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涨价潮背后:生产端薄弱 产销对接仍有痛点 产地县亟需数字化“良方”

最新信息

中药材涨价潮背后:生产端薄弱 产销对接仍有痛点 产地县亟需数字化“良方”
2023-12-22 15:42:00
2023年,国内中药材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涨价潮。天地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康美中药材价格总指数均在2023年8月前后创下历史新高。即便此后数月内有所回落,但目前中药材整体价格仍然居于历史高位。
  种植生产体系脆弱,易受天气、土地等自然因素影响,是中药材生产供给、价格波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的中药材以散户种植为主,长期存在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即使近年来,不少中药生产企业通过自建生产基地或与当地农户合作种植的方式,试图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的规范化,但个体农户种植仍然是药材种植的主流。
  在近日举行的中医药生态大会暨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期间,中康云瓴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彬坦言,过去30年里,工业企业自建基地的案例不多。“个体农户种植中,农民吃饭、劳动成本以及生产物资的成本都被忽略了,与此相比,工业企业自建基地的成本要高得多,药材种植的成本是农户种植的两三倍。但小农经济要长期维持可持续供应的难度比较大。”
  生产端的薄弱,也导致了中药材产销对接不畅的局面出现。为了解决中药材产销对接痛点,中康科技提出将在2025年与这些产地县共建共享中药材大数据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中药材市场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上述措施,一方面,协助主管部门科学决策,合理规划药材种植;另一方面,引导生产基地规范化的建设和精准生产,避免生产盲目性。
  而为了打开产品销路,中药材产地县也纷纷“走出去”,与中药企业“牵手”,开展订单农业。
  在上述大会期间,包括陕西省子洲县、山西省五寨县、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重庆市秀山县、河南省淅川县和山西省万荣县等在内的6个产地县出现在中医药助推乡村振兴·优质药材产销对接签约活动现场。这6个产地县均为国内中药材产业发展标杆县。
  陕西子洲县是著名的黄芪产地,“东北参,子洲芪”这句话在中药界广为流传。子洲县建有黄芪“万亩乡镇”8个,种植黄芪、黄岑等各类中药材21.5万亩,年产鲜黄芪12000吨,鲜黄岑12000吨,产值达4.3亿元。
  子洲县县长赵贵波在接受时代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打开黄芪的销路,子洲县积极举办行业对接活动,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4届黄芪产业大会,邀请全国各地的中药材企业、科研机构到子洲县参会。
  “我们也积极外出参加产业活动,比如这次我们参加首届中医药生态大会,就与华润三九的区域经理进行座谈,看看下一步能否引进企业,做高端饮片或者参与基地建设。”赵贵波说。
  在采访间隙,多名来自安国、亳州等中药材市场的企业代表都向赵贵波表达了合作意愿。
  万荣县西村乡素有“华夏柴胡第一乡”之称,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25万亩,柴胡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年产量5000吨(鲜货),综合产值可达2亿元。
  据万荣县中药材专班副组长、西村乡党委书记费亚楠介绍,万荣县实施了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与扬子江药业、华润山西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中药材GAP种植基地5000亩。在中药材产地加工上,实施了万荣县中药材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国药太极万荣县中药材加工中心项目;培育了恒荣、华泰、万河、鹏展、合硕、清大鸿翔、一航、中瑞等一批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打造中部地区中药材加工仓储物流集散中心。
  “中药种植产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费亚楠对时代财经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国家级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品牌效应,立足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着力在培育道地品种、培育种植基地、培育产地市场三方面实现突破,实现‘北有安国、南有亳州、中有万荣’的目标定位。”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药材涨价潮背后:生产端薄弱 产销对接仍有痛点 产地县亟需数字化“良方”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