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保障“三农” 中华保险深耕农业保险

最新信息

科技助力保障“三农” 中华保险深耕农业保险
2023-12-17 22:22:00
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中,农业保险已日渐成为兜底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稳健发展的重要工具。
  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的食为先生态农业园,是北京市首批5G全覆盖的“智慧农场”之一。入口即化的核桃纹白菜、味香浓郁的五色韭、沙瓤“苹果青”番茄、北京名菜烧茄子的最佳食材七叶茄,随着用数字技术种植的生态蔬菜每天被送到市民餐桌,京城百姓的“儿时味道”被唤醒。
  而这背后,离不开保险保障的力量支撑。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研了解到,北京食为先生态农业园的温室大棚应用太阳能可移动式传感器及各类农业智慧控制单元,通过远程智能控制平台和温室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卷被、卷帘、增降温、除湿等设备远程自动化管理。
  “自2019年开始,集团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财险’)北京分公司向北京食为先生态园提供了北京市地方财政补贴型温室、大棚保险服务,可以有效规避因温室大棚墙体、钢架、棚膜和作物冻害受损带来的损失。2019年至2023年,中华财险北京分公司已累计为食为先生态农业园提供了近350万元的保险保障。”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保险”)农业保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作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先行者和探路者,中华保险近年来发挥农险优势,着力提升农业风险管理能力,融入农业产业链,构筑农村保险生态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从“经验种植”到“智能种植”
  记者在食为先共享农庄的温室内看到,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均由智能环境控制器控制,高约1.5米的智慧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室内各项环境数据,并通过5G回传至中控管理平台,实现信息技术对农场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支撑。
  食为先生态园生产经理彭红凤向记者展示了一系列操作,并表示在物联网和大数据加持下,整个生产过程的人工劳动力投入减少了,产量和品质却双双提升。以温室内种植的小番茄为例,一年亩产可达1.5万斤,是传统种植方式的2至3倍,同时废果率降低至5%。
  不过,2019年以来,北京地区冰雹灾害频发,对农户所种植的小麦、玉米及果树造成了严重损失。数字技术种植生态蔬菜,在遇到强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导致棚体受损时,仍缺乏有效的抵御手段。同时,生态蔬菜要求调节适宜生长环境、施用生物有机肥、轮作倒茬和雄蜂授粉等措施,需要更长的生长周期,也无形中增加了种植风险。食为先生态园在前期种植中,因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而蒙受了较大的损失。
  中华财险北京分公司负责人表示,2019年~2023年,中华财险北京分公司持续为食为先生态农业园提供保险保障,使食为先在探索农作物生态种植的过程中有了更充足的底气。
  同时,依托自身在农业保险方面的资源优势,中华财险北京分公司通过专家指导、灾害预警和灾后赔偿等模式,助力农业开启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新模式,推动蔬果种植实现从“经验种植”到“智能种植”。
  中华保险农业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华保险高度重视加强科技赋能,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效,实施“数字农险”工程,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
  据了解,为实现精准承保理赔,中华保险将卫星遥感及长势监测、无人机低空遥感、气象监测及预警、农业微型气象站、保险云鱼塘、AI畜禽智能识别等技术广泛应用到农险实务中,做好“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风险减量”及“灾害预警”服务,实现由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转变升级。
  “公司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5G等技术,打造种植业‘空天地一体化’按图作业的精准承保理赔新模式。首创‘海洋牧场’保险,运用科技手段突破海水养殖保险承保理赔难题,将风灾和海水积温指数纳入保险责任范围。创建养殖保险保处联动‘威海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系统,将保险理赔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紧密结合,既降低了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风险,又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良性互动。”中华保险农业保险相关负责人说。
  推行“政策+商业”双保险体系
  当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新型经营主体而言,提高保障水平诉求强烈。相对于以往的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对地租等成本实现覆盖。收入保险在产量风险的基础上,将价格风险纳入。这些都是扩大保障范围,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举措。
  在202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银发〔2021〕133号)要求,探索构建涵盖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等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层次、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
  据中华财险北京分公司负责人介绍,2022年,在认真学习贯彻监管部门系列文件精神基础上,中华财险北京分公司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农户普遍反映人工地租成本涨幅高、已有的小麦种植保险难以保障种植总成本等问题,为此专门研发了“小麦种植人工及地租成本保险”,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小麦种植保险的保障水平。
  据悉,在原有“政策性小麦保险”的加持下,中华财险北京分公司通过“政策+商业”双保险体系扩大保障范围,将农户的防灾成本和地租人力纳入保险保障范围,实现保险保障从“物化成本”升级为“物化成本+生产成本”双保障。
  “这一险种的推出标志着公司由保‘物化成本’成功向保‘完全成本’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北京市政府‘稳产保供’和‘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发挥积极作用,对推进北京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中华财险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不仅在小麦种植,中华财险还为水产养殖户提供了“政策性+商业性补充”双保障。
  据悉,中华财险在广东推出业内首个“5G+物联网”智能渔业精细化管理服务体系(即“保险云鱼塘”),通过“保险+科技+服务”的融合发展新模式,赋能“美丽鱼塘建设”。
  为提升水产养殖户的风险防御水平,中华财险专项开发“智慧渔场”小程序,养殖户注册小程序后,便可通过手机一览水体指标、养殖场周边环境和养殖物生长状况。若有异常,小程序将会提醒养殖户及早识别风险、采取风险防御措施。
  同时,“保险云鱼塘”项目为水产养殖户提供了“政策性+商业性补充”双保障产品服务,将天气骤变造成的防灾救灾成本纳入保险保障范围内,提高农业生产的风险防御能力。截至目前中华财险已为广东省16个地市的70余户养殖企业(户)的鱼塘配置了200余套生产管理设备,包括水质监测仪、微型气象站、水下摄像头等,并且实现了养殖场内的所有设备通过移动5G互联互通。
  中华保险方面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华财险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创新特色农产品险种,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生机和活力。
  据介绍,2022年,中华财险在11个粮食主产省区、400个产粮大县开展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与收入保险业务,为550万户次粮农、5400余万亩耕地提供了500亿元的农业风险保障。
  与此同时,不断扩大农险产品供给,创新地方特色农险产品,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险,推出海水稻种植保险及渔业保险,累计提供近10亿元制种风险保障,为种子芯片保驾护航。
  开展“农业保险+”模式创新,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农业保险+信贷直通车”试点项目,开展创新型“保险+期货”业务、“活体抵押+保险+信贷”模式,探索“农险+农村普惠金融”线上线下融合新场景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科技助力保障“三农” 中华保险深耕农业保险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