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粤派批评”到“湾区批评”:《广东文学通史》研讨会在京召开

最新信息

从“粤派批评”到“湾区批评”:《广东文学通史》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3-12-12 17:19:00
12月1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人民文学出版社、《文艺报》社、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由《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协办的从“粤派批评”到“湾区批评”暨《广东文学通史》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邓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创作联络部主任彭学明,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处长胡友笋,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纳杨,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述卓,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陈昆出席活动。
  专家学者潘凯雄、徐剑、贺绍俊、李建军、陈福民、张莉、杨庆祥、张晓琴、丛治辰、陈汉萍、饶翔、李蔚超、付如初、岳雯、李晓晨,《广东文学通史》编撰团队代表林岗、陈剑晖、纪德君、陈希、贺仲明和广东省作协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周西篱、陈蕾等50余人参加座谈。座谈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主持。
  通史具有填补空白的开山之功
  《广东文学通史》分为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上)、当代卷(下),共5卷,约240万字,2023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广东文学通史》的出版是盛事,这部通史具有填补空白的开山之功,刷新了人们对岭南文化、岭南文学的认知。
  多位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广东文学通史》不局限于广东一省,而是把粤港澳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视野。在理论批评方面从“粤派批评”拓展到“湾区批评”,理论视野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李敬泽表示,从“粤派批评”到“湾区批评”,在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新的空间中认识广东,重新获得一个地方性视野、一个文化位置和批评位置。“《广东文学通史》是第一步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基础和基石,接下来能够进一步挖掘湾区文学的特殊价值和意义,以便更清醒、准确、自觉地认识广东文学。”
  在《广东文学通史》问世之前,广东文学没有通史,有的只是断代史,难以呈现两千多年岭南文学的发展全貌。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通史具有填补空白的开山之功,对其他地方文学通史的写作具有启迪作用。”邓凯认为,这部通史刷新了人们对岭南文化、岭南文学的认知,显示了广东文学的历史脉动,凸显了广东文学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不守一隅的文学品格,突出了广东文学兼容并蓄、求新求变的文学特征,表现了广东文学勇立时代潮头,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
  “整部通史呈现了多元兼容、融合创新的风貌。”何向阳提到,通史从汉代到2022年,在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内,对广东文学进行历史梳理和现实定位,这对广东文学的未来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此外,通史在当代两卷中提出了非常具有新意的概念:世纪之交和新时代,为当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期方法和研究路径。
  开拓湾区文学未来发展空间
  《广东文学通史》编撰团队介绍了通史编撰的体例分期、文学史观、路径方法、文学特征和创新意义。
  据介绍,《广东文学通史》总结广东文学成就与经验,凸显岭南文化特色与地域特质,彰显粤港澳大湾区特有的活力与创造力,为即将启用的广东文学馆提供理论支撑,为人文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张培忠认为,《广东文学通史》着眼于独特地域,着眼于岭南文化,着眼于改革开放新时代,厘清了广东文学从受容到包容到交融的发展历程、从边地到腹地到前沿的进取精神、从雄直之风到慷慨豪迈到勇于斗争的革命谱系、从海洋性到商业性到革命性、市民性的文学品格,是构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的探索之作。
  李红强在主持中说,《广东文学通史》是地域性文学通史的又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其价值,一是将广东文学的千年流变进行了总结,归纳了广东文学自身的特点;二是各位撰写者呈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三是为大湾区文学未来的发展开辟了历史的纵深和发展的空间。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广东文学通史》总结了广东文学的概貌、特征和发展趋势,具有突出的系统性、创新性和学术性;显示了作家协会的学术统筹和理论研究功能,在通史编撰和文学史研究方面具有典范作用;显示了广东从“粤派批评”到“湾区批评”的文学空间的拓展、区域文学的新质和面向未来的文学机遇。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从“粤派批评”到“湾区批评”:《广东文学通史》研讨会在京召开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