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襄城:靠黑山创绿山,硅碳产业构建发展新格局丨河南经济地理?

最新信息

许昌襄城:靠黑山创绿山,硅碳产业构建发展新格局丨河南经济地理?
2023-12-20 11:39:00
编者按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45年来,中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当惊世界殊”的巨大成就,让世界为之赞叹。中国也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为充分展现河南改革开放45年来的成就,大河财立方选取省内45个有代表性的县域,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重磅推出河南经济地理系列报道《45年·45城》,全景展现河南县域45年以来产业的转型升级、变迁之路。
  大河财立方记者古筝实习生孟琪睿
  冬季寒冷,碗面暖心。在万杰智能的智慧面吧前,大河财立方记者点击智能面机的操作板,只需48秒,无人操作舱体便自动完成从和面、压面、切面、煮面等制面全过程,将一份新鲜安全的汤面通过机械臂递到记者面前。在寒冷的室外,手捧一碗热汤面,暖意直达心底。
  在平煤隆基工厂内,生产车间的机械臂不停舞动,“小车旋转,请注意避让”的声音此起彼伏,人行横道上智能AGV机器人与车间工人井然有序、错落让行的场景同样让记者印象深刻。
  人工与智能的交相呼应,科技与创新的不断碰撞,燃料与材料的转型升级,这里是新蝶变的襄城。
  从装备制造业、煤基化工组合而成的传统产业,转变为如今硅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集聚而成的新兴产业;从黑色经济到循环经济再到如今的绿色经济,45年间,襄城的蜕变因时代而起,也因自身不断的深化变革而构建起新发展格局。
因煤而立
襄城靠黑山创绿山
  襄城县历史文化悠久,《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后因周襄王避难居此,故名襄城,可见早在公元前2599年前就奠定了襄城丰富的矿产资源。
  追溯起襄城县的煤工业发展,正是由于平煤十三矿的投产,襄城县正式走上了煤炭业经济发展的起步路。从煤炭开采、洗煤出售,到卧虎山焦化炼焦,传统工业为襄城经济发展带来动力的同时,也随着工业迭代升级而逐渐使其在时代的洪流中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最低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塑性变革中使襄城县面临着出局的风险。
  2007年,首山焦化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许昌金萌实业公司、福建三明钢铁合资,成立首山化工集团。2023年3月,首山化工更名为首山碳材,两字之差的背后蕴含着的是首山16年来产业黑蛾变绿蝶的成功蜕变。
  据悉,首山作为大型煤焦化工企业,依托煤炭资源,利用煤焦油深加工,衍生出针状焦、石墨电极、锂电池负极材料等碳素产业,打通了原煤—针状焦—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业链。
  同时也形成了集原煤入洗、矸石制砖、中煤发电、精煤炼焦、化产精制、煤气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目前行业内链条最长、最完整的煤焦化工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先后孵化出首成科技、硅烷科技等5家高科技公司。
  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进首山碳材厂区,工业塔袅袅青烟,却闻不到焦化异味,听不到生产噪声。乘车行驶在园区道路上,周围树木林立,翠绿灌木映入眼帘。与早年印象里烟尘漫天、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的传统焦化厂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两幅景象。首山的“生机”得益于其产业在绿色经济道路上的不断创新升级。
  近年来,首山孵化的硅烷科技公司,利用产出的氢气合成硅烷工艺,制造出纯度高于国际标准的“中国硅烷”,打破了国外对高纯度硅烷的垄断,实现了煤化工与电子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的完美对接,从而衍生出硅烷、芯片级硅料、纳米硅粉、太阳能电池等电子新材料产业链。
  从黑到绿的完美转型实现了煤产业链的资产保值升值,产品由单一的焦炭也发展到了煤气制纯氢7亿立方米、甲醇10万吨、针状焦4万吨、高纯硅烷气3500吨、电子芯片级硅材料500吨、环己酮25万吨等40多种品种的产能规模。
  由此,硅碳材料的产业链发展逐渐丰富起来,进一步拓宽了产业制造发展的维度。依托首山碳材等碳材料企业,许多相关产业链的中下游企业纷沓而来。
因煤而变
筑巢引凤实现延链补链强链新局面
  依托煤炭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襄城县集聚主动前来的相关联企业,招揽补充缺少的中游、下游企业,以此拓展了更多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空间。
  在大棋局中下好先手棋。为了延链补链强链的政策目标,近年来,以“三个一批”项目为抓手,襄城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布局煤化工、硅碳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等产业,通过全力提高煤炭作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开启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新阶段。
  为了着力解决产业转型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襄城县打造产业基金+资本招商的新模式。“近年来,我们利用奖补企业的方式,支持上市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也针对有意入驻企业的不同情况,给予其不同的、有贴合性的融资支持,大力帮扶企业入驻园区。”襄城县金融局局长赵磊介绍,截至目前,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入驻企业200余家。
  依托于此,碳路者新材料公司得以成功入驻。“园区相关上下游企业较多,我们的石墨材料可应用于光伏中的单晶硅生长炉热场与多晶硅铸锭炉热场、电池碳负极材料制造等。”其相关负责人李明献说。
  碳路者成立于2020年,是特种石墨、碳碳复合材料、石墨烯生产的国内前列行业企业。其前身为平顶山市开元特种石器有限公司,是国内前列行业企业。李明献介绍,目前碳路者能够生产一吨以上体量的高端石墨,弥补一部分国内市场空白。
  依靠政策资金帮扶、自身专利研发和上游输送的优质碳材,碳路者在短时间之内成长为省后备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可达8亿元、出口1亿元。
  除了碳路者之外,近年来通过容缺办理的政策帮扶,2020年新入驻的平煤隆基从开工建设到第一片电池片下线仅用了7个多月时间;安彩轻质基板项目从打下第一根桩到顺利引板出玻,仅用时一年零两个月;许昌金萌二期项目从厂房开工到第一块组件下线仅105天,襄城实现了延链补链企业快速投产盈利,从而依靠上下游产业链集聚效应达到自身良好发展的新局面。
因煤而新
科技交互实现企业耦合发展新格局
  强者集聚,方能耦合发展。随着上中游产业链的完善,襄城县又逐步拓宽了下游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发展维度。对此,其开展“一区两园”工业发展布局,对煤化工、硅碳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整合,实现了“一体两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据悉,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已纳入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评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增长3.2%,增速全市第一。
  企业产能的逐步提升为襄城县带来经济增速发展,但同时硅碳行业的强竞争力,制约着企业效益增收,如何使产业链耦合的企业集群整体提质增效,成为襄城县亟待解决的新难题。
  近年来,因国家大力推进“双碳”政策,从过去的工业污染到绿色节能的转型升级,襄城县紧跟政策步伐,再向智能化生产转型上发力。延链入驻的新企业纷纷在落地建厂的同时,便同步规划智能化转型的道路。新入驻的平煤隆基、安彩新能源等光伏新能源企业成为襄城县向智能化转型发展的主力军。
  安彩新能源入驻于2020年,是光伏玻璃的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代表,依托硅烷科技等上游硅材料制造企业,输送于平煤隆基等下游光伏制造业,安彩作为硅材料生产链条的中间环节,入驻开发区便实现了上下游产品的链接。
  近些年来,安彩更是深入贯彻河南省“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业技术应用到生产经营场景,通过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引领光伏产业智能制造的未来形态。2022年安彩在短短三个月经营期内,便实现营业收入3.16亿元,净利润5800万元的“投产即达效,建成即盈利”新局面。
  安彩新能源只是开发区内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平煤隆基更是将全链条自动化生产做到了极致。
  平煤隆基成立于2016年,主要从事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作为背靠平煤神马集团与国内单晶行业龙头隆基股份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在短短7年内便成为高新技术、光伏制造行业“领头羊”之一。
  2021年,企业引进智能机械化生产设备,如今的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形成了全链条单晶硅片的闭环生产。“过去我们车间各个环节都依赖人工参与,导致成品量较低,如今引进智能生产设备后,产品的良品率超过98%,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更降低了生产成本。”平煤隆基高级工程师刘方玉向记者介绍。
  科技助力生产转型新格局。开发区内企业智能化升级为自身带来高营收的同时,更带动襄城县经济提质增效。目前襄城县能够实现年产4800万平方米光伏玻璃和12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1GW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打造出了科技含量国内领先、总产值超500亿元的硅碳新材料产业园。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硅碳新材料耦合发展的新格局。
改革变迁坐上科技时光机
开启装备制造新业态
  除硅碳产业外,襄城县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同样悠久,随着时代变迁,工业不断智能化升级,装备制造业作为当地典型的第二产业,转型历程亦清晰可见。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来临,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各类粮食加工机械设备在中原大地星罗棋布。襄城县乘着东风,装备制造业如星星之火般显现,紫云农机具铸造厂等传统装备制造业崭露头角。
  1999年,为了促进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襄城县开展科技咨询和星火人才培训。2000年后,对力波电化学公司、烟机厂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转型奠定了基础。如今的装备制造业面貌已焕然一新,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智能化发展道路。
  万杰智能是民营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之一。48秒出面,60秒一杯五谷原粮饮品,万杰智能恰似制面界的魔法师,不断突破餐饮机械制造行业壁垒。
  1996年万杰智能的前身紫云农机具铸造厂成立。从一家只有5000元启动资金,生产节煤炉、元宵机为主的民营机械小厂起步,万杰27年来一直专注于中国食品机械研发、生产领域。“公司目前研发有商用智能鲜湿面条机、智能紧凑型复合供料包子机等多项装备产品,其中新推出的智能熟面机、智能鲜面机、智能摆盘机产品为国内首创。”万杰展厅介绍人贾寒雪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以5G物联网为核心,以智能熟面机为载体,万杰进行智慧未来餐厅商业模式创新,科技感满满的餐厅舱体,无人售卖的24小时餐品,结合智能OEM代工和5G物联网大数据Saas平台,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如今,万杰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向世界展现着中国智能化研发的加速度。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如今的襄城县,高精尖科创技术、国际化市场、硅碳新材料研发不断成为新的代名词。改革开放重在改,襄城县45年的发展蜕变,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更得益于不断转型升级的产业耦合发展。蝶变的背后是襄城县45年来经济发展印证改革初心最好的体现。
  “中原硅都,河南襄城”,这座美丽的千年古县正在绽放新的发展活力。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许昌襄城:靠黑山创绿山,硅碳产业构建发展新格局丨河南经济地理?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