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私募生存状况大调查

最新信息

最新!私募生存状况大调查
2023-11-19 13:18:00
私募生存状况调查:
经营压力大、共渡“冬天”,修炼内功加强投研建设
  中国基金报记者吴君
  在今年波动较大的市场中,有些私募机构出现了生存难题。目前私募机构的经营情况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为拿不到后端业绩报酬,同时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中小私募发展举步维艰,而大型私募尚有规模优势可以依靠,但日子也没那么好过。
  但数据显示,今年证券私募规模仍有一定增长。记者了解到,当前有些私募想办法压缩运营成本,开源节流,共渡“冬天”,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乘着市场调整期私募逆势招聘、进行薪酬改革等,努力留住优秀人才,建设投研团队,为未来市场起来蓄势。
中小私募出现生存难题
私募机构两极分化明显
  众所周知,目前大多数私募基金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产品的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而经营成本则包括人才招聘、办公费用、投研支出等。据了解,在今年震荡的市场环境下,部分私募面临生存难题,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
  “管理费一年一提,根据产品规模情况计提,现在市场普遍的管理费在1%-1.5%左右。业绩报酬一般都是15%或20%,但这两年由于市场低迷,私募业绩压力大,普遍拿不到业绩报酬。但我们还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包括办公场所、人员、设备等成本,还有交易系统、行业数据库、研究服务等采购费用。”某私募市场负责人坦言。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樊雨表示,从私募收入来源看,包括固定管理费以及浮动管理费。对于大多数管理规模较小的私募,固定管理费带来的收入并不高,其核心收入源于浮动管理费,也就是业绩报酬。从经营成本来看,主要是员工的工资和奖金,办公场地的租金以及办公设施的成本,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登记、维持运营的费用等。“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80%的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在5亿以下,5亿的管理规模也被业内视为证券类私募机构的‘生死线’,低于这个规模的机构,叠加二级市场的影响,他们很难收取浮动管理费,未来或面临一些挑战。”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称,基金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私募管理人除了日常的办公行政和交易系统的IT硬件投入之外,最大的经营成本是组建和培养专业投研团队的人力资源成本。目前来说,随着监管水平的日益趋严,私募管理人的生存门槛也在不断上升。“在近年来弱市环境下,部分管理规模较小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如果无法做出较好的收益获取业绩报酬,只靠有限的管理费收入,将很难覆盖日常的固定成本,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鹤禧投资表示,私募的一般经营收入来自于管理资产的申购赎回费、管理费收入以及业绩提成,成本主要是房租、投资研究的投入以及人力成本。“但我们不同于其他私募,所有产品都没有申购赎回费,业绩报酬都是客户赎回时才提取,等客户真正落袋了收益,公司才能拿到业绩报酬。因此,我们的主要收入来自管理费收入,支出主要在投资研究方面,以及人力、房租等成本,比如我们每年支付给各类研究服务机构等的费用,都在千万以上。”
  与此同时,目前私募机构的经营情况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有私募市场人士称,近年来的市场情况对于初创型私募并不友好,想要做出出色的业绩不容易,尤其在投资者信心不足的环境下,募资也很困难,发展举步维艰。
  鹤禧投资表示,目前行业两极分化比较明显,由于监管合规趋严,加上市场环境因素,头部机构的优势更加凸显,而小规模的私募的合规经营压力非常大,一方面市场环境导致要实现超额收益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监管新政策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私募产品备案、发行等都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运营成本有所增加。生存问题可能是小私募更需要关注的事情。
  沪上某大型私募市场总监也说,目前小型私募面临着募资难的困境,可能前期通过一些通道业务支撑规模,伴随着监管趋严,这块业务规模在不断萎缩。中大型私募主要还是看过往几年的经营思路。过往经营相对稳健、在成本端控制较为严格的私募,目前仍能维持正常运营,但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但过往经营比较激进、成本端控制较宽松,在支出端有较大的压力的私募,目前就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可能需要通过裁员、降薪等方式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经营。
私募开源节流、共渡“冬天”
修炼内功加强投研建设
  虽然今年权益市场表现并不好,但证券私募规模仍有一定增长。格上财富金樟投资投研总监付饶表示,相比于往年,今年私募行业整体规模稳中有增,去年年末证券类私募存续规模5.56万亿元,截止2023年9月末为5.89万亿元。
  尽管今年私募整体面临的生存环境较为艰难,但记者了解到,不少私募在弱市下想办法压缩经营成本,开源节流。
  “今年公司产品的业绩确实有一定压力,目前更多是处于韬光养晦的阶段,努力修炼内功。目前公司的管理规模十几个亿,人员也相对精简,整个团队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降薪裁员的情况。”前述私募市场负责人表示。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在薪酬待遇方面还是比较稳定的,“但由于今年的市场整体表现一般,我们团队的奖金可能会有所减少,这也可以理解,更多的是希望抱团取暖,能够一起扛过‘寒冬’。”
  鹤禧投资也称,今年公司经营稳定,努力为客户赚取回报,同时爱惜自己的员工,不降薪、不裁员是公司的坚守,奖金方面因为受市场周期影响,预计比往年略微下降,也是希望员工与公司共度严寒,抱团取暖以待春暖花开。
  前述私募市场总监直言,现在具有一定规模体量的大型、中型私募仍可以保持健康运行,但对于一些初创型、小规模的私募而言,确实存在一定的生存压力。“据我了解,有些管理规模较小的私募,非常重视开源节流,人员配备十分精简,由于仍在起步阶段,员工的薪酬待遇也相对较低,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业绩带动公司发展。”
  也有一些私募积极修炼内功,想办法留住优秀投研人才,提升投研实力。姚旭升称,虽然今年市场环境震荡,私募基金行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但与往年相比,今年许多私募管理人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巩固投研团队的稳定性,进行了薪酬改革:首先,除了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之外,还建立了清晰透明的晋升机制;同时推行员工持股计划,鼓励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公司选择平台化经营,将整个策略研究和交易进行分工模块化,提升策略端的多样化程度,降低人才流动对公司策略及运营的影响。
  深圳卓德投资副总经理李进表示,公司今年经营状况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团队进一步扩张,引进了具有多年海外投资背景的量化投资团队,另一方面进一步组建了市场和营销团队,股东也在加大投资。“公司目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业绩继续创新高,所以今年员工福利待遇应该也还不错,具体等年底结算后决定。”
  李进还说,由于这几年资本市场低迷和监管层的规范化要求,私募机构整体生存状况更为严格,行业也竞争更激烈。但有持续业绩回报、产品波动小、策略差异化发展、渠道和客户维护好的私募机构得到市场的进一步认可,头部或者管理更规范的私募,品牌效应得到更多展现,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目前的市场加速了私募行业的规范,有利于行业整体的健康持续发展。
规模和净值承压
私募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中国基金报江右
  面对市场持续的震荡,不少私募这两年产品业绩和净值面临不小压力,有的甚至在市场低迷时触发预警线,而由于净值下降以及赎回等因素,有的私募的规模也承压。在业绩和规模双重承压之下,私募们也在积极把握机会应对回撤,做好投资者沟通和积极赢得客户认可。
近期市场低迷时有私募触及预警线
  10月下旬,上证指数一度跌破3000点,市场也传出多家知名私募净值跌到预警线。而多方信息也显示,不少知名私募,有的产品更是跌至0.5元、0.6元附近,跌幅较大。这些产品或未设预警线和止损线。
  深圳卓德投资副总经理李进表示,这两年多股市低迷,很多知名私募机构产品持续回撤,跌幅较大,部分产品触及预警线,特别是在2020年底和2021年初发行的封闭三年期产品,有的已经净值腰斩。沪上某大型私募市场总监也坦言,公司的确有个产品触发了预警,按照规定向客户进行了披露,但这个产品仓位不高,波动不大,今年收益还是正的,只是净值波动过程中又碰到了预警线,公司后续也会继续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尽快努力实现产品净值回升。
  对于有私募触发预警,格上财富金樟投资投研总监付饶表示,股票证券类私募表现和股票市场表现相关度较高,部分股票策略的私募在股票市场相对较差的时期,净值会有回撤。具体要看私募管理人的策略,如果是策略范围内的回撤,则属于策略正常范围内的波动。李进表示,一方面有市场风格发生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可能不够重视风控,高仓位甚至集中投资行业或个股,在操作方面显得不够专业和成熟也有一定关系。
  对于预警线等的设置,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认为,设计预警线和止损线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投资人本金,防止出现大幅亏损的情况。但这种设计也有缺点,比如会对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的执行形成限制,极端下跌还会发生被动减仓的情形,如果后期行情开始向好,仓位太低反而错失机会,不利于净值的修复。
  当然是否设预警线也看客户和产品,一位私募市场负责人就表示,公司产品有设预警线的,也有不设预警线的,主要是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定的,对于比较厌恶风险的客户,预警线可能会设置的相对高一些。
  不仅是净值下跌触发预警线,也有的产品由于赎回或业绩问题出现清盘。据私募人士透露,有的产品主要是因为客户全部赎回导致的,可能是因为业绩表现一般,也可能是投资者希望保住资金。
  面对市场表现以及部分私募整体业绩状况,鹤禧投资表示,一方面是市场情绪确实还亟待修复,悲观情绪还是比较严重,市场的持续下跌使得仓位的控制管理难度也大大增加,另外一方面可能在于一些私募机构的策略趋同或者重仓一致性的情况,不可否认也是客观存在的。鹤禧投资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打好基础扎实投研基本功,提前布局成长,以时间换空间。
有私募积极做好业绩逆势取得客户认可
  不只是业绩表现欠佳,主动多头权益类私募的规模也承压,有私募直言规模从约4亿元降至2亿元。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樊雨表示,从总量上看,中基协数据显示截止今年8月末,私募证券存量规模5.89万亿,环比微增0.2%,同比减少1.6%。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量规模较Q2稳中略降。叠加今年以来二级市场的影响,大部分私募规模略有沉降。
  多家私募人士表示,今年新产品发行也比较难,公司甚至没有发新产品。一位私募市场负责人表示,今年没有发产品,老产品的持续营销有一点,但是也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种市场情况下,能拓宽的渠道没有那么多。新渠道拓展很难推进,老渠道更多以维护为主。
  目前公司规模十几亿元,因为受净值下跌和部分赎回的影响,今年的管理规模有小幅缩水。从赎回的情况来看,上半年的赎回会相对多一些,下半年投资者倒是相对理性了,客户赎回的意愿降低。
  不过面对艰难环境,私募也在积极应对。李进表示,公司今年发行了固收+和现金类产品,老产品由于业绩不错也进行了持续营销,相比去年整体都有新增,也进一步扩大了公司产品线和规模。
  鹤禧投资表示,公司近两年是没有对一般投资者发行新产品的,当前的管理规模跟公司的投资策略也是匹配的;老产品的持续营销方面,今年并没有扩张规模的计划,鹤禧一直也是在尽力维护、持续关注与自身投资理念契合的核心客户,今年以来有一些赎回压力,但与去年和往年相比,赎回金额略有上升,但赎回比率较往年并无明显增加,公司有的产品业绩受到机构持有人认可和追加,因而公司总管理规模是略有增加的。
从严把关“扶优限劣”
年内私募注销数量已超去年全年
  中国基金报记者任子青
  近年来,监管“扶优限劣”的力度明显加大,风险机构及不良机构相继出清,私募行业的洗牌和分化仍在加速。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今年以来已有2369家私募注销,年内私募注销数量已超去年全年。
  受访人士认为,各类“伪私募”“乱私募”的有效清理,将有利于净化私募行业的市场环境,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不断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而言,能够进一步提高风控合规意识,为投资者带来更优的长期投资体验。
“扶优限劣”再提速
年内私募注销数量已超去年全年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樊雨表示,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年内累计注销私募共2369家。在1月20日当天,协会披露注销了1449家私募,而2022年仅注销了2217家私募。按月度来看,1月首月注销私募的数量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70%以上。
  分注销类型来看,主动注销、协会注销和依公告注销的私募分别有501家、1827家和41家。从协会注销的原因看,多为“不符合协会《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的规定,予以注销登记”“被协会采取纪律处分措施”“经营异常”等。
  在深圳卓德投资副总经理李进看来,这与监管部门有序清理有风险的私募管理人,打击私募机构买卖壳业务有一定关系,同时也说明在管理层不断完善规则的情况下,行业“扶优限劣”效果显著,这对私募行业来讲也是一个好的现象。
  鹤禧投资表示,随着私募条例的正式颁布施行,有效缓解私募行业乱象的发生,今年不少私募机构的注销是由协会注销的,被动注销的数量大大超过了主动注销,这有利于促进私募行业健康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沪上某大型私募市场总监认为,私募管理人注销数量增多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监管环境更加严格后,一些存在合规问题的私募主动或被动清退;另一方面,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对于不少初创期或管理规模较小的私募而言,募资相对困难,这也变相清退了一些缺乏投资能力的私募管理人。
  “近年来监管力度持续增加,尤其是今年陆续出台各项新规,不断健全制度机制,从优化私募登记备案、规范私募产品发行、完善私募信息披露、强化私募风险监测和处罚等方面规范公司和产品运营。在此情形下,运营成本有所增加,一些规模较小或者运作上规范程度较低的私募,难以满足相关要求,因此选择注销以规避风险。”某百亿私募市场人士说道。
  一位私募市场负责人表示,在私募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私募出现不合规的问题出现,私募机构相继注销更多是体现了监管的“扶优限劣”,不断出清伪私募、乱私募,对于行业乱象及时纠偏,净化私募行业的市场环境,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不断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行业生态逐步净化
引导私募规范健康发展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表示,随着我国高净值客户财富增长,私募基金行业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随着“公奔私”明星基金经理等优秀人才的不断加入,私募基金行业的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优秀人才的涌入可以为行业带来新的投资理念,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良性竞争,加速提升行业整体专业水平。监管层对于私募基金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也在不断完善,旨在通过更为完善的法规体系、更为有效的管控力度以及更为便利的差异化监管举措,增强私募基金市场的规范性和活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释放出私募基金的市场价值。
  樊雨表示,加强对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和规范力度,做好优化和升级,这无疑提高了行业出清、洗牌的速度,优化了行业发展生态,而投资者也更加趋于理性,私募基金行业也进入到“扶优限劣”时代。高质量的私募机构不再仅仅是行业发展初期围绕“孤狼”作战的阶段,而是对团队的建制化、体系化、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投资者带来更优的长期投资体验。
  “一直以来,我们都对私募行业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在监管的呵护以及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私募行业运作会更加规范,私募机构不断提高风控合规意识,形成行业的良性发展。”上述私募市场负责人说道。
  李进表示,9月1日,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首部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开始实施,这是私募行业规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从业人员对私募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行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私募行业也将更透明、更合规。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只有做到在合规基础上,回归资产管理的本源,通过“业绩+服务”两条腿走路,才能实现稳健发展。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不断发展,未来私募行业也必将发挥更重要的角色。
  随着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不少私募机构积极开展自查自纠,不断加强自律管理。
  “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我们近期在对自身公司的经营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负债端管理、风控能力等各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自我检验。同时,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加成熟、健康的私募基金行业生态。”沪上某大型私募市场总监表示。
  鹤禧投资认为,明年的私募行业或经历一个阵痛期,在梳理和整顿之后,未来的私募行业一定会更加规范,也将有利于投资者的教育及保护。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最新!私募生存状况大调查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