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中国经济 展望中国能源

最新信息

把脉中国经济 展望中国能源
2023-11-03 19:22:00
全球能源市场即将告别动荡喜忧参半的2023年。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市场持续紧张,地缘政治局势加剧了能源安全担忧,能源市场受到更大破坏的风险始终存在。与此同时,能源转型的步伐势不可当,2023年全球总投资的40%流入清洁能源领域。第二十八届全球气候峰会已然临近,各国在淘汰化石能源和减排问题上分歧依旧。接下来,全球能源部门将继续在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迷雾中深刻调整。
  全球能源市场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尽管国际油价曾在2022年达到近10年来历史高点,过去10年总体上是一个低油价时期,大部分时期远低于100美元一桶。低油价抑制了石油生产国的油田开发投资,此前的新冠大流行通过降低需求进一步抑制了石油投资。考虑到增加石油产能需要时间,俄乌冲突延宕,以及欧佩克继续减产的可能性,加之主要石油消费国摆脱经济困境后的需求增长,接下来几年全球石油可能出现供给不足。如果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升级,油价很可能攀升至高位并带动煤炭和天然气价格上涨。
  世界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事实上,世界经济在过去10年里已经出现脱节的迹象,全球贸易总量占GDP总量的比重在2008登顶后持续下降,中美贸易占各自GDP的比重分别在2006和2011年登顶后呈总体下降趋势。未来国内市场和地区市场的重要性可能大于全球市场,经济格局的这一演变可能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中国能源需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当下中国经济处于一个结构性变化的转折点。随着城市化减速,基础设施投资和资源密集型投资很可能放缓,能源需求增速可能因此放缓。与此同时,这种结构性变化的规模、形式和速度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能源需求前景难测。
  尽管不确定性犹存,中国经济在缓慢复苏。作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领军者,未来中国能源的重大议题和重要行动将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安全、低碳、市场。
  供应安全稳定是中国能源工业的首要任务。内外因素交织对中国能源安全提出了更大挑战。从内部因素来看,新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高比例消纳、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的能源供应紧张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加剧了能源安全隐忧。从外部因素来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石油仍是左右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特别是原油进口屡创新高,油价始终是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风险因素。世界煤炭市场与石油市场其实非常相似,煤炭供应不像大部分人所以为的那样充裕。过去十年,由于煤炭价格持续偏低,全球煤炭产量增长微乎其微。中国是以煤为主的少数大国之一,约50%的发电能力是煤电,而且煤电装机容量在继续扩大,能源需求高峰期仍然需要稳定的煤炭供应为保障。作为煤炭进口大国,中国煤炭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中国能源将继续引领全球清洁能源市场。可以说,过去三十年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对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影响更大,过去十年没有哪个国家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更为有力。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估计,2022年全球在清洁能源领域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1万亿美元, 其中大约一半归于中国。中国目前风电装机能力已经有50.9%来自可再生能源,从而提前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这些成就,很大部分得益于无与伦比的市场规模和政策力度。近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显示,绿色金融明确列为五大金融篇章之一,清洁能源今后将继续获得金融资源的重点支持。尽管能源需求增长放缓,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不会逆转。
  市场机制是未来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相对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我国能源体系的市场化制度建设相对落后,供给侧的产能过剩与需求侧的服务短缺(后者或称之为“软短缺”)同时存在。这一问题困扰能源行业多年,而且在电力领域尤为突出。其制度性根源在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接下来的几年,应该继续以电力市场为主要抓手建立更加开放的能源市场,保障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速度型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塑造未来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均不为过。把握第四次能源革命机遇,坚定信心、坚持改革、守正创新,中国能源工业一定能够行稳致远。
  (何晓萍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把脉中国经济 展望中国能源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