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20万股民傻眼

最新信息

突发!20万股民傻眼
2023-12-05 07:47:00
周一(12月4日)大盘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均收跌,两市成交额8512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71亿。截至收盘,沪指跌0.29%,深成指跌0.62%,创业板指跌0.9%。
  板块方面,黄金、猪肉、短剧等板块涨幅居前,CRO、复合集流体、白酒等板块跌幅居前。
01
机构:等待增量资金入场
  周一大盘午间短暂上冲,试图挑战10日均线未果,此后冲高回落,但下方3000点一线支撑仍在发挥作用,不过量能未持续站上万亿之际,仍以小票轮动风格为主。
  国金证券表示,首先美债利率下行方向未变,仍是核心驱动,国内经济仍是非核心因子;其次,类“平准基金”陆续入场有望提振信心、注入流动性;最后,24H1“宽货币”或势在必行,年初转向概率较高,有望驱动A股,成长大概率轮动。
  国盛证券表示,随着国新投资12月1日对ETF的增持行动,A股“底部特征”明显,技术面看,沪指3030点上方震荡代表强势,突破需成交量放大至万亿元上方,短期应重题材、轻指数,等待增量资金持续入场,本周重点关注能否出现与指数共振的低位题材启动。
02
“CXO茅”突发跳水
  周一,港股和A股上市CXO板块全线走低。港股药明生物大跌近24%,10:49之后暂停交易,在港股上市的药明康德大跌近9%。
  在A股上市药明康德收盘跌近7%,收出破位大阴线,成交金额超31亿元。截至今年9月30日,药明康德的最新股东户数为20.28万户。
  对于药明康德大跌,有网友就表示,“哭了,一夜回到解放前。”也有网友表示,“65元左右买的,还有利润垫,再观望一下。”
  消息面上,药明生物在官网更新业绩展望显示,随着新冠疫情收入的快速下降,公司整体增长(包括新冠疫情高基数)将达不到最初目标。具体而言,主要预期药物开发(D)营收下降18%-20%,生产(M)营收下降15%-18%。
  药物开发业务端收入增速低于预期,主要由于在下行周期中公司2023年目标新增120个项目显然过于激进;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比去年减少40个新项目意味着减少约3亿美元收入。
03
未来业绩增速或放缓
  药明生物还表示,由于生物技术融资放缓,预计未来两年可能出现个位数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药明生物是国内CXO(医药研发外包)龙头公司之一,通俗的说就是医药企业将非核心研发任务外包给药明。该公司可代工项目可覆盖药物发现、药物开发、药物商业化生产等医药研发的各阶段。
  药明生物2017年于港股上市。随后,在2017年-2021年,该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6.19亿元、25.34亿元、39.84亿元、56.12亿元、102.9亿元;归属股东净利润为2.53亿元、6.31亿元、10.14亿元、16.89亿元、33.88亿元。
  2022年,药明生物实现的收益达到152.69亿元,同比增加48.4%;归属股东净利润为44.2亿元,同比增加30.5%,业务体量和增长态势可见一斑。
  因此对于该公司而言,30%-40%的增速已经属于较低的水平。这也意味着,如果药明生物今年的营收增速预期在10%左右,这家公司将迎来上市以来的最低增速。
  对于业务收入的下滑,药明生物也做出了解释。该公司认为,在药物开发领域,其收入增速不及预期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达不到在下行周期中完成新增120个项目的2023年目标;二是,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三是,比去年减少40个新项目就意味着约3亿美元收入的减少。
  另一方面,好消息在于,虽然药物开发和生产端的年收入颓势将无可避免,但在药物发现端,药明生物保持了强劲增长。并且,在偶联药和疫苗生产着两个细分领域,药明生物旗下的药明合联和药明海德的收入尚在高速增长。
  药明生物表示,在偶联药板块,企业2023年和2024年的预期增速分别为70%-75%和60%-65%。
  最新的业绩方面,今年上半年,药明生物收入同比增加17.8%至84.9亿元,毛利同比增加4.3%至35.6亿元。
04
CXO或开启转型
  根据动脉网数据统计,在数十家A股及港股上市CXO企业的最新2023年三季度财报中,行业再次迎来集体降速,总体平均收入增速仅10%出头,多家企业的营收还出现负增长。如果从净利润数据来看,CXO板块平均净利润增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超10家企业的净利润出现负增长,20家企业平均利润降幅超接近20%。
  而且,根据今年半年报和2022年年报对比,药明康德员工人数由去年末的44361名,减少至41296名,减少超3000人。凯莱英截至今年上半年员工总数为9145人,也较去年底少了570余人。
  据财联社,深圳前海锐锋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基金经理赖传亮表示,“从2021年第四季度后,全球经济下行对创新药高投入高风险赛道的挤兑,全球创新药投融资减少,国内创新药行业也进入挤泡沫阶段,叠加抗疫情药物及疫苗需求减少,国内CRO行业从高速增长期开始回归常态增长期。”
  赖传亮认为,未来一段低潮期内,国内的CRO行业也将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型,也就是“从为Biotech(生物技术融资企业)服务转变为主要为大药企服务”。
  海外大型医药企业中,罗氏2023H1制药业务收入226.81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8%,研发投入64.49亿瑞士法郎,同比增加8%。阿斯利康2023年H1收入219.61亿美元(扣除新冠产品),同比增长12%,研发投入5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3%;国内大型医药企业中,石药集团2023年上半年营收160.8亿元,同比增长3.01%,研发投入23.04亿元同比增长22.29%,恒瑞医药2023年上半年营收111.68亿元,同比增长9.19%,研发投入23.31亿元,同比增长6.73%。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认为,“大企业有钱投入研发,中小的Biotech没钱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所以,向三星生物的业务模式学习,药明生物们已经开始逐步开始‘与大企业绑定’了,其他的CRO企业在接下来的低潮期或会跟进,毕竟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05
“中字头”个股活跃
  周一“中字头”股票表现活跃。截至收盘,北交所个股中纺标“30CM”涨停,中视传媒中光学中公高科涨停,中船汉光中铁装配中国外运等跟涨。
  消息面上,12月1日,多只央企ETF成交量显著放大。当天收盘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称,旗下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当日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
  业内人士认为,国新投资此次增持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传递了积极信号,显示出公司看好中国经济中长期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体现了其对资本市场具备长期信心,认可当前央企估值水平处于低位,看好科技创新类企业中长期投资价值。此次增持一方面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改善市场资金面,展现出长线机构投资者的价值判断与责任担当;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引导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突发!20万股民傻眼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