺术氛围。但它们创造出的更多是一种固有阶层的狂欢,是被圈定起来的精致乌托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众性。这类带有资本与消费主义逻辑的社区,天然地对人群进行了筛选,哪怕看上去再美好精致,也仅仅是城市图景的某一个侧面,与三联人文城市奖所追寻的人文价值观并不契合。
  “人生来就有在大地上自由漫步的权利。”周榕说,他们设置奖项时,是从人与场所、人与建筑、人与社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活力这五大维度展开,以公共空间奖、建筑贡献奖、社区营造奖、生态友好奖、城市创新奖五个子奖项,去定义人文城市的真实样貌。
  评奖所考量的是人文、公共、创新、美学的多重维度,以创造未来城市形态,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性与完整性,提升城市与市民的审美意识,满足人们生活的尊严、平等与价值感为衡量标准。换句话说,周榕看重的是城市的普惠性,是无论老年人、残疾人还是低收入阶层都能享有的生活。只有人人可享受的公共空间,才能真实体现出城市人文的关怀。
  “体感城市”
  从一开始,《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就与周榕达成共识,人文城市奖邀请的专家终审团,必须对所有入围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及终评。
  今年5月,65位城市、建筑及人文领域代表人士针对五个子奖项进行了192个项目的提名,6月至7月,10位建筑及规划界权威专家组成初审团,票选出27个入围项目。这些项目遍布全国,评委逐一到现场实地走访,工作量颇大。
  当我们花了三个月时间,身体力行地走访全部27个入围项目,对我的城市观、建筑观有很大的改变。周榕觉得,建筑师的视角通常是像鸟一样俯瞰和感知,但直到他用脚步去丈量每一个项目,深入到街巷和建筑中,感受到的是以蚂蚁的视角去体察城市的视觉切换。
  鸟飞翔在天空,看到的是大局,是空间,是整体。而蚂蚁行走在土壤中,以触角感知每一处变化,看到的是细节,是最细微而颗粒的真实。
  周榕由此提出“体感城市”的概念。与注重视角的“观感城市”相对,“体感城市”要求建筑师用更人文关怀的视角看待城市,观察和体会城市中生活的人的需求,从更加广泛的、公共的视角去建立起建筑与人、与城市的关联。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生长速度之快,是超过我们想象的。”李鸿谷告诉第一财经,在提名时,他们就会特地规避一些“网红”去处。比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和太古里,已经成为城市著名的打卡地,是一个聚集人气的超级秀场。但这些项目跟人的切身关系又是有限的。
  “宽窄巷子和太古里虽然开启了人与城市的关系,但颗粒度还没有进入人本身。”李鸿谷说,今年组委会特别奖颁给成都猛追湾,恰是因为这个城市更新的项目真正实现了与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关联。
  人文城市奖终审、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认为,一个理想的城市既应该向光敞开,有可见性的流通,也应该保留自己的阴影,有自己的隐秘褶皱。好的城市不仅要有标志性建筑,还应该有温馨的社区,让个体和家庭得以舒展。不仅要有宏大叙事,还要有精细度和颗粒度、考虑到个体的感受。
  人文景观主义样板
  “在猛追湾,你能看到跟人打交道的活性界面。”周榕说,位于成都成华区东郊的猛追湾,距离高流量的太古里仅几百米,却有着活色生香的市井样貌——这里有孩童奔跑,有大爷喝茶,有人跳广场舞,有小贩走街串巷,有形形色色的年轻人聚集,不同的人群在这里各取所需,社交、居住、文艺的不同需求在这个上世纪末遗留的厂房与宿舍之间,实现和谐共生。
  猛追湾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一度汇聚来自全国的十多万科研人员和工人。当工业浪潮落幕,这里也逐渐萧条。2018年开始,猛追湾传统沿河居民区开始动工改造,用三年时间,成为老旧城区更新的活化案例。
  改造之初,设计团队就避免把这里变成一个景区或秀场,而是希望保持成都老居民的生活质感,把设计藏在城市的褶皱里。项目改造完成后,无论是原住民还是外来者,都在这里其乐融融地共存。原本乏人问津的旧城平庸岸线,一跃成为全天候、多生境、强包容的活力街区。
  组委会在“特别奖”的颁奖词中写道:为避免价值取向单一化的新城市病,猛追湾在环境改造之初,就特别重视兼容多重城市价值观、混融多样生活场景、为社会提供差异生态位的“复调城市设计”。它既保留并强化了传统工业区重要的历史记忆节点,又植入了现代感和未来感的空间变奏;既引领时尚潮流、蜚声国际的打卡胜地,又能让市民体验到烟火气十足、唾手可得的平价幸福,高科技性的普惠空间,各具其趣的俗世生活,层次丰富的生态样貌,以及精细铺陈的体感及颗粒度。
  改造后的猛追湾重塑在地性、当代性、与日常性兼具的“街道生活”,创造了“人文景观主义”的本土样板。
  周榕认为,无论是猛追湾,还是今年的五个获奖子项目,都实至名归,让他在实地探访时有了具体而细微的生活实感。
  金威啤酒厂改造在保留对城市历史共同记忆的同时,打开了城市公共生活新的想象力疆域;宁波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用殿堂级的精彩空间演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建筑艺术超越物质性的非凡精神力量;福州城市森林步道“福道”既是一条解放山林、连通山水、贴近自然的城市森林步道,也意味着一套针对性和创新性极强的技术应用体系,更是一组具有导则价值与统领意义的系统性操作范式;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敏锐发掘出另类的城市创新切入点,通过广域跨界的策展行动,将形式多样的在地艺术展览当作重新组织当地社会和文化要素的认知枢纽,以及城乡振兴的能量接口;南京小西湖街区改造以超高分辨率的认知与思想精度,创造出了一个普惠多赢并具有可持续内生能量的活力与和谐社区,堪称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当代城市更新典范。
  这些项目的成就与成功,不是靠几张视觉图片就能传递的,只有站在街巷中,看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状态,才能真切感受到城市与人之间的贴近感。
  “人与城市的关系,是体感度,你的身体是诚实的。当你走出家门,走30米买到一包烟,走50米吃到一碗面,走到100米有绿地可以跑步,就回到了生活本身的愉悦,这都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李鸿谷说,三联之所以要做这样一个奖项,是想让大众意识到,城市的进步需要观念的进步。“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程,当我们把先进的项目和作品选出来,大家会知道,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建筑、社区和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为城市更新想出更多的办法,城市也会变得更美好。”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紧邻成都太古里 为什么活色生香的猛追湾打动了更多人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