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住友海上(中国)董事总经理菅匡彦:“我把自己当作中国的代言人。”

最新信息

三井住友海上(中国)董事总经理菅匡彦:“我把自己当作中国的代言人。”
2023-12-18 05:57:00
“我把自己当作中国的代言人。”三井住友海上(中国)董事总经理菅匡彦说,每次他回到日本,总会跟身边的人说一定要来中国、来上海看看。
  上海用什么吸引并留下了以三井住友海上(中国)为代表的外资险企?从“籍籍无名”到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外资险企如何和中国市场共谱开放乐章?
  两次转身
  菅匡彦和中国的结缘要数到26年之前。
  1993年,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在中国开设了事务所。1997年,总部有个半工半读的机会,能够一边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中文,一边在代表处参与工作。他毫不犹豫就报了名。“那时候,世界已经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希望的国家。”上海,正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
  2004年,菅匡彦正式开始参与三井住友海上在中国的业务拓展。2007年,听闻陆家嘴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在浦东陆家嘴落户,将原上海分公司改建成为独立法人子公司,主要经营财产保险业务,就此迈出了在中国的步伐。
  当时,上海的保险市场还在起步阶段,产品类型少、业务规模小,仅仅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日本公司的业务规模,就已经和整个上海的保险市场差不多。此时,大市场是最大的吸引力,菅匡彦的主要工作是把以车险为代表的日本保险业的先进做法经验带来中国。
  2018年,菅匡彦再次主动申请想来中国工作。再次来到中国,生活方式的变革让他惊讶,保险市场的巨变更让他瞠目。2013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7222.24亿元。五年后,这个数字变为38016.62亿元,翻了一倍不止。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二大保险市场。曾经世界对“最具希望国家”预言,以如此真切的变化呈现在他面前,“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发展速度”。
  此前对中国市场的期待正在一一兑现。事实上,险企海外市场的业务波动性相对较大,很难保持稳定连续盈利,而三井住友海上(中国)的业务已经保持超过10年的连续盈利。
  在最基本的对盈利的期待之上,菅匡彦同时发现,中国是创新生长的绝佳土壤。他想在这里让自己的灵感和想法落地,去打造、探索创新的业务模式,这是他的第二次转身。
创新土壤
  为何中国是菅匡彦理想中的创新土壤?
  一来,创新活力随处可见。2018年,当菅匡彦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无需钱包的生活、随骑随停的共享单车、疾驰的绿牌新能源车,新鲜的生活方式让他陌生又惊讶。千行百业推陈出新,保险业也必定要随之而动,更新产品保障范围。这是创新的外部驱动力
  二来,齐心协力做成一件事情是共同目标。创新之所以难,就在于未知的风险难以被全盘预测。“在中国,大家考虑得更多是如何齐心协力做成一件事情,而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预设困难上。”这是创新能够发生的内在原因。
  传统来看,保险是在发生事故之后进行经济补偿。“保险业新的价值在于把链条延伸,一方面在事故后进行更快复原,更重要的是预防事故发生。”菅匡彦表示,在他看来,保险的终极目标是,让客户或者个人买了保险之后,觉得事故就不会发生。
  这就衍生出了保险行业的新关键词,风险减量,即要在整个社会层面控制风险总量,降低事故频率和灾害程度。但这个目标,仅仅靠保险公司无法实现。和行业外的企业、机构合作搭建生态圈,创造一体化的风险解决方案就非常重要。
  2022年4月,上海全球数字化创新实验室Global Digital Hub应运而生,创新生态圈在这里酝酿。
  随着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大,对电池的讨论也在增多。三井住友海上(中国)希望通过合作,对电动汽车电池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出一份力。2023年6月起,三井住友海上(中国)和日邮振华物流(天津)有限公司、松下四维出行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开启联合验证实验,目的是解决电动汽车在电池使用中面临的课题,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研发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在这个合作中,日邮振华物流在电动汽车货车的物流业务里,实验性导入松下四维的电池分析云服务,对电池状态实现可视化检测和异常检测,并将数据提供给三井住友海上(中国)。三井住友海上(中国)则通过上述数据,创新开发与电池相关的保险产品,包括电池备份服务责任保险和电池维修与更换等保险。
  三家企业在不同的专业范围内,将各个解决方案组合起来,共同解决电动汽车在电池利用上的问题。这是创新生态圈的一个缩影,也是保险业在绿色金融方面探索的注脚。
一起向未来
  “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绿色化、法治化”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方向。绿色化探索之外,在加快推进国际化方面,具有全球化天然属性的再保险顺理成章地受到关注。打造国际一流的再保险中心,正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
  当真正的大灾、巨灾发生时,一家险企难以承保,需要行业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技术的共享、数据的共享,也需要承保能力的共享,能够做这件事情的平台非常重要。再保险“国际板”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2023年6月,在陆家嘴论坛上,上海银保监局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在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
  事实上,早在2018年,三井住友海上(中国)便参与上海保险交易所再保险交易平台建设。2023年7月,三井住友海上(中国)收到了首批参与提案。菅匡彦坦言,时间非常紧张,“当时都觉得不太可能的,但政府部门为我们优化受理流程,我们也在公司内部走‘绿色通道’,各方齐心协力,在8月16号的时候正式拿到批复,成为首批获批的再保险运营中心。”
  如果再往前看,三井住友海上(中国)国际化方面的探索和合作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是三井住友海上(中国)近二十年的战略合作伙伴,自2004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明确海外业务为合作领域内容,2017年开始试水海外投资项目的承保合作。现在,双方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管理方面正在进行有益探索。
  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MSI)是三井住友海上(中国)的母公司,在全球42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太保集团的客户在海外设立工厂或开展基建之际,MSI在当地的营业机构首先会承保,遵守当地监管要求完成当地出单,然后以国际再保形式大比例分出给三井住友海上(中国),三井住友海上(中国)再通过国内再分保的形式分出给太保集团。通过这种业务模式,确保中国利益不流失。
  这样的业务模式,对于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而言,有熟知的国内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保障,可以安心拓展业务;对于MSI和三井住友海上(中国)来说,直接参与海外项目管理和服务,强化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对于太保集团来说,实现了没有海外分支机构情况下的海外业务的获取和维护。
  自2018年至2023年7月,太保集团和三井住友海上(中国)已经在一带一路等25个国家总计119个项目进行了合作,成功地为上汽集团上海电气、海尔、中能建、中铁建、中石化、中化等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
  “期待发挥国际再保险中心的优势,为一带一路海外业务,提供更有效的再保险支持。”菅匡彦坦言。
  回到文章开头,变化发生的逻辑已经清晰。开放的合作,一定会迎来共赢的结局。三井住友海上(中国)在中国走过的20多年,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三井住友海上(中国)董事总经理菅匡彦:“我把自己当作中国的代言人。”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