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多措并举强信心 塑造发展新动能

最新信息

专家建议:多措并举强信心 塑造发展新动能
2023-12-25 06:36:00
在12月23日-24日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3年会上,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需确保宏观调控精准有力,同时要把强信心、稳预期作为当务之急,切实稳定民营企业预期,扩大居民消费;要把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新动能、新优势的塑造,支撑驱动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
  确保宏观调控精准有力
  对于当前经济运行,专家认为,既要看到当前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更要看到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从纵向和自身对比看,中国经济形势整体呈现回升向好的趋势。作为全球最大市场,需求正在稳步得到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从横向和其他主要经济体比较看,中国经济在全球普遍面临复杂的挑战中表现突出,增长速度在主要经济体中居前。
  “确保宏观调控精准有力,是推动经济恢复进程中一个重要发力点。”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认为,精准有力意味着要瞄准调控的质量和效益,将有限的宏观调控资源用在刀刃上,精准配置在经济恢复进程的重点领域。
  “当前我国经济需要破浪前行,要采取适宜的宏观政策,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提振市场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说。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在楼继伟看来,按照适度加力的要求,2024年预算赤字率最好维持在3.8%左右;在提质增效方面,不必大幅度增加公共投资,重点在于增加一般性支出。
  稳定预期提振消费
  “强信心、稳预期是推动经济恢复进程的‘牛鼻子’,要作为当务之急。”高培勇认为,只有居民和企业的信心增强、预期稳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才能随之减轻,源自需求和供给两侧的矛盾和问题才能随之化解。
  稳定企业预期、提升企业预期尤为重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张军扩认为,要把《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实,让企业真正见到实效。要抓紧出台细化、具体化的政策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检验性。
  楼继伟提到,可以将增加的财政支出更多用于对制造业下游企业和小微企业,阶段性地补贴房租、水电,甚至可以对增加就业岗位的企业提供工资补贴。另外,目前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远高于平均水平,在这方面要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真正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提振居民消费方面,中央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建议,营造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环境。实行给居民减税降费和加大转移支付的财税政策。同时,对不同收入群体实行有针对性政策,对低收入者重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中等收入群体重在不干预、不限制;对高端收入者重在扩大高端消费品和高端服务的供给。
  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稳预期、强信心的同时,多位专家认为,应把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要以新动能、新优势的塑造支撑和驱动经济恢复。”高培勇认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也是推动经济恢复进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恢复进程的态势和成效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尽快在重要领域破解“卡脖子”困境,以及能否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金融行业大有可为。尚福林表示,不久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做好“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排在首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反映出新时代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的时代特征,也反映出金融支持要与实体经济找到契合点和发力点。
  原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认为,要构建与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供给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金融机构管理体系;要结合各类机构的市场定位,不同资金的风险偏好,差异经营、功能互补,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立体化、接力式的金融支持;要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培育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或投资机构,加强股权投资力度,满足科创企业、初创企业的融资需求。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专家建议:多措并举强信心 塑造发展新动能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