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募基金十大新闻

最新信息

2023年公募基金十大新闻
2023-12-24 18:23:00
1、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落地
  今年7月,证监会出台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监管引导推动与行业主动作为相结合,指导公募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他行业机构合理调降基金费率。
  根据相关方案,新注册的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
  方案发布后,行业迅速响应,易方达、华夏、广发、富国等基金公司陆续公告,将存量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下调至上述水平。
  改革后,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由1.6%降至1.2%,剔除尾随佣金后的实际管理费率由1.1%降至0.8%。部分国际同类市场在管理费基础上收取0.6%~1.2%的投顾费,我国主动权益类基金改革后的实际费率低于同类市场的水平。
  费率改革工作方案之外,监管层还发布了相关的配套措施,包括大力引入中长期资金,推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支持基金公司拓宽收入来源,进一步优化公募基金交易结算模式、降低基金公司运营成本,进一步优化基金销售行为等。
  此次费率改革是公募基金管理人践行“投资者利益至上”的重要体现。调降主动权益基金费率,除了降低持有人的长期投资成本、让利于民外,也将推动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及中长期资金通过公募基金,进一步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进而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2、千亿ETF横空出世
  ETF市场再现爆发式增长
  股票ETF在2023年多次书写历史。
  7月中旬,股票ETF总规模首次突破1.5万亿元大关。仅过了一个多月,规模再次突破,站上2万亿元关口,相比2022年年末增长近3900亿元;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过去5年,全市场ETF规模增长近1.5万亿元,增幅达到293%,可谓“跨越式”增长的典范。股票ETF更是跑出“加速度”,过去5年规模增长1.12万亿元,增幅超过411%。
  增量资金不断涌入ETF。今年以来,宽基ETF成为“吸金”主力,年内规模增长前十的股票ETF中,有7只是宽基ETF。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年内“吸金”超过300亿元,总规模在8月初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全市场首只千亿级股票ETF;华夏科创50ETF年内规模增长超过400亿元,成为股票ETF“吸金王”。
  无论是ETF规模正式突破2万亿元,还是千亿级股票ETF诞生,都是ETF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有力证明。
  对比海外市场,我国被动性基金产品的占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随着市场不断成熟,ETF简单、透明、高效、多样化的特点将进一步凸显,帮助投资者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
  3、基金销售大变局
  券商优势渐显
  今年,基金销售格局出现结构性变化。借助ETF风口,券商系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明显增长。
  一季度,股债基础市场在开年后明显回暖,基金销售机构的权益类和非货保有量规模稳健回升。尤其是证券公司,当季权益类基金保有量环比增长2.4%、非货规模增长1.6%。
  二季度之后股市陷入调整,权益类ETF展现出“越跌越买”特性,产品规模出现明显增长,券商的权益类基金保有量大幅增长;尤其是第三季度,中信证券东方财富、平安证券、国金证券等券商的基金保有规模都取得两位数的增长。
  整体看,今年市场风险偏好较低,权益及非货保有规模有所下滑,银行和第三方销售机构的保有规模都有相当程度的缩水,而券商系不断“攻城略地”。此消彼长之下,券商权益类基金保有量达到1.17万亿元,市场份额占比逼近第三方销售机构。业内预计,随着ETF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券商在公募基金保有规模方面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整体销售不乐观的情况下,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机构集中。7月中旬,招商银行官宣,其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突破1万亿元,成为首家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突破1万亿元的销售机构。
  细分来看,股混基金是招行销售的“杀手锏”。根据基金业协会的季度数据,招商银行股混基金的保有规模长期稳居行业首位。
  4、公募降佣落地
  基金券商合作模式生变
  12月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定》),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第二阶段费率改革正式启动。
  《规定》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证券交易佣金费率;二是降低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三是强化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分配行为监管;四是明确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年度汇总支出情况的披露要求。
  降佣“靴子落地”,券商以基金销量换交易量的模式被禁止,基金、券商的合作生态或将迎来巨大变革。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新规后,券商和基金公司代销合作模式将会重构,倒逼券商和基金由重首发、重销售向重持营、重保有转型。
  过去,基金公司借助佣金资源的指挥棒,对券商销售的选品和激励机制有诸多引导,而券商不愿放弃高额的利益,致使买方投顾转型缓慢。新规后,券商有充足的动力从客户需求出发选品,买方模式下,券商代销业务有望切实践行高质量发展路线。
  由于首发不再享受激励优势,基于客户账户维度的资产配置成为重要的经营手段,“重首发、轻持营”局面将得到根本性改善。此外,在新的格局下,券结模式作为券商、基金公司深度绑定合作的突破口,有望驶入“快车道”。(张燕北)
  5、产品创新不断
  多类创新型基金面市
  在震荡起伏的市场环境中,公募基金坚持创新,多类创新型产品破土而出。
  兔年伊始,被业内广泛看好的创新品种混合估值法债基投入发行。这批基金封闭运作,锁定期在12个月至30个月之间;基金部分资产采用市价法估值、部分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两者结合能够一定程度减少净值波动,组合风险收益灵活度更高。
  进入下半年,在公募基金费率调整之际,浮动费率产品应运而生。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的管理费分别与基金管理规模、基金业绩和持有期挂钩。产品面市后,获得投资者积极反馈,募集资金规模合计达76.37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合计超11万户。
  业内人士表示,浮动费率产品进一步完善了公募基金产品谱系,有望提升投资者盈利体验,未来或有更多此类产品出炉。
  2023年指数基金蓬勃发展,公募基金在ETF产品方面积极布局和创新,对主流宽基、行业主题产品进行全覆盖“补位”,推出了首批科创100ETF、深证50ETF、与创业板中盘200指数挂钩的ETF、覆盖黄金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沪深港黄金产业ETF、央企指数ETF等新品。
  这些多元化创新宽基指数产品的推出,进一步充实了宽基及细分领域指数产品序列,为投资者带来更丰富的配置工具。
  6、外资独资、券商系基金公司持续扩容
  首家股权类子公司获批
  2023年,基金市场吸引更多外资机构、证券公司前来竞逐。
  1月份,施罗德基金获准设立;同月,上投摩根股权变更获批,摩根资管100%持股的上投摩根基金成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并更名为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2月份,摩根士丹利华鑫变更实际控制人,成为第七家外资独资公募,后更名为摩根士丹利基金。3月,联博基金获准设立、8月安联基金获准设立,“外资系”基金公司达到9家。
  外资系基金公司纷纷设立,让行业参与者更加多元化,为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带来国际化的投资理念与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券商系基金公司也陆续落地。3月,华西证券公告,设立华西基金;12月,由开源证券100%持股的鹏安基金获批设立。至此,券商系基金公司已达到71家。
  此外,部分券商通过增持或收购布局公募领域。2月份,中泰证券提高对万家基金的持股比例,由49%升至60%,万家基金成为其控股子公司。5月,国联证券收购中融基金(现国联基金)75.5%股权,中融基金成为其控股子公司等。此外,招商资管、兴证资管等于年内获批公募基金牌照,目已有14家券商通过券商资管子公司取得公募牌照。
  基金行业也在求变求新。9月,华夏基金旗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子公司获批,成为首家设立私募股权专业子公司的公募基金公司。目前,汇添富、易方达两家在申请设立销售子公司,创金合信申请设立运营服务子公司,均已获得反馈意见;博时、招商、中航在申请REITs子公司。
  7、投资端改革出新招
  允许公募自主选择证券交易模式
  2023年,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继续推进,着力优化证券交易模式。
  证监会在9月份发布《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优化券商交易模式,推动证券行业建立统一业务标准。
  证券交易模式方面,《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结合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证券交易模式;加强交易行为监管方面,证监会将继续加强证券交易行为监管,指导制定自律管理规则,明晰各方权责,督促合法合规参与交易;保险公司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其管理的各类产品,参照适用本方案。
  实际上,早在2017年底,为加强交易行为管理和防范结算风险,证监会启动新设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转换试点。2019年1月,试点转入常规。经过5年多的改革实践,券商交易模式较好满足了权益类基金的投资运作需求,对防范异常交易风险起到积极作用,采用券商交易模式的公募基金产品规模稳步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优化证券交易模式将进一步降低基金管理人运营成本。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管理机构自主选择交易模式,有望令其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供稳定的流动性。
  8、一度突破28万亿元
  公募基金规模逆势增长
  今年以来,股市震荡、债市向好背景下,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继续增长,两次刷新历史新高。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27.77万亿元,刷新去年8月底的历史高点。到了7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继续攀升至28.8万亿元,首次突破28万亿元历史关口。
  尽管受到股票市场持续震荡影响,目前公募管理规模仍保持在27万亿元上方。
  在总规模连续创新高的背后,公募基金凭借市场化、专业化的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力,成为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和普惠金融的代表。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A股全面注册制加速落地,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将呈现更好的发展态势,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基金行业发展新格局。
  9、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和扩容
  首批消费基础设施产品起航
  2023年,试点两年的公募REITs迎来常态化发行和扩容;底层资产日趋丰富,涌现出新的品种。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公募REITs产品数量达到29只,募资规模合计超过1000亿元。今年以来,有8只公募REITs上市,18只产品已申报尚未上市。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公募REITs底层资产类型日趋丰富。首批上市公募REITs底层资产类型包括高速公路、仓储物流、产业园区等,之后拓宽到保障性租赁住房、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今年11月26日,首批3只消费基础设施REITs获批,REITs市场大类资产又获扩容。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将公募REITs纳入投资范围。继之前被纳入FOF投资范围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近日拟将公募REITs纳入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宽了公募REITs的长期资金来源。
  作为低风险品种,公募REITs整体发展稳健,但也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比如,多只公募REITs遭遇底层资产“退租”。而且,今年以来REITs二级市场整体陷入调整,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底层资产运营不善的负面影响。
  在业内看来,现金流和预期现金流是影响公募REITs的主要因素,单一资产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未来,商超、景区等项目或将纳入REITs底层资产。在推进行业稳步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人更多通过多元分散的底层资产配置应对市场波动。
  10、基金从业人员管理新规
  禁止六种行为
  11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修订发布《基金从业人员管理规则》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管理人员注册登记规则》两项重磅自律规则。
  《基金从业人员管理规则》明确禁止以下六种行为:杜绝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贿赂;禁止编造虚假、不良信息或者发布、传播不当言论;禁止干扰或唆使、协助他人干扰监管或自律管理工作;严禁奢靡炫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禁止违背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管理人员注册登记规则》则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投资管理人员实施了全口径执业行为管理,从入口端强化机构及投资管理人员服务长期资金的能力,加强对募集期、封闭期、管理公募基金产品未满1年等情形下基金经理的离任及变更的管理要求,限制封闭期“跳车”、随意离职等行为。
  上述规则的修订和发布,进一步强化了从业人员管理和自律约束,明确了机构的主体责任,有利于引导机构和基金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职业观,为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德才兼备的人员队伍。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023年公募基金十大新闻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