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见成效 全域铺开闯新路

最新信息

先行先试见成效 全域铺开闯新路
2023-11-22 10:07:00
初冬时节,梅州广袤的土地仍在不断产出,许多一度撂荒的耕地上也有农机在忙碌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沃野间一派生机与活力。
  土地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最宝贵的资源。对地处粤北山区、正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抢抓机遇融湾入海的梅州而言,尤为甚之。
  近期,梅州制定出台《梅州市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意见》等“1+3+N”政策文件,同时召开市县镇村四级共3000多人参与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以破竹之势全面铺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力求探索出创新实施路径。
  “各地要敢入‘无人区’,把改革视野放得更宽一些、步子迈得更大一些,鼓励大胆闯、大胆试,真正拿出一批有突破性、牵引性的改革举措,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梅州模式。”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表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接下来梅州要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土地要素向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集约,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南方日报记者何苑妮通讯员陈科达
  困局
  土地“四化”问题亟待解决
  梅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市,也是广东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当地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山地多、田地少,连片规模的水田地块资源更是匮乏。过去许多年间,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耕地碎片化、耕种条件差、务耕劳力少等现象日趋严重。
  更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民自行设置了大量的田埂、水沟用以区分土地归属,长此以往,土地越分越小,也越来越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此外,空间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长期制约广大农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急需综合性整治手段进行破题。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这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靠(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推进城乡融合的一项系统工程。
  通俗而言,就是农村的土地散乱,利用效率低,需要用政策引导规划起来。
  “家里虽有田地,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耕种,宁愿外出打工。”梅州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监督与生态修复科科长颜洪波告诉记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要把过去长期形成细碎的、不便于耕作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相对比较差的水田,通过整治手段,推进成为便于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提高亩均产出收益的土地,让“沉睡”的耕地真正发挥使用效益。
  “零散的、单块的小规格土地,难以满足规模生产,也难以形成效益。”颜洪波表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进行农用地整理,就是要把生产资源集聚到一个主体进行统一生产和管理经营,从而形成规模和创造更多收益。”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能够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流动,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高效配置,优化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腾挪拓展发展空间,更好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梅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破局
  推出多项创新改革举措
  有限的空间,如何高效利用?科学规划,是梅州走的第一步棋。
  梅州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丘晓文介绍,今年1月起,梅州用3个多月时间开展土地核查和村庄调查工作,摸清全市110个镇(街)2123条村的建设用地、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等基础数据,形成《土地核查工作情况报告》。与此同时,选取21个镇461条村(社),对人口流动、村级组织、宅基地、公共配套设施、乡村产业等开展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村民访谈,形成了《村庄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根据前期调研,梅州制定出台《梅州市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意见》及《梅州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工作指引》《梅州市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指引》《梅州市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指引》等“1+3+N”系列政策文件,细化为9个工作指标、33条政策制定任务、70个具体工作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思路,在全省范围内首次探索编制《村庄规划工作指引》,提出发展类、调整类和空心村三种村庄分类标准,明确不同类型村庄的差异化规划要求,倡导基于经济、文化、资源、产业而存在一定关联性的若干个村庄组成村庄群整体编制村庄(群)规划。
  “梅州积极做好实用型村庄规划样本编制工作,编制基层干部用得上的管理版规划、群众看得懂的村民版手册,致力于形成村民‘看得懂’‘用得上’,可推广、可复制的多规合一实用型村庄规划和村庄群规划样本。”丘晓文表示,文件强调尊重村民意愿,因此村庄规划应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讨论同意后方可报批。
  以“1+3+N”系列政策文件为引领,梅州全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记者梳理“1+3+N”系列政策文件发现,其中包含多项创新性改革举措。以《梅州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工作指引》为例,其中创新确权登记做法,明确出让及出租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均可办理产权登记。该份文件还提出创新入市土地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规范入市土地抵押管理,明确各类已入市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办理抵押贷款,共有产权可办理抵押贷款。
  “一方面上述新政策要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以前的做法往往是企业来投资,和村里签署协议,没有确权登记,就没有法律效力,有了确权登记后,企业可融资抵押、减免税收等;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农民的权益,设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人为建筑物投资人和村集体共有产权,且村集体所占份额不少于35%。”梅州市自然资源局全域办主任刘锋说。
  刘锋介绍,通过将碎片化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依法收回的闲置宅基地进行空间腾挪,集聚到发展类村庄、圩镇或产业园规划为经营性用途的集体建设用地,优化乡村产业布局,保障乡村产业社区建设用地需求,解决空心村、调整类村庄“飞地”发展等问题。
  而在《梅州市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指引》中,则明确了对符合条件的资格权人实行宅基地福利分配,并提出探索非资格权人有偿使用宅基地、试行经营性宅基地建筑共有产权登记制度、探索宅基地退出机制等创新举措。
  成效
  千亩良田复耕耘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前,梅州部分地区已经先行试点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1年1月,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入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经过两年多的整治,新铺镇不少农田已旧貌换新颜。近日,记者驱车来到新铺镇同福村,连片600多亩的蔬菜基地映入眼帘,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
  “过去,村里每一户所有的土地大大小小非常零散,没有收益,村民不愿耕种,不成规模,企业也不愿意承包。”同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艳忠告诉记者,“加上村里的年轻人这些年大部分去了珠三角打工,土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镇、村想过各种办法治理,但效果都不理想。”
  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同福村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我们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曾艳忠说,村党委作为“中间人”“担保人”,向17个村民小组492户发起动员,鼓励农户将土地“交”给村集体,预集约土地1000亩,引进蕉岭县勤佳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将“预集约”变为“真流转”。
  曾艳忠介绍,通过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企业,发展“粮菜轮作”种植模式,成功盘活土地,同福村土地租金收益达到600元/亩,还为村民创造了120余个就业机会,实现务工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此外,村集体牵头成立同福村耕耘农业合作社,通过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日常管理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近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接下来,我村将联合矮车村、狮山村等村,聚集超2000亩土地,与省级龙头公司、湖南农大联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创建国家级辣椒种植示范基地,集种植、分拣、仓储、加工为一体,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曾艳忠说。
  用活土地要素,实现满盘皆赢。从1400多块碎片土地到8块连片良田,新铺镇同福村的实践证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件打基础、利长远,具有全局意义的工作。
  新铺镇党委书记罗伟春告诉记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全新土地改革,该镇正全力借助试点的政策红利,探索“四田、四治、四地”工作模式,集聚耕地、修复生态、扩园提质,真正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变成“百千万工程”的法宝,“点土成金”大力推动县域、镇域经济发展。
  目前,梅州有1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以及五华县安流镇、大埔县三河镇2个省级试点。除3个试点外,梅州其他乡镇也在围绕土地不断进行有益探索。
  兴宁市叶塘镇引入大型央企充分论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具备“小田并大田”、连片机械化耕作条件,有较可观盈利空间。当地计划实施“万亩方”的耕地集中规模化流转,集聚1.3万亩耕地用于规模化、机械化经营,目前已经进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明年4月开始种植水稻。
  “有时我们觉得好像没有土地可以发展了,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地就在农村零零星星地分布着。”刘锋表示,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出台政策、创新路径,把土地规模化,把自身的劣势转变为发展的优势,形成与发达地区各有所长的局面。
  行百里者半九十。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长路漫漫,梅州各地正结合实际大胆创新,走出一条耕地保护严、用地效率高、生态环境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链接
  任务清单
  总体目标
  按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阶段目标要求,以镇街为基本实施单元,以腾挪农村建设用地资源和农用地规模化流转经营为重点,围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空间修复、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乡村产业布局和导入,深化农村“三块地”集成改革,完善“亩产论英雄”政策体系,加强产业用地全周期管理,推动向存量要增量、向集约要空间,形成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城乡融合、区域平衡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苏区老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梅州样板。
  到2027年
  新增耕地13万亩
  整合农用地80万亩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2万亩
  建设用地整理14万亩
  到2035年
  累计新增耕地16万亩以上
  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累计整合农用地112万亩
  重点任务
  一、抓紧做好县镇村规划工作
  完善县镇村规划
  完善县镇村产业空间布局
  二、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
  加快农用地规模化流转经营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彻底消除撂荒耕地
  三、深入推进建设用地整理
  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腾挪整合
  强化低效、闲置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
  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支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四、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提升
  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和利用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加强农房规划建设管控
  五、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活化利用历史建筑、传统村落
  六、增强产业体系支撑
  加快培育和引进规上企业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下经济
  推进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先行先试见成效 全域铺开闯新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