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发布!货币政策新信号

最新信息

央行重磅发布!货币政策新信号
2023-11-27 21:04:00
货币政策再度释放新信号!中国人民银行11月27日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
  关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明确,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资稳外贸,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报告对于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报告体现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基调,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强调“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将继续为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未来央行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较强。
  加强贷款均衡投放
  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关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在总量上要求加强贷款均衡投放,更多关注存量效用。”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报告指出要统筹衔接好年末年初信贷工作,适度平滑信贷波动,并引导市场从更长时间的跨周期视角去观察和把握“基本匹配”。未来,货币信贷增长既会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力度,又会强调可持续的平稳投放,更好地匹配宏观经济发展和经营主体需求。报告还强调,关注存量贷款的持续效用。未来,央行将更多推动盘活存量贷款,减少对新增债务的依赖。
  报告要求,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性,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保持物价水平合理稳定。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落实好调增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实施好存续工具,优化资金供给结构。
  “在结构上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做好五篇大文章。”接近央行人士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落实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相呼应,更加强调以高质量金融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人民币汇率,报告提出,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立足长远、发轫当前,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价格上,保持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报告强调观察市场资金的实际供求状况,主要是看市场基准利率的走势,个别时点少数交易的利率波动不代表市场整体情况。同时,未来央行将继续释放改革潜力,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银行负债端成本控制也更受重视,通过稳定负债成本,银行可以兼顾实现保持合理利润和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两个目标,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一段时间以来,CPI受猪价等影响延续底部运行。“物价出现短期波动较为常见,既可能是经济总供求、货币环境变化,也可能是个别商品扰动,还可能是受基期因素、季节规律等影响。”接近央行人士认为,明年物价有望回归常态水平。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CPI也曾经历过几轮负增长,但都较快实现了向均值水平的回归,这是我国巨大发展韧性和潜力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持续恢复、供需状况更趋平衡,食品等基数影响消退,未来物价上行动能将进一步积蓄。
  针对房地产领域,报告明确,落实好房地产“金融16条”,加大对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
  着力盘活存量资金,科学看待信贷增长
  报告以专栏形式明确,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报告指出,要深入理解盘活存量资金的内涵和作用,科学看待信贷总量和信贷结构的变化。不仅增量信贷能支持实体经济,盘活低效存量贷款也有助于经济增长。
  报告提到,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使用效率要求信贷结构有增有减。与经济金融结构深刻演变相适应,分析信贷增长也要有多元视角,科学看待、有取有舍。
  从“增”的一面看,要持续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优化资金供给结构。
  从“减”的一面看,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同成分之间自然会有所更替,相关信贷需求也随之改变和调整。
  从“取”的一面看,在新发展阶段分析金融总量指标要有更多元视角。
  从“舍”的一面看,衡量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不宜过于关注新增贷款情况。
  接近央行人士认为,在盘活存量背景下,不要简单看信贷总量增长甚至“同比多增”,而要评估增量和存量贷款支持经济增长的整体效能。信贷结构有增有减,反映后续信贷增长的规律和新特点。近年来,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量和占比都在明显上升,而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贷款有所放缓。这两块合在一起后,信贷增长虽然慢了,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能是明显改善的。
  上述人士表示,短期一味强求“同比多增”,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反而可能造成“虚增”、“空转”甚至透支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潜能。信贷稳定增长和均衡投放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过去几年,虽然每年贷款都同比多增,但“大月过大、小月过小”波动更为突出,这很大程度上是信贷本身在提质降速过程中,信贷结构中“增”的一面和“减”的一面在时间上可能不同步。
  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报告以专栏形式明确,积极主动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下阶段,结合政府债券增发的形势需要,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快债券市场建设,优化国债持有结构,推动银行发展政府债券柜台销售和交易,便利更多企业和居民持有国债,实现国债投资主体多元化,既有效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又加快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接近央行人士表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协同、相互补位。报告强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相辅相成,创造宏观政策空间。二者可以在总量、结构等层面相互配合,不断提升宏观调控的整体效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支持了稳增长、调结构。”接近央行人士表示,通过灵活的日常流动性操作,央行有效对冲了财政收支的影响,降低了银行体系不同时点的波动性。针对政府债券集中发行,央行多渠道加大流动性供应,满足了财政发债募资与拨付使用间隔产生的流动性需求。此外,央行政策工具落地,财政贴息、政府奖补、融资担保等也有跟进,为满足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需求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央行资金支持下,商业银行成为国债的最主要持有者。报告显示,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占比达64%,远高于美国和日本的不足7%。Wind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国债年均增长2.4万亿元,在如此快的扩容速度下,市场运行保持平稳,发行利率总体下降。
  “未来,深化市场改革可有效为国债市场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报告再次提到,要推动商业银行开展国债柜台业务。通过优化服务、丰富业务品种,可以吸引更多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从国际比较看,Wind数据显示,6月末美国个人投资者持有国债的比例约为9%,而我国仅为2.9%,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央行重磅发布!货币政策新信号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