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潢川:现代化豫南“鱼米之乡”炼成记|河南经济地理⑧

最新信息

信阳潢川:现代化豫南“鱼米之乡”炼成记|河南经济地理⑧
2023-12-16 18:28:00
潢川,因潢河穿城而过而得名,古称光州。
  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潢川素来以“豫南小苏州”“鱼米之乡”著称,因其区位优势独特,而被誉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金三角”。
  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扬帆启航,潢川紧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特色之路,逐渐成为中国优质糯米之乡、全国最大的糯米粉加工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禽类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
  近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进潢川县,梳理县域经济发展脉络,探寻如今的现代化豫南“鱼米之乡”是怎样炼成的。
厚植沃土:传统农业大县蝶变之路
  “小小潢川县,几家小门店;地上无工厂,地下无矿藏”,是潢川曾经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经济欠发达县的真实写照。
  回望过去,潢川县虽工业基础薄弱,但悠久的农业历史、理想的气候条件,为潢川县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厚植沃土。
  潢川县城素有“豫南小苏州”之称,这源于当地传统的花卉生产。
  据史料记载,唐朝,光州人家就有在庭院种植桂花的习惯。诗人王建曾任光州刺史。秋之夜,王建闻桂花芳香,假桂花而寄托情思,叹曰:“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为花木之乡,潢川县的花木种植历史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据《中国花卉大全》记载,桂花的正宗产地在潢川卜塔集镇,明清鼎盛时期有“千余种数万株”,被列为宫廷贡品。
  20世纪90年代,潢川县把花木生产确定为重点支柱产业进行扶持,花木生产的面积不断扩大,品种逐步增加,花木生产和经营成效显著。1999年,潢川县成为我国首批“中国花木之乡”。
  随着花木生产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花木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潢川的花木在全国都很受欢迎,一些企业的花木品种还被许多大中城市引进,参与许多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开元集团、紫红花木公司、大地盆景公司等都是当时潢川具有较强实力的花木龙头企业。”一名在潢川县花木企业工作的人员告诉记者。
  潢川不仅是中国花木之乡,更是中国产粮大县。民间有“有钱难买潢川县,一半大米一半面”的说法,反映了潢川县以生产水稻、小麦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
  1998年,中央明确提出对农业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潢川县种植结构调整定为“优质米生产”和“压麦扩油”两大方向。
  农业生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同时,潢川县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变化,畜牧业逐渐成为当地农业新的增长极。
  一组数据,可以清晰展现潢川县畜牧业的发展速度。1987年,潢川县种植业占全县农业总产值71.89%,畜牧业仅占比17.8%;到2001年,畜牧业产值占比已上升至58.6%,超过种植业从而在农业总产值占比排行首位。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樱桃谷鸭的引进及华英集团的创立。“1991年,潢川县引进英国的樱桃谷鸭,成立潢川华英畜禽开发集团公司,自此带动了全县禽类养殖业的兴起。”华英农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历经30多年发展,华英农业从一家县域农业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鸭王”。
集涓为流: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20世纪90年代末,是潢川县产业变迁的关键阶段。
  传统稻米种植、畜牧养殖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潢川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粮食生产基地县,逐渐走上了农业产业化特色之路。
  1998年,黄国粮业董事长周兴伍从一家搬运公司离职,做起大米贸易。
  潢川县的优质大米在江苏、湖北等地很受欢迎,周兴伍发现,江苏、湖北等地糯米粉工业化生产十分成熟,当地企业将采购的稻米加工为糯米粉销售,能获得更高利润。发现这一商机后,周兴伍从外地购买了一套糯米粉加工设备,并于2002年正式成立公司,上线第一条糯米粉生产线。
  黄国粮业从成立到发展成为现在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经历21年,这期间也见证了潢川县糯米粉加工产业,如何从传统作坊式生产发展为如今的工厂化支柱产业。
  从产量上来看,糯米粉产业快速发展期源于2008年。黄国粮业行政负责人王金玉告诉记者,2008年,国内糯米期货价格升高,导致整个原材料上涨,利润提升。“那几年,是糯米粉产业高速发展时期,不仅是我们公司,其他公司也在不断增加产能。”王金玉称,此外,各种糯米粉加工工厂、企业在这一时期不断涌现。
  一家家糯米粉加工企业发展壮大,逐渐带动潢川农业产业化升级。当前,潢川县形成了以黄国粮业、裕丰粮业为龙头,涵盖稻米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目前,潢川县不仅是“中国优质糯米之乡”,还成为全国闻名的稻米粉食品深加工示范县。潢川县年糯米综合加工能力达5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0%,成为全国最大的糯米粉加工基地。
  华英农业在进行产业扩张、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构建了潢川县鸭产业链。
  “1991年,华英建成第一条鸭加工生产线。1998年,华英开始做熟食产品及羽绒制品。”华英农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华英农业已成为以樱桃谷鸭加工为主,集商品禽养殖、屠宰冷冻加工、熟食加工、饲料生产、羽绒加工等全产业链的食品加工企业。此外,华英农业探索出“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在全国推广后,成为农业县发展县域经济的模式。
  华英农业通过养鸭带动了一个产业,使家禽业逐步成长为豫东南区域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潢川积极推广“华英模式”,花木、甲鱼等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纵向成链、横向成群,支撑起潢川县域经济半壁江山。
异军突起:小龙虾产业年产值突破41亿元
  优良的水源、温度、土壤成就潢川县稻米粉、家禽、花木等产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一只小龙虾悄然在潢河水中“异军突起”,并在短短7年内迅猛发展。当前,潢川县小龙虾产业年产值突破41亿元。
  小龙虾产业如何在潢川成功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
  实际上,2016年之前,小龙虾养殖在潢川县并不多见。2016年,潢川在探索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小龙虾养殖,并大力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小龙虾产业才迅速发展起来。
  据了解,为加快小龙虾产业发展、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潢川县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并拿出“真金白银”对养殖户进行补贴。
  2018年世界杯期间,小龙虾需求迎来暴增,更进一步助推了潢川县小龙虾产业发展。“2018年世界杯,促进了夜市经济发展,啤酒加小龙虾也火了起来,许多养殖户挣到了钱,这也大大提高了大家养殖的积极性。”河南省农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都农业)副总经理张杰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2019年,潢川县小龙虾养殖面积已由当初的不足2万亩增加至35万亩左右, 如今的小龙虾产业龙头企业——农都农业也于这一年在潢川创立。
  “潢川本地的农业产业化优势比较好,小龙虾养殖产业也已经发展多年,当时我们就计划把潢川作为公司的原料基地和加工基地。”农都农业总经理王新义此前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潢川县小龙虾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年底,全县小龙虾养殖规模已经超过38万亩,位居全国县级30强,年加工量突破6万吨,年产值突破41亿元,形成了东有盱眙、南有潜江、北有潢川的小龙虾产业三足鼎立之势。
  在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带动下,潢川县水产业形成了小龙虾、潢川甲鱼、淡水鱼“一虾两鱼”发展格局,生态甲鱼养殖规模2万亩、年产值20亿元,“潢川甲鱼”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拾级而上:打造农业现代化新名片
  得益于丰富多样的资源优势、通畅快捷的物流网络,潢川农业产业化享誉全国,形成了优质稻米、花卉苗木、水产品等“3+N”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潢川县坚持推动传统产业优势再造,并着力发展物流产业、电商等,拾级而上,向现代农业产业新模式探索。
  发展现代农业,潢川区位优势突出。“潢川县集海陆空综合运输体系于一体,交通优势极其明显。”潢川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据介绍,京九、宁西铁路,京深和沪陕高速,G312和G106,京九、乌沪两条光缆和西气东输两条支线在潢川形成了多个“黄金十字交叉”。此外,南信合高铁、京港台高铁将在潢川并站,潢川机场也正在建设中。
  未来农业则成为潢川向新模式探索的突破口。据介绍,近年来,潢川深化与正大、水木九天等战略合作,推动应急蔬菜保障基地、水木九天科创中心、中创农批以及现代农业服务基地、优质糯稻现代农业产业园、黄湖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农业+低碳、农业+科技、农业+数字、农业+制造”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新模式。
  县域强则国家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袁金星认为,县域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作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县域经济需要变革发展方式、突出发展质量,主动适应新常态、充分释放县域改革红利。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潢川县上榜。
  潢川县将以此为契机,围绕“全国生态循环农业样板区、全国水稻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两大定位,按照“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聚焦稻米主导产业和“鸭猪鳖虾花面茶”特色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潢川经验”。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信阳潢川:现代化豫南“鱼米之乡”炼成记|河南经济地理⑧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