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撑起“大创新” 华泰联合证券5000字长文解读!

最新信息

“小巨人”撑起“大创新” 华泰联合证券5000字长文解读!
2023-12-21 10:51: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科技创新、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正成为关键动能。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会议还提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这意味着投资银行应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发展壮大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如何落实二十大报告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导精神,以专业的金融业务能力支持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是每一家证券服务机构应该深入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专精特新企业与资本市场双向赋能
  1
  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上市“主力军”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以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证券交易所市场和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市场)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为基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2019年以设立科创板开始试点注册制到2023年实现全面注册制,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为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工信部于2011年首次提出专精特新概念,后扶持培育政策频出,自2018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以来,前后已完成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合计超过了1.2万家,提前完成了培育1万家的任务,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工作更是取得了10万余家的成绩。
  资本市场具有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更加契合专精特新企业迭代快、风险高、轻资产的企业特点,能够吸引专业化、体系化的投资资金以股权等直接融资方式介入,支持企业发展与创新,赋能科技成果的转化。2023年初,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更为精简的上市流程、优化的上市标准和灵活的盈利要求,更加适合专精特新企业特征,形成了有效的科技、产业、金融的链条闭环,实现了产业兴科、以融促产的良性循环,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阶梯状、系统化的直接融资渠道,满足专精特新企业特色化资金需求,助力企业梯度型快速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3年11月10日,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贾宏伟在第十二届亚太经合组织 (APEC)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上表示,已有30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7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特别是2023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中,七成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已是上市公司的“主力军”。
  2
  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培育专精特新注入“强心剂”
  考虑专精特新企业规模小、资产轻等特点,为打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通道,结合中小企业地域性现状,2021年11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提出,聚焦资本市场支持,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广设立专精特新专板。各地纷纷开始投入专板建设,力求打通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发展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11月,证监会与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推动地方加大组织协调、数据共享,整合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从制度层面打通区域股权市场与新三板的合作对接,建立完善适合专精特新企业特点和需求的服务产品体系。在各地政府、工信部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证监会已公示第一批9家专板建设方案的备案名单,随后北京股权交易中心、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的专精特新专板正式开板。专精特新专板除为企业提供股权登记、托管、转让等基础服务外,还为企业开展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提供权益管理服务,协助企业开展对接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行可转债,优化银行信贷对接等融资活动,并为企业提供规范培育、投融资对接、改制辅导等上市前咨询培育服务。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全国3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12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7900家,已上市企业超过12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超过870家,累计实现各类融资超过2.3万亿元,区域性股权市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苗圃”作用显著。
  2021年9月,新三板改革深化,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经过两年的运行,北交所坚持注重差异化培养安排,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深化全面注册制路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牵引作用,与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形成贯通发展的路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多元的融资发展选择与渠道。同时新三板也创新性推出了多元的挂牌标准,并灵活支持新经济领域和产业基础领域企业尽早完成挂牌。
  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12月19日,除原新三板精选层平移企业以外,合计169家企业在北交所完成公开发行并上市,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过56%,若包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则超过71%,上述专精特新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超过236亿元。由于专精特新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较多,超过1000家。在沪深交易所中,注册制实施后上市企业合计1119家,近六成为专精特新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更是超过7000亿元。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沃土。
  二、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迈向新高度,专精特新服务能力迎接新挑战
  1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金融资源向专精特新倾斜
  党的二十大部署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任务新要求,也是第一次提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概念。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工作提出要求即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并加以细化,“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因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需要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在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与竞争力。专精特新企业通常位于基础核心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能够发挥科技创新效能,在补齐供应链短板,提升供应链品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更好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将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纵深推进注入力量。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下,资本市场由于其特点,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具备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够对实体经济形成有效支撑。沪深京三大证券交易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基金等形式,为企业提供了多元的股权融资条件,同时债券、金融衍生品等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丰富了实体经济融资形式,满足了不同投融资主体的金融需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把资源集中于“补短板”领域和“战略新兴”领域;
  二是具备“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特点,能够形成创新资本,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科技创新总是伴随投入大、周期长和风险高等特点,传统信贷融资等难以支撑,资本市场包容性更强,更能够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三是具备资源有效分配的特点,能够及时发现价值,淘汰落后企业。资本市场天然具备价值发现、价值培育和价值实现的特点,能够及时发现具有解决“卡脖子”能力和具备“硬科技”的优质企业,并不断助力其成长,同时淘汰不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企业,优化市场结构。在资本市场的天然优势下,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推进更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现科技产业链的现代化,助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的成功成长壮大。
  2
  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挑战
  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已有较好的成效,但在服务专精特新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截至2023年8月,共五批公示的129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8802家尚未获得融资,融资的渗透率仅为32%。而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截至2023年12月19日,共有98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上市(不含新三板),上市的比重为7.61%。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和融资规模,金融机构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和融资规模,金融机构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具体的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能效有待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中,企业科创属性和发展动力不足,未能有效地协同资本与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联动和带动效应,缺乏具备区域特色和区域产业特点的创新性金融服务,目前各地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专精特新专板尚在建设中,服务专精特新的能力与质量尚需考验。
  二是中长期创新资本相对不足。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市场中私募股权基金等数目较多,但由于早期发展的投资氛围与投资习惯,市场中长期资金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投向中小型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有待提升,无法有效支撑专精特新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是上市企业协同培育经验相对不平衡。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培育再到上市,需要多方资源的整合、协调和支持,在江浙沪等地,由于经济较为发达,上市企业较多,政府等单位经验较为丰富,金融企业种类繁多,已经能够形成较为成熟的联动培育机制,但在部分内陆省份或城市,在政府支持、资源协同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难度和挑战。
  三、优化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能力,大力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投资银行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投资银行是连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纽带,应当充分利用投资银行在综合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多元融资工具,以价值发现者的眼光挖掘优质中小企业,以全周期服务为专精特新企业赋能。
  在企业成长的早期阶段,投资银行应前瞻识别优质专精特新企业,并通过辅导培训,加强企业合规管理意识,提供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咨询服务,协助企业建设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合规运营,满足挂牌和上市规范要求,尽快打通资本市场通道。
  伴随着企业上市条件不断优化,上市融资渠道持续拓宽,特别是北交所的吸纳能力显著增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上市通道。投资银行应当发挥为企业提供规范性辅导的作用,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划,通过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
  2
  区域性股权市场发挥补充作用,着力提升专精特新专板服务能力
  作为专注于服务中小微企业,打造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私募股权投融资服务和拟上市企业规范辅导“三大平台”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是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舞台。
  2022年11月,证监会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明确“专精特新”专板建设目标为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出区域性股权市场要通过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建立起符合场外市场特点和优质中小企业需求的基础服务体系、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上市规范培育体系,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作用发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
  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的通知》并提出,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专板,鼓励基于区域性股权市场打造属地化直接融资服务基地,着力提升专板服务能力。通过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设置“专精特新”专板,能够汇集优质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针对性解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023年8月,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公开转让并挂牌审核指引——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型企业申报与审核(试行)》,持续深化与四板市场的深层次、全方位合作对接,引导支持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企业用足用好用活资本市场功能。
  区域性股权市场应当进一步强化与新三板等全国性证券市场的衔接,畅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区域性股权市场进入证券市场渠道,构建紧密衔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3
  政府引导基金推动资本集聚,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在推动产业资本集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集中力量支持产业龙头创新发展、做大做强,从而促进整个产业提质升级。
  政府投资基金需进一步发挥引导作用,在规定的投资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项目特别是专精特新项目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同时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投资基金开展合作,发挥乘数效应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创新、投绿色。
  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促进科技资源与产业需求有效衔接,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当下,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正当其时、正逢其势、大有可为,资本市场应当聚焦科技创新,发挥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血脉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强国与金融强国同步迈进。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小巨人”撑起“大创新” 华泰联合证券5000字长文解读!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