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三地架起数字桥梁,“数字湾区”开始冲刺|2023中国经济年报

最新信息

粤港澳三地架起数字桥梁,“数字湾区”开始冲刺|2023中国经济年报
2023-12-26 11:22:00
文/胡梦然
  “数字湾区”的建设如火如荼。
  当前,“数字湾区”建设已在粤港澳三地政务服务“跨境通办”、智慧城市群共建、数字身份认证互认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6月,深港公交实现了乘车扫码互联互认互通;12月,“湾事通”综合服务平台正式推出,围绕粤港澳三地居民出行、通关、通讯、支付、求职、养老、医疗、教育、保险、吃住游等场景和习惯,提供无感便捷的服务,以数字化助力实现“一码畅行湾区”。
  11月,广东发布《“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标志着“数字湾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大湾区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近6.5万亿元,总量连续6年居全国首位。
  按照《方案》计划,到2024年,粤港澳三地将通过数字化合作,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共建模式,数字化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到2025年,“数字湾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最终实现大湾区数字化规制规则有效对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效联通,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均衡发展。
  建设如火如荼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湾区”建设致力于将大湾区打造成全球数字化水平最高的湾区,引领大湾区向国际一流湾区迈进。“数字湾区”建设可以大湾区实现要素通、基座通、商事通、产业通、治理通、生活通,让大湾区加速数字融合。“数字湾区”建设是打造富有活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因素,也是大湾区建设的工作重点。
  在他看来,“数字湾区”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刘春生举例道:“其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目前广东省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28万座,用户数超7500万户,光端口及用户规模全国第一。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点对点“跨境光纤网络专线,为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200余个港澳及海外科研用户团队提供超过2亿核时的超算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如众陶联项目利用陶瓷行业交易数据,为陶瓷行业企业提供信用证书,有力降低上下游企业交易成本;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如香港众安银行项目引入虚拟银行,为客户提供新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共列出了七项重点任务,即“六通一融”——推动粤港澳数据、人才、物流、资金畅通流动“要素通”;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基座通”;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商事通”;数字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通”;社会数字化治理高效协同“治理通”;公共服务融合便利“生活通”;粤东粤西粤北加快“数字融湾”。
  对此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具体来说,数字湾区建设可促进大湾区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数字湾区建设还可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聚集,推动大湾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数字湾区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一方面,大湾区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跨境支付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此外,深港公交实现了乘车扫码互联互认互通,“湾事通”综合服务平台正式推出等,都为数字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首期上线的“湾事通”小程序共有超百项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湾事通小程序汇聚了市内交通、跨境出行两大场景。市内交通扫码出行涵盖湾区内9+2城市公交、地铁,内地居民赴港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均可扫码,跨境交通出行则涵盖广深港高铁、跨境巴士、轮渡等多种跨境方式,免去货币兑换手续,湾区内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如何共建“数字湾区”?
  今年,“数字湾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三地合作向纵深推进,湾区内“1小时生活圈”已变成现实。
  “建设数字湾区仍存在一些难点,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字化人才短缺、数字化标准不统一等。”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为了克服这些难点,建议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数字化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
  他指出,湾区内各个城市具备不同的地域特色优势,如深圳在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香港在国际金融和商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澳门在旅游和文化产业方面有明显优势。为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数字湾区”建设发展,建议加强城市间的合作和协调,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各个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在数字经济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共同推动数字湾区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分析道,广州作为广东省会和重要的商贸中心,在数字贸易、电子商务等领域具有优势,可以发挥其在数字商务和数字服务方面的引领作用;深圳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在高科技产业、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可以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港,在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为数字湾区的建设和运营提供高端服务支持;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在旅游业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有发展潜力,可以探索数字技术在旅游、娱乐等领域的应用。
  洪勇则建议:“各个城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共同推进‘数字湾区’建设发展,一是强化协同创新,各城市可以在数字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数字技术创新高地。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利用数字技术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共享,促进湾区内的产业链协同发展。三是构建数字生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各类企业和机构参与数字湾区的建设,形成开放、包容、多元的数字生态系统。”
  “目前,建设数字湾区仍存在一些难点。”刘春生补充道,一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的问题。在数字湾区建设中,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措施,以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二是数字鸿沟:数字湾区建设需要覆盖各个领域和群体,但由于数字化程度的差异,不同领域和群体之间存在数字鸿沟。需要采取措施缩小数字鸿沟,提高数字素养,使更多人受益于数字湾区建设;三是技术标准和互操作性: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技术标准和互操作性问题可能会影响数字湾区的建设。需要加强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粤港澳三地架起数字桥梁,“数字湾区”开始冲刺|2023中国经济年报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