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盘点

最新信息

重点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盘点
2023-12-15 08:59:00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文汐
  人才,是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的核心因素。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全国各地均在加大人才吸引力度,而在校生数量是衡量一座城市人才储备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近日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梳理了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022年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量情况。36个城市中,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广州(148.93万)、郑州(133.01万)、武汉(133.54万)、成都(110.60万)、重庆(106.61万)、西安(101.24万)、合肥(89.61万)、南京(77.77万)、昆明(77.74万)、哈尔滨(76.81万)。
  其中,成都在去年超越了重庆,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量位居第4;西安本专科在校生数量首次突破百万人;合肥、哈尔滨位次上升明显,分别上升5位、3位,跻身十强。而合肥、西安、哈尔滨、成都也成为了2022年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本专科在校生数量增长最快的城市,均增长超过10万人。相比之下,济南和杭州则面临在校生数量下滑的趋势。
中西部城市排名亮眼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36个城市中,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西安、合肥、南京、昆明、哈尔滨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位列前十。其中,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西安6座城市2022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已突破100万人。
  广州在校本专科生数量早在2014年便已突破百万人,并多年蝉联全国第一位,2022年数量为148.93万人,展现出领先的人才储备和供给能力。
  广州为何能吸引众多大学生?一方面源于其高校资源丰富,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3年6月15日,广州共有84所普通高等学校,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广州大学城等区域分布了众多高校,在高校扩招下也带来了在校生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这也与广州的产业结构有关,广州以及周边的珠三角地区有大量的制造业工厂,对于专科院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具有较大的需求量,比较多的专科和职校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下厂做蓝领。
  紧随广州之后的郑州,2022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量为133万人,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2位。郑州共有72所普通高校,在全国同样位居前列,仅次于北京、广州、武汉。值得一提的是,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常住人口9872万人,依托庞大的人口规模,河南成为了全国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份,今年高考生人数高达131万,这也为省会城市郑州带来了学生资源,例如郑州大学去年拥有本科生近4.7万人,也被称作是中国本科生人数最多的大学,其中很大比例来自于河南本地考生。
  与2021年的排名相比,去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量TOP10城市出现了一些变化。合肥和哈尔滨相较2021年排位分别上升5位、3位,位居第7位、第10位。
  去年,合肥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量为89.61万人,较2021年增加超24万,在36个城市中增长最为明显。合肥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得益于逐步突显的产业优势,近年来,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合肥的产业地标。合肥市发改委数据显示,去年,合肥新增重点产业链毕业生就业岗位超10万个,丰富的就业机会也为合肥带来了人才吸引力。同时,合肥也在加大大学生引育力度,合肥今年实施的就业促进行动中提出了2023年新引进大学生不少于30万人的目标。
  而哈尔滨是唯一上榜TOP10的东北城市,2022年,哈尔滨拥有76.81万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哈尔滨的教育资源在东北地区首屈一指,拥有49所普通高校,其中包括1所985大学和4所211大学,高校教育资源超越东北经济发展更快的沈阳,由此吸引了众多东北地区及其他区域的大学生流入。
  值得一提的是,上榜2022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量TOP10的城市中,郑州、武汉、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均位于中西部地区,占比过半。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近年来,国家层面十分重视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今年,教育部提出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事实上,中西部高等教育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数据显示,目前,中西部高等学校1465所,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量的53%;在校生数量为1334万人,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57%。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有利于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助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济南、杭州在校生数量下降
  梳理发现,相较2021年的数据,合肥、西安、哈尔滨、成都去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量增长较快,均增长10万人以上;但部分城市却面临在校生数量减少的问题,例如济南、杭州。
  2022年,济南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量为64.43万人,相较2021年减少4.98万人。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近年来的表现并不突出,经济发展速度不如同省的青岛,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热潮,济南工业结构偏重,新兴产业规模不大、集群效应不强、产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日益突显,这些因素或间接造成济南城市吸引力减弱,大学生流入减少。
  而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2022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量50.12万人,相较2021年减少了8.41万人,是36个城市中本专科在校生锐减最为明显的城市。
  事实上,与杭州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的是,其教育、创新资源上的短板仍十分突出。根据教育部公布名单,截至2023年6月15日,杭州拥有47所普通高等学校,但仅有浙江大学1所双一流高校。与此同时,杭州还面临高校外迁的问题,教育部名单上注册地还在杭州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3所尚未完成转设的独立学院主校区均已迁出杭州,这也带来了在校生资源的流失。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城市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在于多个维度,一方面,需要拥有高校、师资、科研等硬实力;另一方面,经济产业发展速度、城市宜居性以及相应的人才补贴激励政策和就业扶持政策,也会形成一座城市在人才引育方面的磁场。
  例如,在教育资源上,广州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动成立了国内首个职业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联盟。同时,广州持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去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顺利开学,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成为首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的市属高校学科。
  在人才政策上,包括广州、深圳、成都、合肥在内的多个城市均出台了因地制宜的人才补贴和就业扶持政策。例如,合肥在人才强市工作中充分重视大学生就业,持续举办“合肥请您来,20万个岗位供您选”活动,开展合肥专班“高校行”和高校师生“合肥行”活动。数据显示,近三年,合肥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近100万人。
  此外,城市宜居性也是吸引在校生的必要因素。例如,今年初,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成都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确定14项任务以推动青年与城市共成长,高标准建成青年发展型城市生态。而成都也被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最宜居的城市,甚至被评为中国最适合养老的城市。值得一提的是,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本专科在校生数量排名中,成都在去年超越了重庆,位列第4,2022年本专科在校生数量相较2021年增长了12.46万人。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科教兴国战略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核心在于人才,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全国各地均在掀起“抢人”热潮。部分地区兴建高校、引进大学,同时降低落户门槛、出台补贴政策,希望在人才引育上找到突破口。但在校生资源并不是衡量一座城市人才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城市更应考虑如何留住毕业生。一方面需要提供良好的育人、用人环境,推动经济产业发展,从而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另一方面,在人才政策上也应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特色和差异化,避免“抢人大战”成为恶性竞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重点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盘点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