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银行上市三周年:坚定高质量发展决心 稳健经营未来可期

最新信息

厦门银行上市三周年:坚定高质量发展决心 稳健经营未来可期
2023-11-03 19:03:00
2020年10月27日,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声清脆的锣声响起,厦门银行正式踏入A股资本市场,成为福建省首家上市城商行。这家具有台资背景的城商行,以其稳健的经营风络和可持续的成长性受到广大投资者关注。
  踏上资本市场的这三年,恰逢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宏观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厦门银行深度推进资产负债结构转变,主动调节信贷及客群结构,朝着“统筹兼顾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业务规模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资产质量不断优化,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共同构建了厦门银行高质量发展之路,凸显厦门银行作为优质城商行良好的成长性和长期投资价值。
  经营稳健向好,资产质量位居上市银行前列
  上市后,厦门银行的多项主要经营指标取得突破,资产规模迈过3000亿元大关,贷款总额突破2000亿元,归母净利润持续攀升,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2020年至2023年三季度,资产总额、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0.86%、9.24%、14.24%,2020年至2022年度,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23%和17.26%(2020年营收剔除了通过诉讼收回的票据资管业务收入)。此外,近三年该行还完成了累计6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45亿元二级资本债,以及110亿元小微金融债、10亿元绿色金融债的发行,有效提升了银行的资本和负债能力。
  近日披露的三季报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厦门银行总资产3786.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0%;存款总额1966.94亿元,贷款总额2028.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1%;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9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3亿元,同比增长14.63%,基本每股收益0.75元,同比增长15.38%,经营效益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初显成效。
  资产质量方面依然表现亮眼,不良贷款率0.79%,较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达到上市以来最低水平,资产质量稳定趋好。在此基础上,该行拨备覆盖率仍达393.02%保持在上市银行较好水平。
  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发展更显担当
  结构调整优化是近几年贯穿厦门银行深化转型期的一大主题。具体到信贷结构,主要体现在更聚焦实体和重点客群,将信贷资源向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三年来,该行制造业贷款、绿色信贷、高新贷、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均保持较快增长。
  在践行普惠金融方面,厦门银行坚持“小微企业主办行”的定位,全辖115个网点均有开办普惠金融业务,普惠小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2021年及2022年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9%、37.37%。通过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强化科技赋能,持续提升小微贷款业务的可持续性和可获得性,先后上线了供货贷、信贷工厂2.0等线上产品,并在内部资金价格上给予优惠,同时充分利用支小再贷款、转贷款、小微债等低成本资金来源支持并让利普惠小微贷款。
  制造业方面,厦门银行将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量纳入分行KPI,在考核上减免资本占用费,鼓励分行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投放,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达成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的同步改善。截至2023年6月末,厦门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202.45亿元,较2020年末132.47亿元增长52.83%。
  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厦门银行不仅在科技型企业密集的园区或附近布局网点,更是专门面向科技型企业推出专属信贷产品,包括科技贷、科技信用贷、科技担保贷、知权贷、知担贷等一系列科技金融套餐,2022年专门针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客群创新设立“高新贷”专案。 截至2023年6月末,高新贷专案客户贷款余额68.69亿元,较年初增幅12.46%。
  支持绿色发展方面,厦门银行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金融重点产业,对绿色信贷客户给予差别化考核,将绿色金融发展纳入全行战略任务,由绿色贷款发展进一步深化至绿色金融发展。同时大力创新绿色产品与服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已推出“光伏贷”、PPP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2021和2022年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幅分别为116.73%、126.06%。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已累计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6383.61万元,实现碳减排11273.75吨,成为福建省内碳减排贷款投放金额和笔数双第一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两岸金融持续深耕,对台服务标杆更加凸显
  一直以来,厦门银行以其台资背景优势和位处对台前沿的区位优势,不断深耕两岸金融,对台业务已然成为厦门银行的特色标签,不仅受到两岸关注,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更是使其成为“两岸金融合作样板银行”。
  上市后的这三年,厦门银行的对台业务不断取得新发展。这离不开其在上层建筑上对组织架构的大刀阔斧调整。在总行层面,厦门银行将“台商业务部”提升为“台商金融部”,从单一的公司业务条线提升为跨全行各业务板块的综合部门,负责两岸台胞、台资企业、台湾同业客群的统筹经营以及涉台机构、金融同业的合作推动。分行层面,在台胞台企较多的5家分行设立管理部门“台商业务部”,并将21家网点挂牌为“对台特色支行”。
  在产品和服务上也更聚焦更有针对性。在服务台胞个人方面,继2019年推出大陆首张面向台胞的专属信用卡之后,厦门银行又在近几年陆续推出了线上化汇薪产品“薪速汇”和线上信用消费贷款产品“台e贷”。两款产品均为大陆“首创”,前者可让台胞通过手机银行就将在陆完税薪资汇给对岸亲属,后者更是打破了台胞缺乏抵押物、缺少征信而无法申请信用消费贷款的“壁垒”,台胞在厦门银行手机银行app上即可申请信用贷款并实现自动化审批。
  在支持台企方面,厦门银行不仅围绕企业的纳税信用、交易流水等情况推出免抵押信用贷产品,近年来更是不断提升台企授信覆盖面,积极落地福建省商务厅推出的“台企快服贷”,根据福建省各地市台农产业特征,推出符合台农需求的标准化产品“台农贷”等特色产品。
  机制体制上的优化和产品上的创新,让厦门银行的对台业务实现了跨跃式提升,成为福建省台企授信数量最多、针对台胞发放信用卡最多的机构,且客户覆盖度持续提升,2023 年上半年,台企客户、授信户数较期初分别增长 17%、14%。台企户均存款余额是全行企业客户的1.76倍,台企国际结算量占全行国际结算量的78%,台胞户均金融资产是全行零售客户的2.52倍。
  大零售转型加速,“零售”精品银行更进一步
  在近几年的业务战略中,大零售转型一直是厦门银行的重点方向之一。零售在信贷结构中的占比稳步提升,同时通过在产品、渠道和服务方面重点发力,各项零售业务得到全面发展,在打造具有品牌美誉度和客户体验度的“零售”精品银行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截至2023年9月末,该行个人存款达到619.49亿元,较2020年末的350.89亿元增长了近1.8倍;个人贷款达到752.65亿元,较2020年末的535.11亿元提升40.65%。网点数量已由2020年末的68家增加至115家,上市三年以来经营网点增加47家,进一步实现金融服务下沉。零售整体资产质量保持平稳,2023年6月末个人贷款不良率为0.50%,在市场上处于较低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大零售转型的深入,零售业绩贡献逐年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零售业务对总营收、营业利润的贡献占比分别为 26%、24%,较上市前的 2019 年全年分别提升 6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因应零售业务转型战略,厦门银行加大对零售业务投入,个人存款占比由2020年末的22.75%提升至2023年6月末的32.66%,存款结构进一步改善。
  在推进零售转型过程中,客户财富管理服务体系也在持续升级,开放式产品货架不断丰富,在确保规模继续稳定增长的同时,通过主动引导客户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使得个人零售存款成本持续降低。截至2023年6月末,零售客户AUM规模达到 932.08亿元,同比增长13.70%;零售存款平均付息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33个百分点。
  在个人信贷方面,近几年主要以经营贷和消费贷为重点发力方向,推出个人经营贷拳头产品“快E贷”,同时创新落地线上信用消费贷款产品“E秒贷”。此外,积极响应国家对台籍、新市民等重点客群的金融服务工作部署,发布了“新市民快E贷”“新市民安居易”“新市民消费易”“新市民贷”“台e贷”等客群专属产品。
  渠道建设上,以补充空白区域为主稳步推进网点建设和布局,同时不断深化网点转型发展,聚焦营业网点的服务化、人性化和智能化,推动网点从交易型向服务型转型。另一方面,推动线上渠道从功能完善进阶至服务升级,个人手机银行、电话银行、智能客服建设均有显著进展。
  随着2023年接近尾声,已经上市三年的厦门银行也即将迎来第五轮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的完美收官,这也意味着厦门银行即将开启新一轮的转型发展期。相信,站在上市三周年的新起点,厦门银行将继续传承稳健发展的基因,以接续奋斗、笃行不怠的信念,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擦亮两岸金融特色的金字招牌,实现下一个再提升、再跨越的新发展。
(文章来源:财联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厦门银行上市三周年:坚定高质量发展决心 稳健经营未来可期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