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处处见美、美美与共”城乡新画卷

最新信息

绘制“处处见美、美美与共”城乡新画卷
2024-01-02 10:06:00
日前,中共珠海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珠海提出,保持头号工程的力度和势头,拿出经济特区的更高要求,以率先实现全域现代化的更高标准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
  自广东吹响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冲锋号”后,珠海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上不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一个“东西合璧”“城乡一体”“海天一色”的图景跃然眼前。
  展望未来,作为大湾区澳珠极点城市、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核心的珠海,将通过扎实做好“1区4镇50村”典型培育、推动城镇建设提质提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释放基层活力潜能、打好海洋特色牌等举措,推动解决东西、城乡、陆岛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成为全省样板。
  重点在西部
  挺起产业“硬脊梁”
  长期以来,珠江磨刀门水道像一条天然的分界线将珠海分为东西两部分。
  一项数据显示,全市122个行政村和48个涉农社区,除了7个村分布在海岛,其余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与东部主城区相比,占全市近七成土地面积的西部,无论是经济发展质量、城镇化程度、基础设施配套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都相对落后。
  短板越多、差距越大,可供发展提升的空间就越大。艰巨的现实任务,给珠海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延展空间。
  珠海西部的金湾区、斗门区纷纷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落实“制造业当家”,不断提升区域经济能级量级。
  金湾区坐拥海空“双港”和综合保税区,既是珠海第一工业大区,也是珠海西部城市中心所在地。
  一年来,金湾区围绕“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不断健全“10+4+N”大招商格局,积极抢占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化学等高端制造业新赛道。同时,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建成运营金湾·大学科技园,加速孵化产学研创新项目。
  完善城市功能方面,金湾区全力做大做强“双港一区”平台,支持机场改扩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提速建设,加快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鹤港高速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珠海西部城市中心、西部中央商务区规划落地、建设提速,适度扩大城市容量、优化提升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能级量级。
  斗门区作为珠海地理面积最大的行政区,正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战略性产业集聚发展区和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文旅融合产业为特色、高端制造工业为反哺的三产融合示范园区,打造全市城乡融合发展主阵地,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区。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斗门区以项目为牵引定制化建设5.0产业新空间,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3+1”主导产业,力争工业总产值、百亿企业数量和规上企业数量3年倍增,以斗门的争先进位、发展壮大支撑服务珠海城市能级量级跃升。
  改善区镇村发展环境方面,斗门区将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畅通产业发展黄金通道;以斗门镇建设全省典型镇为抓手,建设高水平的镇域经济、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高水准的公共服务、高品质的圩镇风貌和高效率的治理模式,实现中心镇引领带动全区镇街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珠海提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
  2024年,珠海将大力推进产业兴区,推进各区能级量级持续提升,在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跨越磨刀门,东部科创集群落地,西部挺起产业脊梁,一幅“东西合璧”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呼之欲出。
  特色在海岛
  赋能蓝色经济发展
  海洋,是珠海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
  珠海因海得名,是珠三角海域面积最大、海岛众多、海岸线绵长的海滨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海域资源环境。
  在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当下,珠海把壮大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2023年6月,位于万山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内的九洲浮岛海上旅游项目取得用海批复,标志着珠海首个海上综合旅游项目安了“家”;2023年10月,“九洲一号”深远海养殖工船在珠海开工。该船养殖产能约3000—5000吨/年,等同于一个5000亩以上的池塘养殖场的鱼产量,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完工;2023年11月,桂山现代渔业产业园(一期)项目——“格盛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正式开工建造,该平台建成后将布放在珠海桂山小蜘洲岛北侧海域,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运营,年产值超5000万元……
  海上粮仓之外,珠海海岛特色旅游品牌也在不断擦亮。
  通过发挥海洋海湾海岛优势,珠海加速打造美丽海岛,外伶仃岛、桂山岛、东澳岛、三角岛获评全国首批“和美海岛”,超全省总数逾半,万山浪漫休闲品牌成功塑造,“渔旅融合”示范平台活力激发。
  海面上,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助力珠海加快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陆地上,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中心开业、洪湾中心渔港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心渔港,补上珠海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2024年,珠海将加快推进建设海洋强市,全面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
  具体而言,珠海将以海洋牧场和深海养殖为关键,推动产业“接二连三”向上下游拓展,聚焦种苗、养殖、加工、交易等全产业链环节招商,推动储备的20个海洋经济项目落地;依托南方海洋实验室、珠海科技馆等载体,探索建设集产学研合作、科普教育、会展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珠海海洋中心;推动桂山岛、外伶仃岛、东澳岛、三角岛等海岛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做强做优海岛旅游品牌。
  陆与岛,山与海,在此遥相呼应。珠海正将海洋资源禀赋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势能,推动广东海洋经济加速发展。
  着力点在镇村
  城乡发展同频共振
  镇街和村居是“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的基础单位,也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所在。
  一年以来,珠海立足镇村各自功能定位,进一步塑造优势、彰显特色,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做深做精“土特产”文章,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全省“百千万工程”特区样板。
  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年鱼产业发展大会上,白蕉海鲈成功入选中华好年鱼十大品种。珠海作为年鱼经济的策源地,让遨游咸淡水的白蕉海鲈跃上食客“美食榜”。
  一条鱼带动一个产业,造富一方渔民,成就一地经济。目前,“白蕉海鲈”养殖面积达3.99万亩,占全省海鲈产量的70%、全国海鲈产量的50%,带动大量从业者致富,造就“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白蕉镇。
  白蕉镇是珠海立足各镇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激发基层发展活力的一个缩影。珠海深化区镇(街)扩权赋能改革,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遍地开花——7个建制镇上榜“2023镇域经济500强”,南屏镇、南水镇工业总产值超千亿,斗门镇入选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
  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在乡村,乡村发展滞后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区域不协调的主要因素。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中,珠海突出乡村振兴,着力建设宜居宜业新农村,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拓展和优化“一村一品”,斗门昭信村、金湾大林社区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新的一年,珠海将强化镇联城带村功能,加快建设首批以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中心镇,打造一批人口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科创小镇,构建“各优其优、特色发展”的强镇发展格局。
  深化推动“村村有物业”,强化留用地或集体建设用地等要素保障,推动整合连片用地,推动三个海岛镇实现村村有标准海洋牧场集体平台;建立健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乡村振兴资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奖补办法,探索通过以奖代补、“补改投”等方式,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放眼未来,广袤的珠海大地上,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文章正在写就。
  擘画蓝图
  珠海将投入100亿元设专项资金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近日,在中共珠海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珠海市委确定聚焦“十三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其中一个便是“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2023年,珠海“百千万工程”建设高位开局: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超7.3亿元、增长7%,20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全市122个行政村年集体总收入均超过100万元;打造26个“创美庭院”样板村。
  2024年,珠海将发挥“市区镇村”四级联动效能,5年统筹投入100亿元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紧抓城乡陆海统筹,扎实做好“1区4镇50村”典型培育,高质量推进一批落地见效快、社会效益好、惠及面广的项目,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确保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具体而言,珠海将推动城镇建设提质提能、创先争优,分类施策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持续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品质,全面增强镇联城带村能力,建设更加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争创全省美丽圩镇典型示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珠海将深化做好珠字号“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特色乡村产业,持续拓展优化“一村一品”,推动建设一批高品质乡村酒店;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切实加强农房风貌管控,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以改革释放基层活力潜能,珠海将赋予各区更多资源整合使用权,推进镇街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方式,抓好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设立“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多措并举激活要素保障。
  打好海洋特色牌,珠海计划放大资源吸聚效应,积极创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加快推进万山海域、外伶仃海域两个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加快集聚一批渔业龙头企业和深远海养殖平台、远洋渔业装备制造企业,加大海岛开发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力度,推动海岛镇风貌提升,打造桂山海岛新样板;聚焦解决海岛闲置物业、用电、用水、住房等问题拿出一批务实举措,打造人人向往的“和美海岛”生活家园。
  观察眼
  前瞻布局
  珠海下好“百千万工程”先手棋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一年来,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这是广东的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瞄准的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服务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头号力度,造特区样板。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到实施《珠海市推进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改革工作方案》,珠海锚定“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目标,以率先实现全域现代化的更高标准推动“百千万工程”。
  在政策支撑方面,珠海着重建立起市、区、镇(街)、村四级指挥体系,矩阵式系统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搭建起“1+N+X”政策框架,部署11方面51项重点目标任务,体现既抓当下也谋长远的系统思维;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指挥网络,组建县域经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要素保障、绿美生态、基层治理、决策咨询等多个工作专班……
  在实施路径方面,珠海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聚焦“重点在西部、特色在海岛、着力点在镇村”,推动更多产业、项目、政策、资源向西区投放,增强镇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的节点功能,高质量打造现代化特色海岛镇,以重点牵引带动整体提升,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绘就“处处见美、美美与共”的城乡新画卷。
  面对这样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作,珠海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挥各区优势之外,还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到“百千万工程”中来。
  一年来,珠海突出广泛发动、共建共享,大力开展组团式结对帮扶,积极动员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高校实施结对共建,充分汇聚广大港澳台侨和乡贤力量,引导青年到镇入村志愿服务、就业创业,认真研究“把政策交给群众、把蓝图交给群众”的有效群众工作方法,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万众一心改变城乡面貌的生动局面。
  一系列改革之举,促进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截至目前,“一镇一策”打造年度省级典型镇,7个建制镇上榜“2023镇域经济500强”,南屏镇、南水镇工业总产值超千亿,斗门区白蕉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坚持“一村一品”,累计培育国家级专业村4个、省级专业村14个。
  撰文:王韶江林郁鸿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绘制“处处见美、美美与共”城乡新画卷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