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消费迎来商业化!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文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体系

最新信息

碳消费迎来商业化!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文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体系
2023-11-23 20:25:00
1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发改环资〔2023〕1529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的五大重点任务包括: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
  当天,发改委官方公众号连发6篇相关文章对此进行宣传解读,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反响。多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该《意见》是国内建设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综合性统领性文件,对于国家层面系统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总体要求和四条基本工作原则,并务实聚焦五大重点推进任务,共同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制度设计。《意见》的提出,是将对国家对企业的低碳转型要求,深化并细化到产品层面,对统筹规范有序开展全国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明确有助于企业全面降低产品碳排放,引导和鼓励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绿色产品端有了商业模式闭环的基础和可能,个人碳普惠,碳账本等C端应用将会迎来巨大发展空间。有了产品碳足迹,个人绿色消费就有了统一的度量衡。未来对于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核证,需要具备一个有公信力的机构来进行。碳消费、碳金融不久也将迎来快速市场化发展。”业内人士称。
  到2025年出台50个碳核算规则
  《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展,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等。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碳资产管理中心负责人赵禹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明确了降低产品碳排放的导向,有助于企业系统掌握各生产环节能源及资源消耗的碳排放水平,开展针对性节能降碳改造和装备升级,优化工艺参数,全面降低产品碳排放。同时,也有利于形成绿色低碳消费理念。通过展示清晰且直观的产品碳排放数据,引导和鼓励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为每一个消费者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便捷场景。随着绿色低碳产品消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低碳产品消费需求将被反馈至生产端,促进形成低碳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针对《意见》提出的五大重点目标,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首先,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是第一步,抓纲带目,须在国家层面统一专业性话语体系;
  其次,在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方面,当前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为代表的绿色贸易壁垒密集落地、全球供应链碳足迹信息披露要求也日趋严苛,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已成为我国“双碳”相关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基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本国国情的中国本土高质量数据库迫在眉睫;
  第三,在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方面,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明确标注产品碳足迹量化信息,引导企业节能降碳,并确保碳足迹量化结果透明可比,公平公正。
  第四,在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方面,通过政府和市场的调节手段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激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开展碳足迹量化和碳足迹数据应用工作,将极大促进节能降碳技改、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采购、绿色消费、绿色金融等市场生态繁荣。
  第五,在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和互认方面,产品碳足迹是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前和未来全球绿色贸易流通的重要参数,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和互认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并且还可使得中国的新能源结构转型、智能制造、绿色供应链优化等国家举措发出绿色低碳的最强音。
  “《意见》的发布对及时有效应对相关国际碳贸易壁垒冲击将起到积极作用。”针对《意见》提出的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目标,赵禹程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根据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下称“CBAM法案”),其将覆盖钢铁、水泥、铝、化肥和电力等行业,并扩展到氢气、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某些前体以及一些简单的下游产品,如螺钉、螺栓、灯杆等简单钢铁制品,2023年10月1日起进入过渡期,进口商需要报送碳排放信息,2026年起开始正式征收“碳关税”。在欧盟2026年起开始正式征收“碳关税”之前,我国将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
  助推碳足迹平台的市场快速扩大
  多名受访人士认为,在碳足迹数据管理、流程管理、信息披露和绿色评价等各方向预计都将不断助推“碳足迹平台”的市场快速扩大。
  亿利集团碳中和业务总监金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意见》说明我国“双碳”“1+N”的顶层制度体系设计在不断深入和完善。To C的绿色产品端有了商业模式闭环的基础和可能,个人碳普惠,碳账本等C端应用将会迎来巨大发展空间。有了产品碳足迹,个人绿色消费就有了统一的度量衡。个人碳账户的借方、贷方就都有数据基础了,碳普惠才有动力。当然,未来必须要有一个有公信力的机构来给相关平台进行核证,要不然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晏路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政策的出台将会有力推动产品碳足迹计算、管理、认证等工作的规范化,达到数据可信、可追溯、互认的效果。之前很多企业是从下游品牌企业要求或者自身品牌宣传的角度开展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和管理,如今国家政策的出台,会给更多企业以更强的信心开展产品碳足迹的计算、管理和披露,这对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也是一个重要的抓手。产品碳足迹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在于标准不统一,排放因子数据选择缺乏统一规则,基础数据库的缺失等,国家层面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市场的有序推进,做到碳足迹数据可追溯、可对比、可依赖。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计算、管理以及披露的工作,将利于企业获得政府政策支持、获得更多社会资本资金的支持,并最终带来主营业务的提升。
  生态环境部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李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全国碳市场平台建设和全国碳足迹平台建设结合,将是最好的结合,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的积极建设,将使更广泛的企业在推进碳减排过程中有了权威方法可以遵循,为行业企业构建‘碳足迹管理平台’建立了信息化基础。”
  李玮表示,在当下全国碳市场管理体量不断扩大、行业不断纳入、数据质量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预计将使得企业更进一步对生产、流通等碳排放管理薄弱环节中的管控水平进行加强。其中碳足迹数据质量计量保障体系和行业管理的配套建设,对碳数据监测、采集、存储、核算、校验的全流程的可靠性和即时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计将大幅促进行业企业碳管理信息化需求。
  在绿色供应链建设管理和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层面,大型企业通过掌握产品上下游产业链的碳足迹数据完成有序衔接和追踪溯源将成为可能,大大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绿色消费。碳足迹也是未来企业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重要基础,对满足金融机构融资需求、提高自身在绿色信贷业务中的信用评价水平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碳消费迎来商业化!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文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体系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