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东风向民企 债券融资还有哪些堵点?

最新信息

政策东风向民企 债券融资还有哪些堵点?
2023-12-01 16:06:00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要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畅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特别地,要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等。
  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次《通知》有望进一步改善民企债券融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复杂的经济环境之外,民企融资痛点的存在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其中,民企自身信息不透明、部分民企通过融资盲目扩展等因素,使得投资者对民企债券信任度下降。因此,下一阶段不论是监管、金融机构,还是民企自身,都需要持续为融资环境的改善做出努力。
  多方因素影响
  近年来,民营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在债券市场表现更为明显。中证鹏元评级近日发布关于《通知》的解析文章中展示了相关数据:在2016年民企发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后,2017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去杠杆政策、民企频现违约等影响,市场风险偏好较低,民企发债规模明显下降。虽然在2020年有所回暖,但2021年以来受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集中爆发等影响,民企发债规模进一步下降。与发行规模下滑对应的,是近年来民企发行人数量的明显减少。2016年民企债券一级市场繁荣时,共有509家民企发行债券,而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民企发行人数量分别仅为200家和169家。
  事实上,近年来为改善民企融资环境,监管也在持续发布相关政策。比如,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从信贷、债券、股权三个融资渠道采取“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支持民营企业拓展融资。2022年3月,证监会从七方面推出政策措施,拓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告诉记者,2022年11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网站发布消息,为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在人民银行的支持和指导下,继续推进并扩大“第二支箭”(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截至2023年11月21日,“第二支箭”共为13家民营房地产企业累计发行33只合计323亿元的债务融资工具提供增信服务。自2018年10月“第二支箭”推出至今,已累计支持130多家民营企业发行2100多亿元债务融资工具。
  “不过,金融周期下行时期,内生经济动能偏弱,民营企业融资需要持续支持。”张文朗同时指出,从借贷成本来看,虽然银行贷款利率在持续下降,但是由于房价调整使得民营企业的重要抵押物(房地产)价值缩水,融资风险溢价上升,民营企业的债券净融资年初至今仍然为负。股权融资方面,截至2023年9月,一级市场上中国股权与创投的总在管规模增速也较此前高点下降。
  除了金融周期的因素之外,民营企业融资痛点的产生,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记者表示,一方面,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信用等级较低,这使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时,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而在过去,我国金融体系对民营企业有一定的政策限制,民营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难度相对较大。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信息披露不够透明,金融机构对其资金使用情况和还款能力缺乏充分了解。此外,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审批流程较长,且贷款规模有限,难以满足民营企业短期的资金需求。
  前述中证鹏元评级的解析文章中也指出,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之下,民企盈利能力下降、杠杆率攀升,信用风险暴露加剧。民企债券信用风险抬升,既与民企所处外部宏观环境恶化相关,更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关系。部分民企通过长贷短用、质押等方式盲目扩张,造成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大幅上升;同时,部分民企出现财务造假、大股东占用企业资金、逃废债等一系列违法违规问题,导致监管和法律风险上升。投资者对民企及其债券的信任度下降,最终恶化了民企债券融资环境。民企自身需加强自身规范化治理,健全决策机制,积极加强负债风险管理,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从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从根本上提振债券市场投资者对民企的信心。
  融资难度有望继续缓解
  可喜的是,随着《通知》出台,民企融资环境有望进一步改善。在张文朗看来,《通知》延续了此前对民营企业融资的一贯支持,并在多个维度加强了支持力度,在需求不足、具有跨周期特征的背景下,本轮民营企业融资支持的政策发力正逢其时。张文朗认为,在财政扩张逐步发力、融资支持政策落地相互配合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经营压力、融资难度有望继续缓解。
  柏文喜也向记者表示,随着近年来监管政策的加强,影响民企融资环境的许多因素正在得到改善。比如,民营企业信息披露逐渐规范化,金融机构对其资金使用情况和还款能力的了解更加全面。又比如,担保、抵押、质押等创新融资产品的出现,也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此次《通知》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等,将有助于满足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的资金需求。
  记者注意到,不少金融机构近期向民企项目投入了更多资源,特别是此次《通知》中提到的科技创新、绿色低碳重点领域。比如,沪农商行(601825.SH)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7月,该行成功发行30亿元3年期绿色金融债,债券发行后,该行按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严格筛选、积极对接,近期成功落地首批绿色金融债项目,其中就包含了民营企业LJ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该负责人介绍,由于绿色项目建设总投入金额较大,且项目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亟须资金支持项目顺利落地。为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行内建立了绿色审批通道、优化担保方式等一揽子举措。下阶段,该行也将持续用好绿色金融债,引导和促进更多社会资金投向支持绿色产业领域。
  广州农商银行(01551.HK)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该行正积极利用债券募集资金与创新产品支持生态环保产业,其中,隶属于某民营集团的鑫×林业(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林业”)正是利用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支持林业发展的典型例子。
  该负责人介绍,林业作为传统农林牧业范畴,一般因地属偏远地区、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等原因,在融资方面较为受限,该行了解到鑫×林业的融资困境后,通过在客户准入、担保方式的灵活设置以及现场尽调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放宽客户准入条件限制,且考虑到林业企业资产构成情况,未要求传统抵押担保,而采用集团公司担保、限制贷款支付对象等措施缓释授信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政策支持之外,未来,从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角度仍有需要持续完善的工作。柏文喜表示,从企业的角度,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信用等级,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财务报表,增强金融机构的信心,并积极寻求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则需要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关于接下来,为进一步满足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还会加强哪些相关举措,广州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持续加大民营经济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首先,将加强产品创新,对科技信贷与绿色产业领域开展更多行业研究,同时对一线进行更广泛的实地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特点与融资需求,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其次,也将强化营销指引与考核激励,引导经营机构积极拓展科技企业、绿色企业客群。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政策东风向民企 债券融资还有哪些堵点?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