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为实业服务的宗旨,发展普惠的供应链金融

最新信息

立足于为实业服务的宗旨,发展普惠的供应链金融
2023-11-02 16:21:00
后疫情时代,目前产业端传来的信息与期望中的爆发式增长并没有同步。2023年,政府层面虽然一如既往地强调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为与产业链紧密相连的供应链金融,仍然停留在历史的习惯性思维中。而在数智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推动供应链金融模式再造,转型升级供应链产品生态体系,推动产业链和资金链协同发展和渗透融合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为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供应链金融是产业链与金融的高度融合。供应链金融连接产业和金融,承载着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的使命。但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行业习惯了应用高杠杆产品,坐享的发展红利大大超过了制造业实体的盈利,也导致了金融与实体的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当例如房地产行业受周期性影响时,也积聚了大量的系统性风险。
  我国制造业的分布数量上主要集中在中小民营企业,围绕大型核心企业的金融产品供给价格更低,以至于大量政府平台企业,央国资大型商贸类企业直接做起了“影子银行”业务,比起经营实体,获利空间更大,收益周期更短。而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地位的不对等,在获得银行授信的困难度上仍然没有降低,甚至在给大型企业供应产品的应收账款账期上继续被拉大。遇到“疫情”等特殊风险时,往往由于现金流断裂而走向终结。
  普惠的政策提出了很长时间,但普惠不是慈善和救助,更不是大水漫灌。大部分银行投放的普惠只是满足政策指标的要求,或者把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戴上了普惠的帽子,背后仍然是以房地产抵押为唯一的风险缓释手段。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看不清,看不懂,看不明白,是源于中小民营企业行业跨度大,产品分布广,银行在时间和精力上无法精准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不得不选择抓大放小。
  中小民营企业从事的往往是偏低端,加工程度不高的初级化产品,使用的原材料却相对标准化,例如金属产品加工、塑化产品加工等等,这些企业又往往是为核心企业提供配套的,例如数以万计的汽车零配件产品,都是金属和橡塑类加工制作而成。中小民营企业在经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时候,可供抵押的资产已基本消耗殆尽,业务和产能却未必受太多影响,因此获得银行的普惠金融需求更加强烈,以恢复生产,用新的盈利来弥补周期性亏损或取得更大的发展。
  而供应链金融是实现普惠金融最好的场景和手段。除去相对成熟的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这些都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应付账款展开的风险相对较小的业务品种,解决了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问题,但这些产品却称不上真正的普惠,核心还是依据大企业的信用。中小民营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端的资金需求问题却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大部分原材料采购需直接支付现金而非可以赊账。如若下游回款周期过长,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看似业务发展了,却往往流动性压力越大,一旦有特定风险发生,更容易出现现金流断裂的情况。
  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生产加工所需的原材料越来越标准化,许多正规的供应链平台开始提供原料采购端的供应链服务。通过标准化、数据化和可视化的供应链数智化业务平台,为中小民营企业采购提供精准的代采、赊销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并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实现货款的安全回笼。银行的普惠金融若在采购端进行发力,结合供应链平台对中小民营企业真实的经营数据采集,提供更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控制好融资的额度和周期边界,才能跟好地找到普惠金融的抓手,管控住风险,实现真正的普惠金融。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复苏的动能不会减弱,新时期需要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实业是立国之本,很庆幸的是大家的共识终于达成,不再为虚拟和泡沫经济喝彩。制造业虽然投资和回收周期长,利润薄,但创新不断、发展不止。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是组成国民经济各个器官的细胞,顽强而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历经磨难却生生不息。希望银行等金融机构能真正放下身段,突破历史的局限,支持实体不再是口号,发展普惠的供应链金融,提供更好的普惠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中小民营企业成长输送养分。
  (徐琪为中国化工学会专业会员)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立足于为实业服务的宗旨,发展普惠的供应链金融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