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规模单月新高 储能却现降价潮:价格触及底线 有企业亏本赚吆喝

最新信息

集采规模单月新高 储能却现降价潮:价格触及底线 有企业亏本赚吆喝
2023-11-14 20:30:00
国际形势复杂变幻,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能源安全不确定性日渐提高,能源的清洁化及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不确定中难得的确定项。
  面对双碳目标,我国密集出台政策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而各地更是积极布局抢占发展机遇,2022年以来成立了不少储能企业,瓜分储能这块亿万蛋糕,但激烈的竞争,也使得行业开始出现“价格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集成电路所所长周峰在近期发布《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时提到,2023年1-8月份,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580GWh,同比增长37%,其中储能锂电池产量达到110GWh,同比增长超过1倍。近两年来,储能相关企业数量快速攀升,2022年成立了3.8万家,数量是2021年的5.8倍。
  然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显示,在10月集采规模创今年单月新高(15.3GWh)的同时,中标价格仍在下行。以储能系统为例,中标均价为961.71元/kWh,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3%,有投标报价甚至跌破800元/kWh。
  储能价格触及企业底线
  在近日举办的2023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大会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以下简称“大会”)中,先导智能(300450.SZ)董事长王燕清表示,目前储能电芯集采价格在0.3-0.5元/Wh,储能系统已经跌到1元/Wh,已经触及极大部分储能电池企业的底线。
  “我们认为,这样的竞争格局一部分原因是欧洲、北美市场因能源、经济投资环境出现库存积压和波动,更重要的原因是储能市场出现了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无序扩张的问题。”王燕清说。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10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产量为77.3GWh,同比增长23.2%。1-10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611.0GWh,累计同比增长41.8%。
  而储能电池产量同比快速增长,与上游的价格和供给情况有关。Mysteel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去年11月55万元/吨以上的高位下跌至目前的15万元/吨附近,短短一年时间内就跌超70%。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电芯从去年的“一芯难求”到现在大量产能被释放出来,导致整个行业非常内卷,价格变得很低。
  广东某储能企业工作人员对时代财经表示,“去年一些100兆瓦时以内的项目,头部企业看不上,今年他们都会出来跟我们争,因为大家的产能都摆在那了。”
  储能行业已经出现了“亏本赚吆喝”的企业。有业内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一是为了保客户和市占率,自己不做的话别人就做了;二是产线作为固定资产,投入后每年都要折旧,包括人员供应链等都要运转,不是说亏损就可以停了。
  与此同时,还有业内人士表示,亏损企业想要存活就需要不断融资,而资方更愿意投有订单、有市场的企业,“若产线暂停则意味着企业没有市场了,那谁来投呢?”
  技术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面对价格战,储能企业在技术迭代以及电池工艺的选择尤为重要。
  深圳乐中控股高级研究员朱韫智认为,每一次衰退期是技术进步的转型期。所有电子类产业都要靠技术进步去完成迭代,完成技术迭代之后才能够开启新的商业市场。
  “当一个行业里所有企业都在拼规模时,他不会有精力研究技术,因为技术需要很多资金和时间。若企业处于没有竞争压力的环境中,是没有进步的渴望性和危机感的,只有出现破产的危机感时,企业才会选择破釜沉舟。”朱韫智说。
  王燕清则表示,储能电池企业想要在当前竞争格局赢得市场和先机,必须高度重视以下三点:一是基于合作伙伴选择相对成熟的储能电池工艺,选择优质的设备和供应商进行合作;二是要快速投资并实现快速扩产,选择整线方案或者分段整线,赢得宝贵的市场;三是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当所有企业都在做储能的时候,高端差异化才是赢得客户的保障,低端无成本优势、无技术优势的电池是没有未来的。
  在经历价格战后,储能行业将走向何方?
  天合光能战略研究与发展部储能总监李秉文在上述大会中建议,中国企业需要抱团出海,去海外抢占市场,“(因为)海外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营利的能力和空间更加得到保障。”
  某储能行业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行业发展会更加健康。在没有技术积累,特别是没有核心产品的时候,价格战是脱颖而出的一种方式,然而现在储能的技术路线迭代非常快,还没有到技术的瓶颈期,现在的头部企业不代表未来一两年仍在头部。”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集采规模单月新高 储能却现降价潮:价格触及底线 有企业亏本赚吆喝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