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出应向民生倾斜 何以成为共识

最新信息

政府支出应向民生倾斜 何以成为共识
2023-12-14 23:08:00
近日,第十五届人力资本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中国人力资本报告发布会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报告指出,中国人力资本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降低。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对南都记者表示,财政应更多转向民生,通过财政支出更多补贴生育、养育、教育。他指出,这不是被浪费掉的“政府消费”,而是能唤醒乘数效应、带来高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有几种不同的计量方法,但无论哪种计量法都与人口总量有关。以报告使用的Jorgenson-Fraumeni终身收入计算法为例,年份、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均为计算的基础指标,若人口发生较大波动,自然会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一般认为,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理所当然的关系。无论是从短期的人力资本投资,还是从长期的人口结构变化,都需要注重政策对人口及家庭的影响。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政府支出对实现稳中求进的增长目标向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政府支出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以公路、铁路等为代表的基建投资拉动上下游的供应链,在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同时解决就业问题。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社会配套的完善,政府投资也面临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面临闲置的风险。对此,经济学家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投资具有稳定信心的带动作用,且投资形成了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都是有价值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举债找投资项目,很多项目都是没必要、低效率的,浪费了宝贵财政资源,政府支出应该向民生领域倾斜。
  政府的钱往哪儿花,现实中肯定还要经过一番博弈。但不能忽视的是,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与人们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居民债务中住房贷款占了相当的比例。而从整体上看,居民债务规模占GDP比重2013年时只有20%,到了2017年时已接近50%。因此,如今社会讨论的年轻人生育意愿低、社会消费降级其实都需要政府加大民生投入和保障。这可以说是中国人力资本保持良性发展的基础,政府的支持看起来并未形成什么固定资产,但却能够极大减轻居民的生活成本,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畅通国内大循环无非是围绕着供给和需求做文章,而经济工作会议尤其强调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简单来看,一个人努力工作提供(服务/生产)供给,获得工资接着用于消费,这笔用于消费的钱又会分别成为他人的投资和提供供给所得的工资,并继续用于消费,从而产生经济循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当前的堵点就在于劳动收入被用于基本生活开支、被用于储蓄,以保证生活和抵抗不确定的风险,并没有流入到消费领域。
  所以网上才会有年轻人说,“我们不是不愿意消费,是没有钱消费”。然而,宏观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居民存款余额增加12.7万亿,说明居民并不是没钱消费,而是不愿意消费。关于这一点,经济工作会议也有明确: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这种宏观与微观的温差或许恰恰说明了民生领域的保障力度要有所加强。
  加强民生投入从而获得高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其内在逻辑是通过降低居民生活成本以提高生育率,在我国教育资源可及性已经获得极大进步的情况下,受教育水平会进一步提升,从而形成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投资。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观点,是否承认并接受,无疑会影响政府支出的方式与方向。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政府支出应向民生倾斜 何以成为共识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