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决定了最终的方向 —— 2024新年致读者

最新信息

究竟是谁决定了最终的方向 —— 2024新年致读者
2023-12-28 22:45:00
年终已至,本就是辞旧迎新之际,但是最近几十天来,一个又一个闪亮的、备受尊敬的名字离开了我们,为年末平添了更多告别的意味。
  人们为什么每年都要在年终岁末写点什么?为了总结、告别,还是展望?回忆、怀念、批判和祈愿是人类天生的本能,其中潜在的逻辑是我们总认为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过去的错误是一定会避免的,而明天总是会更好。
  所以在新年,在某个重要事件的周年纪念日,在某个重要人物的生日或者忌日,我们都会情不自禁记录下当时的感慨和思索,或者是美好的憧憬。
  这种习俗,自古以来已成习惯,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帝王将相和宗教领袖,比如清朝自雍正以后,皇帝在新年到来之际,总要亲自书写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江山永固之类的吉祥祝语。
  当然,除了回忆和向往,人的本能也包括遗忘,尤其对于那些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大部分人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去格式化自己的大脑,避免被痛苦的记忆一再戕害。
  但总是有少数勇敢而理性的人,他们不仅会反复提示这些悲剧曾经发生,也更愿意去深入解剖这些悲剧背后的发生机理,目的同样是以史为鉴,警示当下社会中的危险基因和信号,无论是在统治层面,还是在各种思潮流变和技术演进之中。
  他们对于人类总是在不断进步这个潜在逻辑显然并不认同,甚至忧心忡忡。其实回望一下,在五千年人类文明史中,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死亡近7000万人,结束至今不到80年;蓬勃于本世纪初的全球化在20年后开起了倒车;本世纪以来,人类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就在去年初爆发,现在依然如火如荼,战场距离德国首都柏林不过1000公里左右。
  一方面我们要竭力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一方面我们又不断陷入新的错误之中。这就是2023年最让人无语的一个醒目标签。年末的OpenAI人事巨变和SpaceX星舰发射,都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关键性节点。但与此同时,人类的自相残杀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俄乌战争未了,巴以冲突又起。
  人类从来就是一个矛盾的超级统一体,如果在2023年发行一枚人类主题的硬币,它的正面一定是科技的极速进化,反面依然是无解世仇和血腥战争。一分钟前我们还在诅咒人类的邪恶,一分钟后却开始担心AI演化到最后成为超越人类的主体智能,有没有可能控制人类。在这个时刻,“超级对齐”是否变成了一种善良而又幼稚的书生理想?
  埃隆·马斯克当年毅然退出了他参与创建的OpenAI,因为他担心事关人类社会安全的AI技术最后被商业利益所裹挟。然而,事态正无情地朝着他最担心的方向发展,科技巨头们对此熟视无睹,面无表情地押下最大的赌注。
  智慧和道德,商业和安全,以何为先?人类的未来,大概率会以奥尔特曼们的回归,伊利亚们的出局而收场,这是我们的宿命吗?
  再深入探究的话,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不是一定就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和自由美好的生活?有没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被我们忽略了?
  所以,我们不能只是欣喜于短期内的一些增长和进步,热衷于一些美好辞藻的堆砌,而要用更长的时间尺度,更多维的空间向度,来参透那些使我们痛苦,使我们欢愉的力量来源,来辨识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究竟是谁决定了最终的方向!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群体极化,集体无意识带来的“集体性迷失”,反智主义正大行其道之时,你能确保自己不在倒退的行列吗?
  赫胥黎曾经警示人们,不要流连于运动、肥皂剧、神学、玄妙的幻想组成的不疼不痒的世界,“毁掉我们的,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另外一句:“只有那些高度警惕之人,才能确保他们的自由!”
  好在善于反省也是人类的一大天性。保持理性,保持向善,捍卫公平正义,正是2023年岁末这几位逝者的共同价值观和人生信条。时间可以带走生命,但是这些高蹈的灵魂一定是带领我们穿越寒冬的力量之源,因为他们的梦想,也正是全天下人们的梦想。
  郑板桥的那首《山中雪后》用在此时很贴切:“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祝福2024,春归有期!
  (作者系第一财经总编辑)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究竟是谁决定了最终的方向 —— 2024新年致读者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