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社局局长杨佳瑛:增进民生福祉,需处理好这四对关系

最新信息

上海市人社局局长杨佳瑛:增进民生福祉,需处理好这四对关系
2023-12-22 08:38:00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上海民生工作部门如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城市建设的新论断、新要求,以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佳瑛。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理解这句话?
  杨佳瑛: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已经整整四年。这次来沪考察,总书记围绕民生问题发表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人民城市的本质特征,进一步阐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意涵,为我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生工作与人相伴一生、密不可分,关乎千家万户安定幸福,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因此,我们必须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同时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让工作更高效、决策更透明、服务更暖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位市民。
  记者: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对于一些民生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比如当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如何打通关键环节?
  杨佳瑛:“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是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当前,人民群众还有不少急难愁盼问题,“最好的资源”“优质的供给”仍有不足,应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及时为群众解难点、疏堵点、除痛点。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近年来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迭创新高,就业压力较大。我们必须紧抓裉节问题和关键环节,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政策、强化服务。要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挖掘适合毕业生的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资源;要通过职业指导、就业见习、技能培训、创业咨询等全链条就业服务,提升就业能力,促进人岗匹配;还要实施更精准的就业支持政策。
  今年以来,上海开展面向毕业生的专场招聘活动2440场,提供43.6万个岗位,服务58.2万人次,各类补贴惠及4.8万毕业生。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截至11月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2.06%,保持全国领先。
  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记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多元化。除了兜牢民生底线,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民生需求?
  杨佳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业方面,现在的求职者往往更注重职业发展潜力,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社会保障方面,伴随着新业态的兴起,从业人员的纳保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保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期待;劳动关系方面,就业形态多样化导致传统的劳动关系逐渐转变,亟待我们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为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民生需求,我们首先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形势变化,分析研判发展趋势,在不断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中回答时代问题、回应人民关切。比如,面对“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现象,我们建立新技能项目的动态开发制度,紧跟产业需要调整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目录和新技能培训项目目录,更好发挥技能培训对支持先导产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积极作用。
  其次要深化改革创新,摆脱路径依赖,勇于走出“舒适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政策服务的活力与包容性。
  此外,还要强化公共服务,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率。人社部门是公共服务大户,“一网通办”月均办件量接近130万件,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9.99%。公共服务无小事,只有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才能有效提升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和有效性。
  运用系统观念“弹好钢琴”
  记者: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整体谋划。如何厘清民生领域多数与少数、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这三对关系?
  杨佳瑛: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无论产业形态还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利益诉求都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此,我们更要不断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要求我们坚持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也不能忽视少数群体的特殊需要。比如,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我们始终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原则,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尽最大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努力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满足各类群体的差异化保障需要。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胸怀“国之大者”、着眼“四个放在”,从大局、全局高度谋划推进工作;又要注重地方创新、发挥区域优势、突出上海特色。比如,我们立足服务全国大局,大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等重大战略任务,同时结合上海实际,加大引领性的创新改革。
  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优先解决最迫切、最直接、最普遍的问题,也要着眼长远,一揽子解决远期的、潜在的问题,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比如,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中,我们必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及时排查调处劳动纠纷,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同时要从体制机制上想办法,加强劳动争议纠纷监测预警、源头治理与基层基础建设,优化纠纷调解、就业援助等全链条服务,注重对劳动力市场的合理引导,从根本和长远上解决问题。
  在这三对关系外,还有一对关系在推进民生工作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要,就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我们要认识到,有为政府并不代表大包大揽,应当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培育市场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用市场化方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当然,政府也要及时补位,弥补市场失灵,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基础性政策托底保障,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当前,我们正推进“1+2+15+保障”就业工作体系建设,其核心理念就是更好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让广大劳动者就业在上海、权益有保障、乐业更放心。
  “双向奔赴”实现“四个人人”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强调,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如何在民生工作中体现这“四个人人”?
  杨佳瑛:“四个人人”生动体现出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民主体观。人民群众围绕民生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新建议、新诉求,寄予的新关切、新期盼,都是倒逼我们不断改进和提升工作水平的动力源泉。这种“双向奔赴”正是“四个人人”在民生工作中的生动实践。
  具体来说,一要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推动决策的民主化和透明化,让人民群众更深入参与到政策制定和落实的全过程中;二要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广泛参与民生工作,更好发挥各类专业化机构的作用;三要健全工作体系,让“四个人人”落实到每一桩民生小事上来;四要健全传播体系,从受众视角出发,把民生政策讲透彻,把办事流程讲清楚,增强人民对民生工作的理解与认同,提高接受度和参与度。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海市人社局局长杨佳瑛:增进民生福祉,需处理好这四对关系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