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跟随中国开放步伐,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能建力量

最新信息

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跟随中国开放步伐,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能建力量
2023-11-11 11:34:00


K图 601868_0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杨琳|北京报道

  作为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和排头兵,中国能建主动适应世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围绕绿色能源合作领域,推动一批具有重大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项目落地,跟随着中国开放的步伐,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能建力量。
  针对中国能建如何布局国际化发展、全球业务开展情况,以及在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中所发挥的作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
  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绿色能源项目上百个,合同金额超1500亿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能建目前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新能源、水利水电、生态环保等绿色能源项目的情况是什么样的?面向未来,有哪些期待和设想?
  宋海良:中国能建目前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新能源、水利水电、生态环保等绿色能源项目上百个,合同金额超1500亿元,约占在建项目合同总金额的40%。其中,阿根廷吉塞水电站是中阿最大合作项目,阿联酋迪拜950MW光热光伏电厂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装机容量最大、熔盐罐储热量最大的“光热+光伏”混合发电项目,沙特PIF2.6 GW光伏电站项目规模在中东北非地区位居第一,新加坡腾格水库水上光伏项目是世界最大的浮体光伏项目之一,乌兹别克斯坦1GW风电项目是中亚最大规模风电项目,阿联酋乌姆盖万海水淡化项目是亚洲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之一,这些重大工程成为“一带一路”的“绿色标识”。此外,中国能建还积极对接中东、北非、中亚新能源制氢产业基地项目,在沙特、阿联酋、埃及、摩洛哥等国快速推动重大氢能项目落地。
  面向未来,中国能建将切实落实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全面融入全球化发展浪潮,深入开展绿色能源、绿色基础设施双多边合作,为全球客户提供前瞻性、系统性、创新性、有效性能源解决方案,与全球合作伙伴一道,持续夯实共赢根基,全面厚植合作情谊,寻求更大合作空间,共享更大发展机遇,携手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进博会六年累计签约金额超过45亿美元
  《中国经济周刊》: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进博会上,中国能建有哪些亮点?实现了哪些签约?
  宋海良:作为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排头兵,中国能建连续六届高质量参加进博会,是进博会的坚定支持者、积极推动者、深度参与者和切实受益者。六年来,我们在进博会上累计签约金额超过45亿美元,本届进博会签约总金额突破17亿美元;所属国际集团、能源重工、氢能公司等企业将与西门子、卑尔根、韩国SK E&S等企业现场签约,意向金额达15.8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进博会就像全球供需对接的一座桥、一扇窗,今年,中国能建氢能公司在进博会上与韩国SK E&S签订制氢设备和绿氨供应框架协议,以设备进口带动绿色低碳能源出口,采购PEM制氢电解槽,用于中能建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通过绿电制绿氢,绿氢制绿氨,把零碳风光资源变成可以全球运输的零碳合成氨能源,并再次出口韩国,推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
  业务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经济周刊》:构建以绿色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国际能源电力合作新格局已成全球趋势,您对未来中国能建的国际化发展前景有何展望?
  宋海良:中国能建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力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基础设施投资承包商之一,业务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业务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签约额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中位列前五,其中近五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累计签约超过5000亿元,占我国企业签约比重超过10%。
  今年,我先后到中亚、中东、西北非、北欧等地调研考察,与当地政府部门、行业龙头企业等围绕能源转型、新能源、绿氢、第三国合作等深入交流对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所在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积极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未来,中国能建将充分发挥能源电力全产业链一体化与核心技术优势,以“走出去-走进去-融进去-高度一体化”为路径,紧紧围绕“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做文章,一体化打造海外“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业务。在巩固传统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基础上,积极推进新能源领域战略性、革命性技术变革,加速攻关低碳、零碳、负碳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持续培育“能源+”“数字+”“绿色低碳+”多维发展模式,推出形成系列的绿色低碳解决方案、产品与服务,全面提升“绿色竞争力”,在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上贡献中国能建之智、发挥中国能建之力、展现中国能建之为。
  在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四大优势
  《中国经济周刊》: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发生深刻变革,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您认为中国能建在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中可以发挥怎样作用?
  宋海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于我国维护经济安全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作为一家为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等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全产业链服务的综合性特大型集团,中国能建围绕“建设支撑世界一流企业的一流供应链”这一目标,在中央建筑企业中率先发布供应链发展规划,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推动以创新为引领的绿色化、数智化、融合化“一创三转”转型发展,推动共建国家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网、生态网、产业网、文化网“七网”深度交融,服务构建以融通融合为基座的“一带一路”新型产业链及生态圈。
  一是发挥鲜明的融合优势。中国能建一直致力于以融合发展回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力推动产业间跨界融合、产业链内一体化融合、要素间交互融合、区域间协作融合“四大融合”,成立了三新联盟、国际新能源投资联盟、新型储能联盟、供应链联盟,重构价值逻辑,重塑产业生态,协同打造以万物相联、百行相通、多业相融为特征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二是发挥鲜明的产业优势。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总承包商之一,中国能建正着力打造以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为核心特征的“三新”能建,未来将以“能源+基建+产业”为纽带,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七链”为重点,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全力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三是发挥鲜明创新优势。当前,中国能建将创新摆在发展的突出位置,围绕“能源+”“绿色低碳+”“数智+”,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加大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的策划力度,科学运用绿色科技研发平台,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持续增强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安全的技术基底。
  四是发挥深度“走出去”的优势。中国能建坚持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融进去,实现充分的一体化,业务遍布1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促进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能建将借助跨国、跨区域、跨组织对话交流机制与平台,持续深入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文章来源:经济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跟随中国开放步伐,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能建力量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