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嘉实、南方、博时、富国基金行动!

最新信息

华夏、嘉实、南方、博时、富国基金行动!
2023-11-13 11:19:00
随着实践探索持续深入,ESG理念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正在发生质变。这次为市场输出最新生动案例的,依然是公募基金:他们逐渐从开发ESG投资策略、发行ESG主题基金、发布公司ESG报告等“内部实践”,拓展到了“外部实践”。
  从券商中国记者跟踪观察来看,公募ESG的“外部实践”有着跨领域联动特点,通过横向课题研究或调研白皮书等形式为资本市场,为企业价值发现或风险评估提供新视角。他们不仅基于国际视野比较探寻绿色投资分类标准,还基于中国本土市场勾勒出全球资管巨头在中国ESG投资方面的“需求画像”。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外部实践得益于基金公司此前的内部实践积累。因此,输出案例的基金公司,依然是在ESG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和资源禀赋的头部公募,尤其是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富国基金等老牌公募。
  以下内容,将通过案例分析方式,呈现出公募ESG实践的创新性细节。
  对外研究成果,助力企业投资价值重塑
  国内资管领域的ESG实践,大约可分为三阶段:一是2017年至2020年。这一阶段ESG投资在国内兴起。各家基金公司陆续加入UNPRI,逐渐将ESG理念融入投研、搭建ESG评价体系和数据库、布局ESG相关主题基金等。二是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蓬勃发展期。该期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公募基金的碳中和、社会责任、新能源、光伏等泛主题基金布局蔚然成风,且头部基金公司开始发布基于自身公司经营的社会责任报告。
  这一阶段目前还在延续,如上半年前海开源基金设立公募行业首位首席ESG官,银华基金近日发布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此外,华夏越秀高速REIT继去年发布首份公募REITs基金ESG报告后,于近日发布了《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为成立以来的第二份年度ESG报告。但从2023年下半年(特别是10月至11月)以来,基金公司的ESG实践抓手开始从内部向外部延申,基于前期在投研实践、产品设计、数据资源和方法论方面的积累,开始“对外输出”,由此形成资管业ESG实践的第三阶段。
  从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情况来看,这方面的率先行动者是富国基金。他们此前与上海财经大学共建上海财经大学富国ESG研究院,旨在汇集各方研究力量推动ESG相关理论研究、规则制定和应用实践。据富国基金介绍,截至目前上海财经大学富国ESG研究院已立项ESG相关课题15项、组织开展ESG系列讲座18期、举办2次圆桌论坛和首届中国ESG学术论坛,并将于2023年底出版多部ESG系列专著。
  和富国基金不同,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的跨界联动,选择的是资本市场相关主体。
  券商中国记者从华夏基金获悉,华夏基金近期承办了中国上市公司协会ESG专业委员会第三期ESG主题沙龙活动,来自银行、券商、上市公司、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UNPRI(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等各方代表就“ESG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及行动建议”主题展开探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潘春生指出,该ESG投资主题沙龙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上市公司了解ESG投资机构的关注要点,提升ESG投资价值,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认为,ESG所倡导的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社会公平的价值内核与我国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双碳目标等战略目标高度契合,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密切相关,ESG正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
  嘉实基金方面,近期和国新咨询联合发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价值发现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据嘉实基金ESG研究部负责人韩晓燕介绍,嘉实基金和国新咨询早在2023年初就联合组建了央企ESG研究课题组,对央企ESG绩效进行了深入分析,经数月深入研究、调研和内外部反馈最终形成《白皮书》。
  据《白皮书》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有34.4%的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独立ESG或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央企的ESG报告披露率更是高达78.3%,远超非国企25%的披露水平。另外,央企上市公司在碳排放和能耗方面的披露情况明显领先于非国企,2022年央企的碳排放披露率为37.2%,是非国企的3倍。
  韩晓燕指出,基于嘉实ESG评分体系,央企在ESG整体绩效方面领先于非国企,其ESG评分分布向高分段有所倾斜。比如,央企在公司治理架构、监督约束机制、财务治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优于非国企,此外央企行业分布比较集中,其主导性行业的ESG平均表现普遍更加出色,以及央企具有市值高规模大的特点,而ESG绩效表现与市值呈正相关性。在韩晓燕看来,《白皮书》有助于提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央企特征的ESG评估维度,为完善央企社会价值评估提供线索和工具,助力推动央企的价值发现和重塑。
  聚焦全球视野探寻中国分类标准
  从本质上说,ESG是一种社会发展理念,涵盖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因此,ESG理念在投资领域越是深入发展,与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跨界联动就会越多。这方面输出最新案例的是博时基金。
  根据基金业协会官方公众号消息,近日发布的《基金行业投向高碳和低碳行业的分类标准研究报告》(下称《“双碳”投向分类标准报告》),是基金业协会绿色与可持续投资委员会工作成果之一,由博时基金王德英、邓灼、董玥莹,和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鼎力”)赵俊峰、李奕熹、王芑丹供稿。该课题成果基于全球比较视野,在量化统计投资资产流向高碳或低碳行业情况下,为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提供参考。
  鼎力是一家专注中国市场ESG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供应商。早在2020年前后,鼎力CEO王德全就和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过国内ESG投资的广阔发展前景,鼎力基于此为中国和境外机构提供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发债主体等相关机构的ESG研究和评级服务。根据鼎力官方消息,今年10月底基金业协会带领国内基金业界高管、专家出访英国,与英国资产所有者及资产管理同行开展对话交流活动。一同参会的有中欧基金、博时国际、兴全基金、银华基金、中金公司、淡水泉基金等国内头部资管公司领导,王德全作为中方唯一ESG专业服务机构代表陪团参会。
  据王德全介绍,此行对海外资管行业有三点观察:一是参会的欧洲资管机构和资产所有者,都对中国市场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抱有信心。二是英国地方政府养老金超过50%资金配置了权益类资产,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兴趣很高,并特别强调ESG。三是部分投资人提到全球主流新兴市场指数里,中国资产占比的问题。有人建议,指数开发商可以考虑建立仅包含中国的新兴市场指数和排除中国的新兴市场指数。这种指数如果真的投入市场,可以帮助全球投资人更精准地配置中国资产。
  根据《“双碳”投向分类标准报告》,目前全球有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已有或正在制定本国的绿色分类目录,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并为其提供一个直观的参考标准。但由于不同地区环境立法体系的差异,界定标准的可比性和兼容性较差,投资者往往对资金流向高碳或低碳走向的具体金额或占比情况缺乏一个相对统一和量化的概念。因此,博时基金和鼎力双方此次合作,围绕建立一套投向高碳和低碳行业的分类标准为主题开展研究,在量化统计投资资产流向高碳或低碳行业情况下,旨在为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提供参考。
  该报告研究发现,欧盟分类法或我国绿债名录等,对于低碳/绿色的判定均在活动层面或项目层面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判定,而行业与活动天然的颗粒度不一致导致国际国内分类标准中的活动或项目无法一对一精准映射到行业维度上,从而对行业层面的标准制定造成极大挑战。高碳方面由于涉及的活动同质性相对较大,高碳活动相对集中在少数几个重点行业中,某种程度上使得高碳行业的识别和判定成为可能,但仍然难以囊括所有高碳行业,基于行业的分类标准也仍非指示基金投向的最佳指引。
  针对这些分析,《“双碳”投向分类标准报告》提出三大解决思路:一是实施分类标准路径的规划建议书;二是基于国际国内高碳低碳行业有关研究和判别建立“标签式”简易判断方案,划分三种标签:“低碳”、“高碳”、“使能”;三是参照欧盟分类法制定中国的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方案。建议基于基金行业较为常用的行业分类——申万行业,在三级颗粒度对高碳低碳行业进行划分,并进一步将“使能”行业纳入本次分类中,丰富资金投向对可持续发展有贡献的行业路径,以期在资金投向方面起到引导参考和统计流向功能。
  全面呈现全球资管参与中国ESG实践诉求
  实际上,观察到全球机构对中国ESG投资感兴趣的并不限于王德全个人。在南方基金最新的跨界联合研究成果中,有着更为细致的画像呈现。
  为了解全球资管机构在中国市场进行尽责管理的态度与需求,南方基金近日与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SIF)、商道融绿对来自境内外的50多家资产所有者(涵盖主权基金、养老金、保险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家族办公室等类型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2.9万亿美元)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发布了《资产所有者责任投资调查报告(2023)》(下称《调查报告》)。
  为衡量金融机构的尽责管理态度与需求,《调查报告》首先提出尽责管理(stewardship)概念(又称积极所有权),是指机构投资者利用影响力,履行受托人义务,发挥主动所有权,促进被投企业整体长期价值的最大化,包括共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资产的价值。其中,股东参与/沟通(engagement),则是尽责管理使用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指投资人与当前或潜在投资对象进行沟通,以提升被投企业的ESG实践水平。对于资产所有者来说,尽责管理是通过绿色金融影响实体经济变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其应履行的受托人的义务和责任。基于这一思路,《调查报告》从股东参与和尽责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在中国实施股东参与和尽责管理的情况,以及对基金管理人实施尽责管理的要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股东参与和尽责管理理念与实践方面,受访机构制定的尽责管理政策形式多样化,80%受访机构表示已开展股东参与和尽责管理,且沟通/参与行动由专职尽责管理人员或者内部投资团队等完成。70%受访机构认为监管要求是推动投资者在沟通/参与中纳入ESG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实施股东参与和尽责管理方面,六成受访机构认为在中国进行投资时,沟通/参与非常重要;七成受访机构表示进行沟通/参与时会参考公司年报和ESG评级。与境内受访机构相比,境外受访机构更加积极地采取各种类型的尽责管理方法,参与ESG议题沟通。
  在对基金管理人实施尽责管理的要求方面,过半受访机构表示总是会考虑基金管理人实施沟通/参与的能力,其中掌握沟通/参与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基金管理人备受关注的能力之一。八成受访机构建议基金管理人定期汇报沟通/参与覆盖的资产类别和比例。目前超过半数的受访机构对中国的基金管理人的尽责管理能力感到满意,且境外机构对基金管理人的能力有更高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类型的资产所有者相比,养老金对股东参与和尽责管理的关注和投入更为突出,对尽责管理政策的覆盖相对更为全面,要求基金管理人定期汇报的沟通/参与内容和范围也更加广泛,且所有的养老金受访机构都要求基金管理人对投资组合中的公司进行沟通/参与。
  此外还有更为丰富的细节数据。比如在中国选择基金管理人时,有52.4%的境内受访机构和70%的境外受访机构表示会考虑基金管理人实施沟通/参与的能力。同时,超过半数的受访机构对中国的基金管理人的尽责管理能力感到满意,但境外机构对中国基金管理人的能力有更高的期待。
  当被问及主要对哪些重点ESG议题进行沟通时,超八成境外受访机构表示对气候变化、劳工权益、供应链管理、治理结构等议题进行过沟通。另外,在被问及在中国投资各类型资产进行沟通/参与的情况时,资产所有者在股权(含上市股票和私募股权)和债权投资中,更经常与投资对象进行沟通/参与。
  具体看,63.5%的受访机构表示在投资上市股票时会进行沟通/参与;69%的境内受访机构和40%的境外受访机构表示在做固定收益投资时会进行沟通/参与;44.2%的受访机构表示在投资私募股权时会进行沟通/参与;32.7%的受访机构表示在投资基础设施时会进行沟通/参与。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华夏、嘉实、南方、博时、富国基金行动!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