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价格战:硝烟之外

最新信息

电商价格战:硝烟之外
2023-11-10 08:58:00
透视双十一一场焦虑的游戏
  “双十一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如果套用作家钱钟书的名著《围城》中的这句话来形容今年的双十一,可能一点也不为过。
  2023年双十一在一片“低价”横行的吆喝声中如约而至,这是这场购物节的第15年。消费者从最初的狂热爆棚,到逐渐转向理性谨慎,双十一活动从最开始的一天,变成战线拉长到一个月,商家从原来的打五折,到后来纷繁的奥数题,再到平台关于“底价”“最低价”等等各种价格战、口水战的争议,俨然成为了一场焦虑的游戏。
  今年以来,促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此前,《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提出了20条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助力释放消费潜力。作为消费领域的一个重要符号,双十一是一场刺激消费的盛宴,但是如何才能重塑双十一,迎来变革和新机,催动消费与商业正循环,这也是双十一产业链上下游和广大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新景象。
  回归本质、造福用户、创造价值才是各家平台应当坚守的初心。双十一的竞争早已从红海变成血海,这意味着要在存量市场下功夫、挖增量。在未来,新玩法、新创意、新产品、新服务或许才能给零售行业、制造产业、技术创新带来生态的重塑。(林曦)
  曾经掀起全民购物狂欢的双十一已经走到了第十五个年头。兜兜转转之后,焦点又回到了价格战。
  从10月24日双十一正式打响第一枪开始,京东采销人员与李佳琦的“底价之争”又一次将品牌商推到了风口浪尖。紧随其后,抖音主播疯狂小杨哥也将口水战引致李佳琦身上。一时间,平台、商家、主播陷入混战中。
  在品牌定价权之争的背后,也即是电商平台的话语权之争。参与其中的京东、天猫、抖音究竟谁成为了赢家?参与各方的得失又如何?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名品牌方看来,在消费低迷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双十一成为一个明显刺激消费的契机。不过,当流量成本居高不下时,今年已经降低了营销和购买流量的预算。“要平常心看待双十一,不要指望像过去一夜爆发。还是要有利润空间,不能盲目去做大数据加大补贴,那没有意义。”
  事实上,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无论电商交易的形态如何变迁,拼得更多的还是后台供应链的建设,包括物流体系、IT系统和数据流,等等。当双十一不再有惊心动魄的交易数字,平台和品牌沉淀下来的数据、服务和效率,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流量与变现
  电商战成败,除了价格还取决于流量。9月25日,阿里妈妈与腾讯广告进一步深化合作:微信视频号、朋友圈、小程序等优质广告流量,通过阿里妈妈UD效果投放,可直跳淘宝、天猫商家的店铺、商品详情及淘宝直播间。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淘宝天猫新增商家超500万。对腾讯广告而言,这是一次扩大收入的重要机会。而对于新成立的淘天来说,则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流量焦虑。
  腾讯广告相关人士透露,通过对目标、行业、场景和人群的精准细分,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广告触达。“在一个头部食品品牌的案例中,我们的CPC成本不到2元,到店获客成本5元多,也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
  尽管这场宣布合作的发布会很低调,但是其折射的意义巨大。当腾讯与阿里巴巴走到一起,无非是电商的巨量交易,折射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唯有利益,能令昔日的对手握手言和。对于双方合作的更多细节,并没有透露更多。
  为了获得更多流量,电商平台在今年全部祭出“最低价”的大旗。10月24日,“京东采销喊话李佳琦”冲上微博热搜。随后,京东采销直播间横空出世,在双十一前夕赚取了大量的用户关注。赚取流量的同时,也考验着消费者的信任。
  为此,也更考验品牌方的运营能力和产品定位能力。以知名品牌戴森为例,这家公司在10月推出了首款洗地机产品,售价4999元,但是并不会有更多折扣推出。
  “双十一是中国的销售旺季,我们在这个时点推出重磅新品也是顺应需求。眼下全球都面临着经济大环境不甚理想的情况,但我觉得这不会影响到戴森的目标和愿景,我们始终认为,只要能为消费者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出真正好的解决方案,那么就有人愿意为此买单。”戴森地板清洁品类副总裁Charlie Park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产品需要为用户解决问题才能去打动潜在用户。
  一定程度上来看,产品仍然是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而优秀的品牌从来都自带流量。因此,平台的调性也决定了品牌的选择,天猫、京东成为品牌合作的首选,而抖音、拼多多的算法更倾向于兴趣和价格。
  某国产洗护品牌运营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自己的产品在天猫、抖音、京东和拼多多以及线下都有布局。“零售是一个很苦的行业,需要极高的运营效率。拼多多的低价背后,是人效和成本的优势。现在的双十一,其实是用大半个月的预售转化成这一天的销售额。”
  此外,有流量也并不意味着销量和收益。“除了抖音是亏本的,其他平台都能盈利。在我们看来,抖音好比之前的电视台,本来就是一个传播渠道,商家并不能通过卖货直接赚钱。”该人士进一步透露。
  AI与电商演变
  常态化的电商价格战,早已使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此外,电商局限于价格战对电商本身的发展就是一种伤害,难以保持良性增长。电商出路究竟在何方?
  从15年的演变历程来看,双十一早已不仅是消费的狂欢,也是新技术的大型试炼场。而今年双十一,是AI在电商领域的首次大规模应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的双十一准备及开卖期,淘宝天猫平台上商家已经开始规模化使用AI工具,调用AI次数已超过15亿次。
  实际上,面向商家和消费者,在生意经营、内容生产、消费者体验等各个方面,已有多个平台在探索AI与电商的有机结合,落地了一系列围绕AI的探索创新产品。阿里妈妈在今年推出了万相台无界版、阿里妈妈百灵、万相实验室等系列AI产品,京东也推出言犀电商大模型。连百度都借助AI时隔多年重启电商业务,推出了接入了大模型的AI甄选能力的新电商业务“百度优选”。
  “AI等新技术的爆发,将带来大量商业机会,电商将是最大的AI应用的试验和孕育场。我坚信,抓住了AI技术的革命趋势,一定能确保品牌商家的未来增长。”在今年天猫双十一新闻发布会现场,淘天集团首席执行官戴珊明确表示,实现AI与电商的有机结合,就一定能给品牌商家带来万亿级的生意爆发。
  AI已进入电商购物的各个环节。其中,在内容生产领域,AIGC已经使得内容创作的门槛大幅降低。而数据显示,AI在电商的深度应用正为商家带来新增长红利。
  欧莱雅在定制AI素材后,保留原品牌调性的前提下,在效果场景AI素材点击率整体提升8.5%,其中AI优质素材较原生素材点击率提升40.2%;自然堂应用AI素材后点击率提升115.4%。
  与此同时,电商行业复杂的营销环节和庞大的数据量,也将反哺大模型,双十一尤甚。例如,在面向消费者的多样化服务场景中,将是大模型内容生成和语义理解的绝佳“训练场”。
  “毋庸置疑,这将大幅提升大模型在营销场景的效果。”科大讯飞AI营销高级算法专家冯庭好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通用大模型还不具备在某个专业领域的能力,基于双十一期间积累的大量营销数据,通过预训练和SFT的方式内置到大模型中,将能够更好地解决营销场景下的专业问题。
  价格战之外
  对于未来的发展,从业者仍多持乐观态度,某MCN机构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数字主播与真人主播并非竞争,甚至替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主播的体力毕竟是有限的,真人主播的好处是具备情感、实时、人性化的东西,但目前AI还是得靠真人主播的人性化来培育。也许未来培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新的突破。但现在对AI数字人的使用,更多是主播播到8个小时结束以后,交由数字主播完成后面的直播,在全天覆盖的时间段的补充上。”
  相比十多年前的价格战,粗放的低价模式终究成为过去,它既透支着消费者的基本信任,也透支着市场前景。眼下,更多品牌在双十一期间,将24小时在线的数字人主播、AI客服作为服务的一种补充。
  诚然,也有许多消费者确实在电商战中,以更便宜的价格获得了实惠,但是,这种实惠不能以牺牲商品质量和服务来平衡成本。同时,还需要兼顾到产业链的利润和收益。
  西蒙顾和中国区消费品和零售咨询高级总监谢晓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平台需要将消费者洞察放在促销策略的中心。要提升大促的效果,将消费者置于促销决策的核心,是企业在乍暖还寒的2023年的必修课。消费者至上可以是加强自营D2C渠道在大促期间的产出,也可以是从消费场景出发提供高性价比的生活解决方案,包括精心设计的商品组合和服务。“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偏爱打折,大家其实更加期待优惠和服务的多元化。”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电商价格战:硝烟之外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