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稳中求进 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脉中国经济

最新信息

数字经济稳中求进 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脉中国经济
2023-11-15 17:26:00
(本文作者孙毅,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数字经济与虚拟商务系副主任)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遭遇三年疫情冲击、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的关键一年。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议认为,尽管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和国际环境动荡不安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不利局面,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初步核算,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分别为4.5%、6.3%、4.9%,5.2%,平均增长5.2%,为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经寒冬,数字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
  数字经济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规模体量来看,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5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近五年平均同比名义增长接近15%,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从拉动就业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测算,以微信、抖音、快手、京东、淘宝、美团、饿了么等为代表的平台,2021年为中国净创造就业约2.4亿,相当于为当年约27%的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从扩大消费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已达10.8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1.6%,月平均累计增长超过11%,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除上述经济指标外,我国数字经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逐步由资本与市场驱动的增长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一是关键数字技术研发应用取得积极进展,5G实现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全面领先,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量子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应用取得积极进展。二是前沿数字技术创新日益活跃,高端芯片和集成电路、操作系统和关键软件、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领域研究的国家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3.5万件,同比增长17.5%。三是数字人才培养效果显著、供给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字与数字交叉领域资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8项;2022年通讯和互联网领域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达159万,占毕业生总数的15%,在全部19个细分行业中位列第一。
  监管定调,数字经济迎来更有利发展环境
  2023年,大模型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一匹黑马,以至于让众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瞬间成为传统产业、夕阳产业,“所有行业都值得用大模型重新做一遍”成为业界共识。代表性产品ChatGPT上线不到一年已实现多次版本迭代,目前已拥有超过200万API开发者和92%世界五百强客户,每周活跃用户数1亿。近期推出的GPT4.0 turbo更是实现了更高的性能(包括128k 上下文窗口、单个 prompt 处理超过 300 页的文本、多模态等),更低的价格(输入Token价格为GPT4.0的1/3,输出Token价格为GPT4.0的1/2),其推出的Assistant API更是使得比尔·盖茨感慨“个人AI代理将彻底改变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
  在这个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领域,监管如何适应创新规律和产业发展特点成为决定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回顾我国数字经济监管治理体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2019年及以前,主要以包容审慎为核心,理念是“让子弹飞一会儿”;二是自2020年到2022年中,是我国数字经济监管治理的重塑期,以平台经济反垄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以及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关键举措,核心理念是在数字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的背景下,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三是自2022年下半年始,数字经济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以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主体地位、提升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为主,旨在平衡好规范与活力,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监管治理体系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进入高质量常态化发展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如何处理好发展与安全、规范与活力、效率与公平,一直是监管与治理体系发展面临的核心议题。
  在第三个阶段,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恰好也与大模型有关。2023年4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了《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年7月,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对比《征求意见稿》和《正式稿》,可以发现许多产业界、学术界的呼声得到关注、意见得到采纳,删除了《征求意见稿》的第九、十二和十五条,新增了《正式稿》的第五、六、十六、二十、二十三条,增加,以及修订了《正式稿》的第二、九、十七、十九条,及时、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关切,体现出充分尊重产业规律的监管导向,营造了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社会氛围,不仅大幅激发了创新活力、释放了产业潜力,更有助于营造创新生态、提振市场信心、提升政府公信力。
  综合近期中央一系列座谈会及讲话精神,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加快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将成为下一步提升数字经济常态化监管水平的重中之重。监管定调,数字经济将迎来比之前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展望未来,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四大动力
  一是继续坚持以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发展,重点技术领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国竞争的主旋律依然是科技竞争。为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将进一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回顾了“十三五”期间在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并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部署。未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技术领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逐步完善,数据要素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完成了明确数据要素主体地位、建立数据要素基础制度、统筹数据要素管理体系三步走,这一系列战略举措有效地释放了数据要素价值、激活了数据要素潜能、加快了培育和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下一步,预期国家将持续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推动数据“三权”分置落地,培育多层次数据流通交易体系,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数据“活”起来、“动”起来、“供”出来,从而进一步为拉动宏观经济增长、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继续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传统产业通过提质增效赋能经济转型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一方面以新兴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如工业物联网和产业平台化,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培育新产业新模式,如互联网经济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下一步,数字技术将全方位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推动传统产业在管理方式、生产模式、组织形态等领域开展深刻变革,不断优化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大幅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充分释放广阔市场空间和丰富应用场景价值,从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四是数字经济有助于畅通内循环、打通外循环,实现国内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数字经济打通内循环的逻辑主线是共同富裕,即如何防止数字经济发展出现新的数字鸿沟,通过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就业公平。一方面,东数西算、工业互联网建设有助于缩小东部和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之间的发展差距;另一方面,数字乡村、数字农业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弭城乡“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距等途径,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农业人口的增产增收;同时,共享经济、零工经济、弹性就业、农村电商等新兴就业模式,以及数字经济发展创造的新就业岗位和新工作机会,将有助于扩大居民就业机会、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打通外循环的主要抓手是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信息通信技术降低了跨境服务贸易的成本,“去本地化”和“全球化”趋势显著,从而助力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够更加便利地加入全球贸易体系,为破解逆全球化困境、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新渠道。
  【1】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
  【2】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中山大学互联网创新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广州市大湾区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
  【3】国家统计局
  【4】网信办,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孙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数字经济与虚拟商务系副主任)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数字经济稳中求进 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脉中国经济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