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证券首席信息官孙嘉锋:技术主动拥抱业务 破解数字转型业务、技术“两张皮”

最新信息

山西证券首席信息官孙嘉锋:技术主动拥抱业务 破解数字转型业务、技术“两张皮”
2023-12-15 11:56:00
作为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近年来,数字技术正带动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等全链升级。其中,承担资金融通和价格发现功能的证券业与数字技术融合不断加深。在此融合下,证券业亦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效能。
  “证券业和数字技术均有相对较高的知识性门槛,且都需要一定的实操经验积累。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观察到业务与技术‘两张皮’问题的普遍存在。解决‘两张皮’问题才能推动数实融合真正深化。”在12月12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科技金融,融合发展——2023卓越竞争力金融峰会”上,山西证券首席信息官孙嘉锋介绍了破解证券与IT“两张皮”问题的“山证方案”,“山西证券一直以来非常重视金融科技对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山西证券提出了在意识上要求技术主动拥抱业务,在组织制度上推动有条件的业务线技术前置的方案,贴近赋能。通过这些努力,山西证券多个业务线的数字技术应用融合持续深化,并实际得到了相关业务多项指标快速增长的正向反馈。”
  IT前置赋能业务
  当路面需要翻新,直接覆盖一层新的水泥,往往会形成新路面与老路面各一层、不能紧密附着并相互融合的“两张皮”。这样的“两张皮”常常被用来形容,当产业需要数字化转型升级时,直接覆盖的新IT系统无法与原有业务、部门整体融合,无法有效实现数字赋能的情况。
  作为较早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证券机构,就如何解决“两张皮”问题,山西证券在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破题方案。据孙嘉锋介绍,要推动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有效赋能,一方面需要数字化转型主体的重视,自上而下有力推动具体业务与技术融合的具体实践不断深化,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借鉴总结实践经验,拿出行之有效、可持续贯彻的方法论,并在不断完善中将其普及和扩散到更多业务领域。
  具体来看,山西证券高度重视金融科技。“三年前,山西证券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到目前,母子公司的技术条线拥有正式员工156人,同时外包服务涉及102余人,搭建了规模合计250—300人的技术团队。同时,近年根据山西证券‘十四五’战略规划图景,山西证券聚焦包括FICC(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业务)、财富管理在内的数个业务线,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孙嘉锋提到。
  在上述推进下,山西证券提出推动数字化融合的两方面要求,即在意识上,让技术人员不仅仅沉浸在自己的技术“嗨点”上,更要主动拥抱业务、理解业务的需求痛点,提出解决方案;在制度上,山西证券通过组成业务和技术的联合展业团队,让技术相关人员前置到展业端口,提供直接服务。“早期行业内采取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的部门分离设置,业务人员提供具体业务服务,当遇到技术问题需要解答时,再回头呼叫技术人员响应。这导致实际沟通服务中,中间信息传递过程较长,沟通成本较高,流程复杂且滞后,客户体验较差。山西证券较早就采取了前置技术人员到展业端和服务端,这种前置技术服务的方式,直接改善了服务体验,得到了客户的良好反馈。后续,山西证券还将推动部分技术人员到业务岗位轮岗,深度参与到业务层面,以此进一步促进技术和业务的融合。”
  硬核指标实现十倍以上增长
  目前,山西证券在固收业务层面通过数字化转型已取得了优异成绩,“五年来业务各项硬核指标实现了十倍以上增长。”孙嘉锋提到,后续山西证券将把固收业务数字化实践的成功经验向财富管理业务线持续输送,并向其他业务条线做进一步溢出。让整个山西证券所有业务团队都能享受到数字化转型的红利。
  具体来看,早在数年前,山西证券领导层看到证券自营“去方向化”趋势,即摆脱“看天吃饭”的路径、不依赖行情变化,要走“做深做实资本中介服务”的发展道路、回归证券公司基本属性。在此背景下,山西证券提出着力发展FICC业务。而彼时,行业也正在相继提高对FICC业务的重视程度,面对行业激烈竞争,山西证券作为中小券商,究竟如何才能破局?或者说,近几年,山西证券在FICC业务上的异军突起究竟是如何发生?
  首先,“山西证券围绕FICC业务,引入并搭建了专业化业务团队。这不仅是该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因团队足够专业,能够快速锚定业务发展的当前痛点,进而调用相关数字化技术资源,通过数字化、金融科技的方式精准解决问题所在。从而切实提升客户体验,产生业务价值突破。”孙嘉锋提到。
  其次,对内赋能方面,孙嘉锋提到:“原来市场上供给的固收交易信息系统在最初设计时考虑的容量不过四五百笔。市场未曾设想这项业务某一家券商一天能够超过这个量级。作为一个中小型券商,如今山西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左右,活跃度排在市场前列,日均交易笔数在数千笔的量级。面对发展的新要求、新预期,除了在交易环境上做了大量微创新和微优化外,在整个运营场景上,金融科技团队也做了大量细致工作。”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山西证券固收业务日均交易量达约1200亿元,日均的交易笔数达约4000笔,日峰值交易量达到2000亿元,交易笔数可达到6500笔。
  对内实现业务赋能之外,山西证券也在积极探索开放平台与系统输出。“我们自主开发的智慧投顾系统,荣获了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颁发的金融科技发展奖,客户覆盖全国20多个省,管理规模超80亿元。我们自主开发的业内第一个做市商报价系统Bondhub,通过对外提供客需报价服务,实现了业务能力的连接和输出,为行业普遍难以管控且效率不高的询报价问题提供了‘山证方案’。为了满足固收行业交易员群体在信息、交流、行情、执行、信用、风险等各方面的多维度需求,我们还自主开发了‘发我APP’,目前累计注册用户数突破5万,覆盖了同业28类合计2300多家机构,成为固收行业里的头部社区产品。”孙嘉锋提到。
  下一步将重点赋能财富管理
  在上述数字化的推进下,山西证券FICC业务突出重围并将进一步带动包括财富管理在内的各业务条线上移发展中枢。
  “未来一到两年,山西证券的数字化转型重点方向在财富管理。”孙嘉锋提到,“目前我们已规划好路线。”
  具体来看,首先,山西证券将对客户进行分类分层并通过不同技术手段进行精准服务,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连接零售类的客户,提供线上化场景,叠加如大模型中的能力涌现效应,提升服务体验。对高净值客户,通过专家团队进行贴身服务、深度挖掘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资产配置需求。对机构类的客户,除了持续做深做厚交易服务能力外,还将从前期包括资金撮合、券员对接,到投中风险管控再到数据处理、投研服务等全面整合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其次,“我们正在研究一些相对创新类的模式。如资管新规下,不少银行理财子和信托类资金有选择低波动、相对稳健的策略做标品配置的需求,其或依托一些量化中性策略的组合。对此需求,山西证券正在推进基于量化策略的MOM(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产品,即管理人将部分或全部资产,委托给不同的资产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或由其提供投资建议)系统,资方能够全程管控资金的交易动向,并在选择小M(指被委托的管理人)的相关策略并执行时,不至于影响变化中性策略的质效。”孙嘉锋提到,通过这些举措,山西证券财富管理业务有望取得和近年FICC业务一样的突破性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山西证券首席信息官孙嘉锋:技术主动拥抱业务 破解数字转型业务、技术“两张皮”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