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术研讨会07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元祥:在课程中塑造学生世界观

最新信息

课程学术研讨会07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元祥:在课程中塑造学生世界观
2023-11-13 14:25:00
11月12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在第十三次课程学术研讨会上作主题报告。现场,他以“课程中的世界观及其构造”为主题,从课程与世界观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层次地为各位教育工作者阐述了如何在课程中科学地融入并培育学生的世界观,引起与会代表深思。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重庆师范大学主办,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市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承办,《课程教学研究》杂志协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教研部门、出版社、中小学校的400余名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齐聚一堂,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与世界观
  目前,学生、知识、社会三大关键因素紧密交织,深刻影响着课程决策、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学校课程在人的发展、知识创新和社会变迁的现实挑战面前,承载着日益复杂的价值期待,郭元祥认为,需要给予课程以世界观、价值观等“终极关怀”。
  那如何在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世界观的塑造?如何使世界观成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准则和执行基础?
  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是关于世界的理性判断、核心观念和思想意识,也是价值观的根本基础。在郭元祥看来,核心素养所强调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无不以世界观为基础。
  “有效的课程实施,应该为学生建立世界的基本态度,树立理想信念,培养奋斗精神,让核心素养落地……”郭元祥认为,知识可以变成学生处事价值准则、机制,必须让学生在学科、课程、实践学习当中,去建立与客观世界内在的价值关系、时间关系、伦理关系。他提出,课程应为学生认识世界提供理性基础和价值准则,课程知识的结构化与观念化,是构造学生世界观的根本途径。
  让课堂向现实世界敞开
  报告现场,郭元祥以培养爱国情怀需要“培根铸魂”为例,鼓励“让课堂向现实世界敞开”。他强调,知识是“世界的逻辑构造”,人的观念源于实践。深化课程改革,发展核心素养需要通过课程向现实世界敞开,并构造开放性探索的学习,在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探源、文化探源、社会探源的深度学习中构造与生成学生的世界观。
  回归到学生学习发展基本问题,郭元祥主张建构一种“开放性探索的学习”,让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文化理解、美德体悟、社会参与、生命成长的学习过程;要“把知识带入学生生命里”,提升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性、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力、对现实世界的责任感和对生活世界的创造力。
  “没有思维、没有历史、没有民族、没有文化的课程是苍白无力的。”郭元祥表示,未来课程建设需要从全方位呈现“文化理解、德性养成、审美体验、社会参与”,树立坚实的精神支柱,真正实现学习促进人类发展。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课程学术研讨会07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元祥:在课程中塑造学生世界观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