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加码投资14亿,制药巨头罗氏如何在华“加速”?

最新信息

三年加码投资14亿,制药巨头罗氏如何在华“加速”?
2023-11-03 13:57:00
开栏语
  40多年,超过460倍增长!
  1978年,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白皮书显示,中国医药工业销售为72.8亿元;截至2022年年底,据工信部数据,中国医药工业总销售收入已经达到3.36万亿元。
  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升级迭代,尤其是步入2015年后,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拉开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帷幕,药监部门密集出台落地举措,荡涤痼疾、重塑新药研发市场生态。
  当前,中国医药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成了激活创新、反哺全球的重要源地。在这激荡进阶中,一批批跨国药企来华投资建厂,从“在中国”到“为中国”。而在“创新驱动”战略下,一批富有活力的本土药企也在扬帆起航。本土创新药企和跨国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全方位铺开竞争与合作,形成了由跨国药企升级中国研发中心、本土药企构建自主研发体系组成的创新双引擎,“中西合璧”促进中国医药创新能力快速发展。
  即日起开启的《跨国药企在华风云录》系列将聚焦跨国药企在华布局和创新的风云故事,对话生物医药企业知名企业高管大咖,为读者展现中国医药产业体量超400倍增长背后的创新故事。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中国正处于从医药制造大国转向医药创新强国的关键节点,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积极融入全球医疗创新体系,而在中国耕耘多年的跨国药企们,也正在牵手本土药企,共创医疗创新生态圈。
  9月28日,罗氏中国宣布,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的罗氏中国加速器大楼正式落成。这是罗氏全球首个自主建立并运营的加速器,旨在依托罗氏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商业化能力,孵化扶植优质的本土创新企业成长,实现中国研发、全球共享。
  作为最早在中国建厂的跨国药企之一,罗氏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布局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了,其间,罗氏是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变化,加速器将如何帮助罗氏在中国“加速”?
  “明年恰逢罗氏制药在华成立30周年,三十年来,我们怀揣初心,引领医药创新,优化创新生态。”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罗氏将在加速引进创新药的同时,继续携手多方合作伙伴,不断探索新型合作模式,聚力打造创新、合作、多元的本土医疗健康生态圈。
  本土化布局不断加码
  从“重要市场”到“创新中心”
  今年以来,全球医药企业负责人,绝大多数将“到中国去”列为行程单上的重要一项。辉瑞、强生、阿斯利康、飞利浦、瓦里安医疗、拜耳等跨国药企相继来华,表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9月28日,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全球首席执行官施楠珂博带领罗氏集团董事会与领导团队、罗氏中国领导团队集体出现在罗氏中国加速器大楼落成典礼上。这是罗氏集团董事会与领导团队时隔多年首次集体访华的重点行程之一。
  时间回拨到1994年,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上海罗氏制药公司破土动工,这标志着罗氏成为落地上海张江的第一家制药外企,自此,也掀起了跨国药厂在华建厂的热潮,而在众多大型跨国药企中,罗氏率先在华建成并不断升级和完善了包括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等环节在内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
  30年来,中国创新药的研发、注册、生产、监管等逐渐与国际接轨,中国创新药企业正在逐步走向全球市场。以罗氏为代表的跨国药企不仅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健康事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且还成为中国医药行业效率和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我亲身体会到了这里的创新活力与巨大潜力,我们不仅将中国视为一个重要的市场,更致力于通过开放的合作将中国打造成为一个创新中心,为中国和全球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解决方案。”施万这样表达他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信心”更体现在了紧锣密鼓的加码投资上:2019年,罗氏追加投资8.63亿元人民币,将研发中心升级为全新的罗氏上海创新中心;2021年,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的罗氏中国加速器,旨在推动中国医疗创新的加速发展,赋能中国本土医疗创新生态圈的建设;2022年,追加投资近2.5亿元人民币作为营运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加速惠及中国患者……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罗氏在华的投资已超14亿元人民币。
  牵手本土企业
  打造“中国研发”创新策源地
  在中国市场真金白银的投入也带来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在过去19年历程中,罗氏中国创新中心参与发现了至少9款临床药物分子,申请超过300个专利,发表了170篇以上的学术文章。
  据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中国药品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430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9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7%。2025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0645亿元,创新药占比继续放量至68%。
  历经数十载的磨砺和积累,中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本土药企研发能力日渐成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得到认可,在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跨国药企频频开启与本土企业及政府的各项合作,加速本地化进程,打造新的医疗生态“朋友圈”。
  对于罗氏而言,中国市场已然不再只是药品销售的市场,也正在成为全球创新药物的策源高地。从“卖药品”到“谋合作”,跨国药企们需要以新的模式来加速深耕中国市场。
  如今,随着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的罗氏中国加速器大楼正式落成,罗氏在中国创新研发的布局迎来了又一次升级——打破公司内部研发的“藩篱”,牵手中国本土初创公司打造“开放式”创新生态圈。
  当前,在罗氏的加速器孵化项目中,通过大手牵小手,跨国药企与本土创新的融合正在加速:
  ——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公司华深智药正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开展一项早期研发合作。借助华深智药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大分子生物药物建模与设计平台,罗氏得以针对某难成药靶点开展抗体优化设计与验证。
  ——专注于开发新一代表观遗传治疗技术的赛岚医药,正在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就一个First-in-Class的表观遗传学靶向治疗技术针对中国高发的消化道肿瘤相关适应症开展研发合作。目前该合作进展顺利,并已达成阶段性的目标和成果。
  据介绍,罗氏加速器将会为初创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源,包括资金渠道、合作机会、研发经验、先进的实验设备,并根据每家企业个体化需求制定指导方案,助力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截至2023年6月底,已经有十余家本土初创企业从300多家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加速器成员企业。
  创新药跑步进入
  多款明星药物加快在华上市
  提起罗氏旗下的创新药,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曲妥珠单抗(商品名赫赛汀)。早在1998年,罗氏就推出了首款HER2产品曲妥珠单抗,确立了其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领先地位,这款药于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2017年经医保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适应症为 HER2阳性乳腺癌和胃癌。进入医保后,曲妥珠单抗的价格从高达2万多元/支降至7600元/支,降幅近七成。按照参保患者最低自付比例两成计算,患者每支药品最低只需花费1500元。在纳入医保目录后,全国范围内对赫赛汀的用药需求也出现了激增,甚至一度因缺货频繁上热搜。
  实际上,在2017年由人社部首次开展的这场国家医保谈判中,罗氏旗下包括曲妥珠单抗在内的四款靶向药均成功通过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是当时中标品种最多的跨国药企之一。积极应对并融入中国的医改中,让罗氏旗下的创新药跑步进入中国市场。
  再过几日,第六届进口博览会也将在上海拉开帷幕,作为进博会的“老常客”,今年第六次参展的罗氏又将携带哪些创新好药亮相这个前沿科技“大秀场”?
  “进博会是向世界共享‘中国机遇’的窗口,已成为全球创新产品和前沿科技绝佳的首发高地与聚集地,也为各方构建了绝佳的交流和沟通平台。”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表示,过去五年来,受益于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和政策东风,罗氏加速引进多款全球创新产品,第一时间惠及中国患者,今年,罗氏将携近30款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全产品矩阵及创新解决方案六赴进博之约。
  据透露,此次,罗氏将重磅推出6款即将在华上市的全球创新产品,覆盖血液肿瘤、乳腺癌、神经科学和眼科等疾病领域。
  其中,在乳腺癌诊疗优势细分领域,今年进博会,罗氏带来即将在华上市的全球首个乳腺癌抗HER2双靶皮下复方制剂Phesgo。这是罗氏第一次将两种单抗结合起来,可通过单次皮下注射给药,大幅缩短给药时间,为患者提供一种更快、侵入性更小的全新治疗方案,该药预计于2023年第四季度在华上市。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文 | 记者陈泽云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三年加码投资14亿,制药巨头罗氏如何在华“加速”?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