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调研:探寻“比黄金更重要的”信心

最新信息

这一年的调研:探寻“比黄金更重要的”信心
2023-12-28 22:45:00
作为一个报道宏观经济领域的记者,今年一个非常大的感受就是,政策力度空前。从年初各地的新春第一会,到稳增长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年底中央财政增发万亿元国债,传达出疫后全力拼经济的决心。
  但面对外需下滑、地产调整、工业去库存、价格冲击和化解地方债务等重重挑战,中国经济的复苏之路仍显曲折。对2024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仍然要有充分的估计。短期政策发力来稳定经济、增强市场信心,但中长期必须通过改革来释放经济的内生动力。
  白菜价:CPI的晴雨表?
  我家附近的永辉超市,挂出了大白菜0.49元一斤的标牌。早上九十点钟,蔬菜摊挤满了人,有位大爷的购物车里装满了白菜、萝卜和土豆,他说这么多菜才三十块钱。
  北京新发地市场价格监测显示,整个11月大白菜批发价一斤最低0.2元、最高也才0.45元,土豆价格降幅达三成,圆白菜、芹菜价格也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相比市场零售价,蔬菜的地头价下降更为明显,部分品种价格甚至已跌破成本。一些地方的村民为了腾地种植农作物,只能选择亏本把田里的蔬菜销售出去。
  作为一个常年跟踪统计数据的记者,逛一趟菜市场,看看肉蛋蔬菜的价格,就基本知道这个月的CPI是涨是跌了。今年CPI一直低位运行,三次跌入负值区间。11月CPI同比下降0.5%,创下三年来最大跌幅。
  从4月份开始,市场上关于“通缩”的讨论非常热烈。统计局、央行、发改委等部门在不同场合多次回应,“中国经济没有通缩、未来也不会通缩”。
  物价低位运行的背后是消费增长疲弱、需求不足。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05亿元,同比增长10.1%。从两年平均增速看,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较10月回落1.7个百分点,意味着剔除基数影响后,消费修复有所放缓。
  这背后是收入和预期下降带来的消费信心不足。今年,拼多多市值首次超过阿里巴巴。曾经立志做高端零食的良品铺子,启动了它成立17年来的首次大规模降价。一项调查显示,51%的中国消费者正在减少非必需品支出,而对于必需品,人们开始选择更低价的购买途径。
  但另一方面,消费依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3.2%,有效对冲外需收缩压力。
  今年,我的家乡淄博火了。一个人口仅470万、GDP在山东省排名第七的默默无闻的小城,凭借烤炉+小饼+蘸料的三件套成为顶流,点燃了全国的消费热情,也让我们看到了消费的潜力和韧性。
  2024年的中国经济复苏,依然需要消费发力。促消费决非“掏空钱包”“透支需求”,而是改善民生之举。重中之重在于,要千方百计改善消费者的预期,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政策力度空前
  今年在去企业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经营状况不像以前,生意没有那么好做,需求在萎缩,日子比较难过,其实就是个转型的问题。另外有些企业过去搞劳动力密集型,现在可能要搞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但这方面储备不够,整个企业的经营难度在增加。
  在支持民营经济、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上,政府、各级部门在今年相继出台了“31条”“25条”等。尽管政策密集出台,但是市场主体的预期依然偏弱。有一位学者称,政府已经宣布了相当多的新政策文件,但一些企业家尤其是私营部门企业家信心仍然不足,原因在于他们不确定这些政策是否能够落地、能坚持多久。
  在他看来,要提振民企信心,首先要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让企业明白这些政策是真实的、会持续更长时间;更有效的方式是要让一些民营部门代表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对政府来讲,要创造正确的政策环境,激励企业家,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这样经济自然会有足够的增长。
  一项政策的推行,基层官员拥有的自由裁量权,要求他们既要依法行政,又须活学活用,而有一定的容错和试错空间,是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关键,也是政策落地的必要条件。让民营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的另一面,就是基层官员有作为、有担当、不乱作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采访中有位民营企业老板跟我说,他需要的不是这铺天盖地的文件,而是真的遇到事儿的时候、在困难的时候,能有人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的问题,比如说现在一些审批迟迟办不下来,企业债务率很高,坏账率很高,融资难、融资贵或者其他各种具体问题碰上的时候,各级部门能真正有办法帮企业解决具体的困难,使这些企业在困难中发展起来。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2022年年底一些经济学者、市场机构对于2023年经济指标的“热情”预判,现在看来大部分“失准”了。
  防疫措施转段之后,并没有出现去年年底大家预期的“只要疫情放开,经济就好了”的情景。年初担心的疫后需求过快上升将引发类似欧美的高通胀并未出现,反而出现了是否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激烈讨论。A股并未在经济好转、企业盈利开始改善之时实现企稳回升,而是总体下行,引发宏观经济与微观感受的背离。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不少专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微观主体信心不足。居民没有充足的信心去消费、购房,而是增加储蓄预防风险;企业家没有充足的信心去新建工厂、扩招员工、开拓市场,而是收缩战线谋求生存;地方政府没有充足的信心去发展当地经济,而是少做少错以图免责。
  缺少信心就缺乏活力。“活力”是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高频词汇,今年也不例外——“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中,青年有底气凭个人爱好选择职业方向,而不是百万大军涌入体制;企业更有动力敢闯敢干、投资创新,而不是投机跟风;官员应该敢做善为,而不是谨言慎行、少做少错。
  2023年全国两会的总理记者会特别提到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的“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这些精神本就蕴藏在普通民众和企业之中,它们能不能释放,取决于体制与政策。
  45年前,中国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而今,改革开放仍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纪念改革开放,就是要再启程,把这条路走得更开阔更深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专门作了安排,要求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此外还提及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能否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取决于这些重点领域改革能否取得突破。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劈波斩浪中前行,越是艰难越要向前。2024年将是中国经济回归到合理区间的一年,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是有力支撑和保障。在预期有所扭转、消费延续修复、投资企稳回升、外贸趋稳向好等积极因素影响下,2024年中国经济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这一年的调研:探寻“比黄金更重要的”信心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