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SMA医学研究落国际先进水平 如何多维度提升诊疗能力?

最新信息

国内SMA医学研究落国际先进水平 如何多维度提升诊疗能力?
2023-11-03 15:21:00
罕见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巨大的挑战。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2022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显示,全球目前已知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全球罕见病患者已超过3亿,其中我国大约有2000万患者在与罕见病作斗争。
  当前,罕见病被认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患者个人问题,它是整个社会、民生的问题,推动罕见病国际化医学研究也成为重要方向。近日,在刚刚结束的第21届亚洲和大洋洲神经肌病中心年会(AOMC)上,首次以壁报形式分享了从1995至2023近30年间关于SMA领域的研究趋势和治疗策略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基于此项研究的深刻洞察也将为未来我国SMA领域的诊疗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针对这一研究情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遗传科和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吴志英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国内SMA的研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一方面,中国在SMA治疗药物的研究上起步比较晚,尤其在一些比较新的治疗领域,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更是比国际先进水平缓慢不少。因此,目前我们的药物临床试验,多数是一期或二期的临床试验,不能反映出比较全面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情况;另一方面,国内的一些临床研究设计,还是比较缺乏科学的研究设计。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的方法也不够严谨,经常会缺乏多中心、双盲,以及安慰剂对照等方法控制偏差。当然,这种现象应该说不单单是SMA这个疾病,实际上,国内对一些临床试验的设计,在很多疾病上多多少少都会有这些方面的缺陷。”吴志英教授说。
  这也意味着,我国在推动SMA疾病诊治工作层面,仍有诸多问题待解决。
  医学研究水平待提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患者群体预估为2.3万人左右,其中青少年和成年人患者约占80%以上。而不同于儿童患者,青少年和成人在临床上的严重程度区分更大,疾病的过程更长,差异也更加明显,治疗难度更大,相关研究也更少。因此,SMA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和诊断能力急需进一步推进和提升。
  SMA是一种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的肌无力、肌萎缩,全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发病。作为一种致残、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它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但是近几年来,国家积极引进以诺西那生为例的创新疾病修正治疗药物,优化医保政策,不断提高多学科综合管理水平,我国SMA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吴志英教授指出,最新的研究将文献计量学应用到了SMA的研究中,这也是由于SMA这个病是一种罕见病,应该说它是临床异质性比较高的一种疾病,不同年龄段起病的患者,临床表现非常不一样。
  “因此,用文献计量学研究SMA可以更好地囊括最近三十年来有关SMA领域的一些研究,从而去了解关于这个疾病的最主要的挑战在哪里,还有它的研究热点在什么地方、研究趋势在哪些地方。国际相比,我们的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吴志英教授说。
  那么,如何提高国内临床医学研究的水平?吴志英教授表示主要分三个层面:
  一是,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中国要建立具有专业技能的研究团队,并且加强跨学科的合作;
  二是,加强科研团队要加强数据管理,以及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要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要加强质量的控制,控制好质量可以确保整个研究过程科学化、规范化和公正化;
  四是,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国际临床医学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可以帮助国内临床专家更加了解国际上最新的一些研究进展,让国内的临床医学研究更符合国际的标准和需求,可以让国内的临床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上好的杂志。
  实际上,吴志英教授在完成这个SMA研究时也发现,目前国际前沿的SMA研究结果除了可以帮助国内的医生或者研究者提升诊断水平,随着近几年来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SMA疾病的诊疗技术也稳步提升。目前对SMA的诊断可以用多种的手段来获得诊断,一代、二代、三代测序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和MLPA技术等技术的出现已经可以覆盖在各种临床场景上。
  “也就是说SMA患者可能在不同的医院进行基因诊断,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如荧光定量PCR进行诊断,也可以用很复杂的技术如三代测序技术进行诊断。在覆盖不同的临床场景后,我们就会发现SMA的诊断现在是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早。”吴志英教授说。
  解决患者诊治难题
  除了诊断,治疗问题也不容忽视。
  从全球的范围来看,目前仅有5%罕见病存在有效治疗方法,即使已存在治疗方法的罕见病药物价格也十分昂贵,一般患者很难负担。罕见病治疗难题无疑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和罕见病相关的政策,鼓励罕见病药物的引进、研发和生产,并加快罕见病药物的注册审评审批。罕见病药物在我国上市数量逐年提升,部分药物甚至可以实现全球同步上市,这意味着罕见病患者有更多药物可用。根据沙利文统计,目前已有103种罕见病药物上市,涉及47种罕见病。
  针对目前我国SMA患者真实世界获益的情况,吴志英教授进一步表示,目前从治疗获益层面来看,自从2021年首个SMA的治疗药物诺西那生纳入医保,SMA患者治疗的可及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实际上自2016年起,SMA患者治疗出现了分水岭,SMA领域出现了有效的治疗药物。既往,SMA患者无药可用。”吴志英教授说。
  在德国的一项研究中显示,年龄在16到65岁这个年龄段的SMA患者,在接受诺西那生治疗14个月以后,有96%的患者病情得到改善或者稳定。另外,部分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可以增加。据30项真实世界研究的荟萃研究结果显示,诺西那生是可以显著改善2型和3型SMA患者的运动功能的。即对于年龄比较大的青少年或者成人起病的患者,也是可以改善运动功能。最新的一项波兰的真实世界研究也显示,对SMA成人和大龄儿童患者,诺西那生同样可以起作用。
  世界上现已确认的罕见病至少超7000种,约80%由遗传缺陷引起,其中仅有大约5%具备有效治疗的药物。和绝大多数“无药可治”的罕见病相比,SMA患者已有了更多的希望。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期待能出一款药物直接彻底地解决患者的需求。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SMA筛查、诊断能力均不弱。但是未来是不是能有一款基因编辑药物,直接把那两个点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碱基替换或者修复。”吴志英教授强调,“如果有这样的药物则意味着患者可以完成一次性治疗。这也是未来临床需要解决及瞄准的关键问题”。
  除了治疗,罕见病保障不足一直被关注。随着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并且最近几年对罕见病药物越来越开放和包容,沙利文进一步梳理指出,目前已有73种药物纳入医保,涉及31种罕见病。除国家医保外,目前罕见病患者还可通过补充医疗保险(专项基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普惠型补充商业健康保险、民间慈善捐助等途径减轻治疗的经济负担。
  如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罕见病需要各方协作,特别是在目前中国罕见病事业正驶入快车道,随着越来越多的治疗药物进入中国,如何打通患者用药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患者保障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国内SMA医学研究落国际先进水平 如何多维度提升诊疗能力?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