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入冬 药明生物业绩估值“双杀”

最新信息

CXO入冬 药明生物业绩估值“双杀”
2023-12-17 00:56:00


K图 02269_0
  药明生物(2269.HK)2023年的业绩将不及预期。

  日前,药明生物下调2023年部分业务的业绩预期,其中,药物开发(CDO,即D端)业务营收预期增速下调18%—20%,增速与去年持平;药物生产(CMO,即M端)业务收入预期增速下调15%—18%,将略低于去年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业务正是药明生物的重要营收来源。公司预计,2023年整体目标收入增长低于预期,增长率约为10%。过去六年,药明生物每年均维持40%以上的营收增速,最高点超过80%。
  消息一出,药明生物股价连续五个交易日(12月4—8日)累计跌幅超过30%,其间,药明生物宣布以不超过6亿美元回购公司股份,但仍收效甚微。截至12月13日收盘,药明生物报28港元/股,跌幅2.1%。
  药明生物在公告中指出,生物技术融资挑战以及CMO短期面临收入延期问题是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且称其为“预料之外事件”。值得注意的是,药明生物下调业绩预期两天后,韩国CDM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企业三星生物发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并上调2023年业绩预期,其预计全年将实现20%的收入增长。今年以来,三星生物先后拿到GSK、礼来、辉瑞、BMS等跨国药企的订单。
  将业绩不达预期归因于行业以外,公司自身将如何提高应对行业影响、市场竞争等能力?下调业绩预期后,经营发展策略是否同步发生调整?《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此致函药明生物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回复,且公司投资者关系负责人联系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D端和M端不及预期
  12月4日早间,药明生物发布关于2023年业务发展情况的内幕消息,当天上午10点49分,药明生物股票停牌,暂停交易前公司股价下跌23.8%。
  内幕消息公告显示,药明生物CDO业务2023年收入增速低于预期,CMO业务收入下降。此前,公司对这两项业务今年的收入预期分别为同比增长23%、12%,经过此番下调,CDO业务今年的营收预期增速约在3%—5%,CMO业务营收预计较去年有所下降。
  药明生物在公告中指出,CDO业务收入低于预期主要是由于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公司2023年目标新增120个项目“显然过于激进”。此外,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公司今年比去年约减少40个新项目,这意味着收入减少约3亿美元。目前,公司的CDO业务正在逐渐恢复中,但是不同区域的情况各不相同。
  3亿美元对药明生物而言不是一个小数目。药明生物在2023年半年报中指出,D端每年新增超过80个综合项目,新增项目每年收入约10亿美元,且D端业务成果转化到M端的比率为90%,是药明生物的核心业务。
  截至11月30日,药明生物年内新增项目91个,其中,北美市场贡献超过55%的新增项目,中国区新增项目数量占比恢复至约20%。
  分季度来看,药明生物在2023年第一、二、三季度期间分别获取新项目8个、38个、15个,10月1日—11月30日获取新项目30个。药明生物对此解释称,新增项目数量在一季度受影响最大,自二季度以来已开始复苏,预计下半年强势恢复。公司管理层预计,2023年全年能拿到100个项目。
  据药明生物披露,2017—2022年,公司新增项目数量分别为58个、57个、59个、103个、138个和136个。其中,2020—2022年的非新冠新增项目数量分别为85个、124个和127个。
  药明生物表示,由于新冠收入快速降低,加上公司整体收入包含新冠已是高基数,在达成行业2倍增速的情况下,今年的业务表现或将不及预期。但扣除新冠项目,公司2023年营收预计同比增长逾36%。
  新增项目数量减少导致D端预期收入下降的同时,药明生物在M端遭遇“黑天鹅事件”。内幕消息公告显示,由于监管机构批准滞后,3个来自大药企的重磅药延期,影响药明生物约1亿美元的收入。
  M端业务是药明生物近年来涉足的领域,在2019年以前不具备产能。据药明生物披露,公司在M端的商业化项目从2019年的1个增加至2022年的17个,有望于2025年增至超过32个。2023年上半年,公司M端商业化项目达22个,已完成全年目标,4个重磅药物预计带来10亿美元的生产订单。
  药明生物表示,CMO项目中长期增长确定性强,但短期面临项目收入延期问题。美国是药明生物的重要市场,但记者注意到,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年来对新药的审批态度趋严,多款产品因临床获益存疑、临床数据单一等原因被拒,审批时长相较以往也有所拉长。若监管趋严成为常态化,公司是否有可能再次遭遇生产板块的“黑天鹅事件”?公司又将如何应对?记者就此联系采访药明生物方面,但没有得到回应。
  订单存量竞争
  药明生物业绩预期的丢失,主要归因于外部环境。
  根据药明生物给出的数据,行业目前正在经历短期阵痛,今年仅有个位数的增长,而过去几年间,行业每年增速约为15%。海外市场的生物技术融资在今年二季度重回增长态势,达到约300亿美元,随后出现小幅度下降。中国市场的生物技术融资自今年以来仍处于缓慢恢复状态,行业寒冬感受明显。
  药明生物认为,受生物技术融资影响,行业在未来两年预期个位数增长,“极具挑战的宏观经济对全球上游供应商带来了压力。”公告显示,由于全球基地处于产能爬坡期,药明生物2023年毛利预计亏损1亿美元。“公司2023年的毛利率和增速最具挑战,预计在2024年下半年逐步回暖。”
  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对CXO(医药外包服务)行业的影响被普遍认识,但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现实。
  药明生物下调业绩预期后两天,12月6日,三星生物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当季营收超过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达到2011年创业以来的首次突破,净利润同比增长约86%至2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08亿元)。三星生物解释称,营收增长得益于四号工厂的成功扩建,完成了过去积压的订单,预计2023年营收将同比增长20%。
  财报显示,2022年,三星生物营收约合人民币168亿元。7月,三星生物宣布获得来自辉瑞的订单,价值约8.97亿美元;9月,三星生物与BMS达成合作,负责生产BMS已上市的抗体药物产品,订单价值约2.42亿美元。
  对比三星生物的业绩上扬及药明生物的业绩下调,有市场声音质疑药明生物的业绩变脸或与订单分流至三星生物有关。对此,药明生物CEO陈智胜于12月7日对外回应称,公司此次业绩预期下降与三星生物的竞争没有关系。
  陈智胜进一步表示,三星生物主要以生产业务为主,在药物发现(R端)和药物开发板块几乎没有业务,公司与三星生物的竞争主要在生产板块,“药明生物生产业务目前占据公司收入的一半,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约7%,而三星生物在全球所占的市场份额约20%。”对于三星生物业绩逆势上涨,陈智胜表示,生物技术融资环境主要影响的是药物发现和药物开发业务,对生产业务的影响很小,这也是三星生物受影响较小的原因。
  事实上,过去几年疫情期间产生的新冠药物及新冠疫苗市场需求,叠加生物医药投融资火热,新药研发提速,催生了大量的外包代工订单,以药明生物为代表的CXO企业业绩高速增长。当前,新冠相关需求减弱,行业投融资降温,药企收缩研发管线,CXO整体订单数量下降。
  药明生物在公告中仍对自身的业务模式表示肯定,R端业务今年营收预计同比增长183%,偶联药物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预期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70%—75%,2024年收入增长60%—65%。药明生物表示,将持续在R、D和M端提升市场份额,特别是在D端。目前,公司药物开发板块在全球所占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CXO入冬 药明生物业绩估值“双杀”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