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燕生:建立公平竞争、有效发展的国内秩序是当下必须下功夫解决的问题

最新信息

专访张燕生:建立公平竞争、有效发展的国内秩序是当下必须下功夫解决的问题
2024-01-02 10:48:00
2023年,中国经济在起稳回升中展现出韧性和活力。高盛最新全球宏观经济研究报告指出,到2023年底,中国内需的全面复苏将推动全球GDP增长约1%。这一增长动力还将延续至2024年。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瑞银等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2024年,中国经济将向何处去,如何在疲弱的全球经济背景下踏浪前行?红星资本局今日起推出《复苏——经济学家看2024》,对话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探寻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之路。
  复苏——经济学家看2024②
  本期专家:张燕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
  “建立公平竞争、有效发展的国内秩序是我们现在必须下功夫解决的问题。”
  日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接受了红星资本局专访。他认为,越坚持市场化改革、国际化开放,越坚持法治化治理、高质量发展,外资心里的定心丸就越好。怎么能给外资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仍是需要下功夫解决的新问题。之所以是新问题,因为地缘政治干扰使老议题成为新问题。他还提到,要重点拉动市场驱动型的制造业来华投资,并且让其能够扎根中国,成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培养真正懂国际经贸规则的人才
  红星资本局:要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为什么是这几种贸易形式被提出?它们有什么特点?
  张燕生: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化陷入停滞,世界经济贸易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过去45年外贸发展的模式、结构、战略可能都要翻篇转型。我们要关注新的国际形势下新的贸易结构、方式、战略是什么。
  全球中间品贸易份额2023年和2022年相比是下降趋势,在去年上半年下降到48.5%,而前三年的平均值为51.0%。而中国中间品贸易份额却逆势而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全球化时代,美欧日韩对华贸易都是大量的中间品出口到中国,中国完成加工组装以后复出口。现在由于地缘政治干扰,国际环境发生新变化,出现了外贸订单和外贸供应链的对外转移。
  中国企业采取的一个很重要的应对策略就是把中间产品出口到墨西哥、越南、印度、中东欧等地,在这些地方完成加工组装,然后恢复出口到美欧。中国的应对策略其实就是中间产品贸易出口,用投资带动贸易转型。服务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还是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像研发服务、技术服务、设计服务、资讯服务、人才服务、专业服务等,这些服务领域都是中国竞争力比较弱的,进口比较大。下一步我们需要更多地发展服务贸易,而服务贸易主要是全球化人才密集型产业,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全球化国际都市集聚世界大脑。
  我国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发展得很迅速,但发展中面临着合规、维权、协调、开放、共享等问题,我们真正懂国际经贸规则的人才、机构和能力是非常弱的,这就导致我们整体维权能力弱,下一步要考虑如何增强。需要注意的是,当外贸的话语权、定价权、规则制定权上升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外部环境的打压阻遏制裁,所以建立出口协调机制,实现可持续增长、有序公平竞争变得非常重要。
要重点拉动市场驱动型的制造业来华投资
给外资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
  红星资本局:大家很关注我们实际利用外商投资的升降,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和近些年变化是怎样的?
  张燕生: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决定全球直接投资的重大因素,远超过地理和经济距离近的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根据IMF研究发现,2021年地缘政治距离近的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占比已经占52%。另一个国际联合研究成果说明,从2010年到2021年全球的产业政策从34项增加到近1600项,保护政策从8%上升到48%,全球主要国家对经济干预程度大幅度上升,其中主要是发达国家。
  最近十年出台产业政策最多的国家,分别是德国、日本、巴西、美国、加拿大等,中国排在第11位。现在美国有长臂管辖,意味着外资在中国投资,在敏感领域就不能用美国的技术,过去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局面,现在则用法律、政策和内部规定等手段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脱钩、去风险化、经济安全保障。那些依赖美国技术的外资怎么办,其中一种选择就是,这些外资必须要把研发中心投到中国,技术中心投到中国、设计中心投到中国,以保全其中国市场份额。这对于外资来讲也是巨大的变化和调整过程。
  此外,现在外资来中国的签证还不够顺畅,我们的免签措施能否更开放,这个问题需要各个部门综合解决,怎么能给外资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将成为世界最大,其规模有可能是美国和欧盟市场的总和,外资也都知道这个道理。因此我们越坚持市场化改革、国际化开放,越坚持法治化治理、高质量发展,外资心里的定心丸就越好。很多外资企业跟我聊天时都提到过,(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商业存在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前景,他们也很关注相关措施的颁布,但重点是看细则和如何落地。
  红星资本局:对于所谓的“外资撤离”的现象,您如何看?我们应该做出哪些调整?
  张燕生:关于外资进出是很正常的事,本身投资就是流动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类型可以分成四组,分别是资源驱动型、成本驱动型、市场驱动型、效率驱动型。比如成本驱动型,到中国来是找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土地的,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2007年颁布新劳动合同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直都存在外迁。资源驱动型,随着双碳目标成为约束性指标,中国有一些资源原来是丰富的,现在不那么丰富了,外资就去丰富的地方了。市场驱动型外资占比90%左右,但现在受到地缘政治影响。和安全相关的领域外资都被迫选择“脱钩”、与安全不相关的领域外资产业外迁、第三方市场展开竞争。效率驱动型外资来华投资非常谨慎,担心长臂管辖的合规。其中美欧跨国公司敢踏红线,日韩跨国公司则不敢,离红线远远的。
  当前,很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偏向于轻资产,75%—80%属于服务业投资,而原来70%以上都是制造业投资,现在这个比重下降到20%上下。所以,我们还是要重点拉动市场驱动型的制造业来华投资,并且让其能够扎根中国,成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竞争永远是越激烈越好,中国企业进步才越快。
  从这点来说,外资的榜样作用依然很重要。面对现在这种局面,我们该怎么办?我认为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全面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凡是市场化改革做得好,凡是经济国际化做得好,凡是法治化做得好的经济体,新产业政策的结果是正效应;凡是市场化做得不好,国际化做得不好,法治化做得不好的经济体,则是扭曲和负效应。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警惕产能无序扩张,
政府也要管住手
  红星资本局:我们看最近两个月的外贸数据,10月份进口增长6.4%,出口下降3.1%,主要还是进口做贡献;11月出口增长1.7%,进口增长0.6%,出口增速由负转正了。您如何看待接下来的外贸形势,将会呈现什么特点?
  张燕生:WTO预测,2022年全球货物贸易量的增长率是2.7%,2023年是0.8%,2024年是3.3%。因此,你看到11月份出口数据好转是因为全球的需求回暖了,同时中国外贸的竞争力变强了。可以预见,2024年中国的出口肯定比2023年好很多。但是2024年要注意的是贸易摩擦加剧。中国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或将与美欧出现贸易摩擦,去年下半年美欧已经对我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2024年也可能对锂电池发起双反调查。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突围,需要未雨绸缪。
  我们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一方面是存在过度竞争,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需要管好自己有形的手。一些地方不能仅仅因为“新三样”符合绿色革命、数字革命、新能源革命的大趋势,就大举补贴进入;一些金融机构也因此盲目大量放贷;项目单位和企业不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最后只会导致无序竞争和过剩产能,不得不挤压出口。一定要警惕产能无序扩张,建立公平竞争、有效发展的国内秩序是我们现在必须下功夫解决的问题。
  红星资本局:据OECD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这意味着2024年或将成为自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最低的一年。2024年我们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能会是哪些方面?
  张燕生:2024年全球经济会出现“分化”, 2024年是美国的政治周期大选年,很可能造成美国今年的预算案紧缩,导致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大幅度减缓。但对中国来说应该是“转折”之年,经合组织(OECD)最新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为5.2%,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4.7%,2025年为4.2%。但按照潜在GDP计算,中国经济增长率应当能够实现5%以上的增长,2024年或是重返经济合理区间的重要一年。全球经济分化的状态,我认为会持续到2028年,中国经济会一步步恢复自己的常态。去年中国经济最大的矛盾就是内需不足,内生动力不足,今年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和各项政策加力是关键。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专访张燕生:建立公平竞争、有效发展的国内秩序是当下必须下功夫解决的问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